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Behavior

连续θ爆刺激后内侧额叶皮层实验降低意识形态威胁反应

Published: September 28, 2018 doi: 10.3791/58204

Summary

威胁可靠地唤起了高层次意识形态投资的转变, 但迄今为止, 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能探索这些动态背后的神经机制。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连续的θ破裂经颅磁刺激来检测后内侧额叶皮质 (和/或其他地区) 对威胁相关的思想转移的贡献。

Abstract

数十年的行为科学研究记录了对各种挑战的态度和思想坚持的功能转变, 但迄今为止很少有工作能照亮这些动力的神经机制。本文描述了如何通过连续的θ破裂经颅磁刺激来实验性地评估皮质区域对与威胁相关的思想转移的因果贡献。在这里提供的示例协议中, 参与者暴露在一个威胁素数-明确提醒他们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和身体的分解-后下调后内侧额叶皮质 (pMFC) 或假刺激。接下来, 在一系列的扰乱任务中伪装, 参加者在目前的例子中, 对联盟偏见和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坚持的相对程度进行了评估。pMFC 被 downregulated 的参与者对一个批评参加者的国家团体的移民 coalitionally 有偏见的反应, 对积极的来世信仰 (上帝、天使和天堂) 的信念更少。尽管最近被提醒过死亡。这些结果补充了先前的研究结果, 即连续的θ爆裂刺激 pMFC 影响社会整合和共享, 并说明了利用经颅对高层次社会认知转移的神经基础进行调查的可行性磁刺激。

Introduction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 neuromodulating 思想威胁反应的方法, 特别着重于民族主义偏见和宗教信仰1。然而, 重要的是, 在下文中提出的程序应作为一个说明性的象征, 对研究高层次社会和意识形态认知的神经基底 (例如关于规范性判断, 政治态度) 使用经颅磁刺激 (TMS)。从理论上讲, 这一 "概念证明" 的例子, 对威胁侦查与意识形态投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前期研究, 其中包括这些效应的似然神经关联。

威胁和种族中心主义

人们生活在, 有时为社会团体而死,2。通过对联盟进行分类, 个人受益于分享知识和物质资源的机会。因为分享有价值的材料或信息资源会使人们变得脆弱, 所以个人激励计算其他人是否有可能回报或滥用他们的慷慨3。将另一人归类为在集团中分享投资, 被认为是通过加强相互关心和信任, 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特权协调。这一以群体为中心的中心主义也可能导致对那些被认为与外群体结盟的人进行负面估价, 因此, 如果不是公然对立, 因此不值得在集团资源45中不可靠。在冲突的背景下, 群体偏见不仅会阻碍合作, 还会激发对被认为属于或同情敌方联盟6的个人的侵略。如果, 在较深的时间内, 在团体偏袒推进生殖健康7,8, 然后头脑可能被塑造了由选择支持种族中心9,10, 特别在威胁的上下文之下11,12. 根据对民族优越感的这种功能解释, 人们注意到, 个人对集体意识形态的承诺在多大程度上被观察到增加了1314的威胁的素数, 15。虽然社会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来对意识形态承诺的影响, 但最近才注意到大脑机制在工作16,17,18,19,20. 在本议定书中, 一个以前与低级问题解决有关的大脑区域 (例如, 更新电机响应以获得奖励) 被证明是促进意识形态信仰的兼作转变的原因。

威胁、思想承诺和后内侧额皮质

pMFC 包括背部前扣带皮层 (dACC) 和背内侧前额面积前的补充运动皮质 (dmPFC)。pMFC 已被牵连在一系列反应的负面刺激21,22,23。pMFC 有助于检测当前和首选条件之间的差异, 以及随后作出的行为调整, 以减少这种差异242526。例如, dACC 被牵连到相对低级的认知控制功能, 例如那些在 Stroop、Flanker、分散注意力或去/不去任务25中测量的函数。同样, 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层面上, pMFC 的 dACC 部分被假想为在受到威胁后, 唤起对道德或文化价值的意识形态承诺的强化表达 (例如, 不确定或死亡的提醒)17,18. 发现死亡概念的线索也同样触发了 dmPFC2728的活动, 并加强了意识形态的表达 (例如, 国家鉴定、惩罚规范违反者)14。社会隔离的线索同样被观察到提高种族中心主义12和激活 dACC29

pMFC 的 dmPFC 成分是 prosociality 对外群成员的一种特别合理的抑制剂, 因为在社会决策30中, dmPFC 被认为是调节自我其他治疗的重要因素,31. 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 人的亲社会倾向--最明显的对团体中的成员, 所有其他平等--可能部分来源于一种感觉和行为倾向, 以激活类似的神经系统, 无论起源于自我或在另一个32。这种自其他神经共振的程度已经被发现预测亲社会行为33,34,35。与联盟偏倚在调节 prosociality 中的作用一致, 神经共振和相关的亲社会行为受群体认同3632等因素的影响。prosociality 在群体识别上的调节可能归功于 dmPFC 的抑制性前额叶认知控制机制, 因为 dmPFC 对自发性仿制3730 的补药控制是重要的., 以及在自我和其他38的观点之间转移。最強化的, downregulating dmPFC 导致更大的财务分享行为39, 直接地牵连 dmPFC 作为抑制 prosociality, 有理由地包括镇压 prosociality 在小组加入之下。dmPFC 的这些相对地高级社会作用可能被了解作为 dmPFC 的一个更大的角色的表现在各种各样的认知控制作用40。例如, 实验植入 dmPFC 最近被证明在反社会延迟贴现范式中增强脉冲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 延迟即时奖励的参与者将获得更大的未来奖励41

pMFC 综合体似乎反应了各种社会差异存在的线索, pMFC 活动预测的行为转变旨在减少所说的差异42。例如, pMFC 活动与偏好变化相关的方式, 似乎减少认知失调43,44,45或提高社会整合后的证据表明, 一个人的意见偏离小组共识46,47。为了证明 pMFC 在启用这种动力学方面的因果作用, 尽管与48组的意见不一致, 但通过TMS 进行 pMFC 活动的实验下调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社会整合。总之, 在检测到相对较低的问题, 如在电机任务24中接收到一个负面结果, 或相对较高的问题, 如一个人的陈述意见和他/她的同龄人之间的偏差, pMFC 似乎涉及网络的激活, 协调与问题相关的响应23,47,49

综合考虑, 结果的整体模式将 pMFC 作为神经生物学体系结构的一部分, 它是为了管理跨越各种低级和高级领域的挑战而发展起来的。因此, 当与会者提出了一个非小组成员对他们的小组的批评, pMFC 将假设参与侦查这一冲突, 并协调一个典型的反应: 减损该外集团批评家和他们的想法。根据同样的逻辑, pMFC 被预言有助于使面对自己的死亡的个体在一个愉快的来世放大他们的信念。如果是这样, 那么 pMFC 情结 downregulated 的参与者可能会在提醒人们死亡的必然性的同时, 对重要的外群体成员和宗教信仰的不那么多的减损。

Downregulating 靶向皮质区通过连续θ爆破刺激

θ爆裂刺激 (TBS) 是一种模式的 TMS。TMS 通过在受刺激的主体的头皮上产生一个快速变化的磁场来刺激大脑的无创。这种快速变化的磁场会诱发大脑中的电流, 进而导致脑细胞发射505152。以这种方式,通过TMS 对目标大脑区域的操控, 可以研究过去使用神经影像的传统脑映射方法的相关发现。通过刺激给定的大脑区域, 从而减少或增加其活动, 就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对各种行为任务的相关性的因果推断。

53的动物研究中, 通过重复的电刺激协议, 建立了长期增效 (LTP) 或长期抑郁症 ()。连续θ爆裂刺激 (cTBS), 其中包括50赫兹三胞胎的脉冲提供5赫兹四十年代, 总共600脉冲, 有类似的效果, 减少受刺激地区的活动至少1小时的估计周期。间歇性的 tb (iTBS) 由相同的 cTBS 频率相同的爆发模式组成。然而, 在 iTBS, 这个主题被刺激的时间为2秒, 这是每年十年代重复 190s (总计600个脉冲, 如在 cTBS)。iTBS 的效果类似于 LTP, 增强了受刺激区域内的活动时间, 可与 cTBS 相媲美。而这里强调的 cTBS 方法可以减少意识形态的威胁反应, 理论上, iTBS 可能会提高意识形态的威胁反应。

遵循细节方法的协议最近用于实验 downregulate 群体偏见和宗教信仰与 cTBS1, 希望有兴趣的其他模式的意识形态威胁反应的研究人员可能复制这些效果和/或修改这一一般方法为他们自己的目的 (例如, 替代的威胁素数和/或判断结果, 或添加控制刺激网站)。

Protocol

下面所描述的所有方法都已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研究保护计划办公室 (OHRPP) 批准。

1. 试验前步骤

  1. 在招聘过程中, prescreen 参与者确保他们没有医疗方面的顾虑, 没有神经系统或心理疾病的病史, 也没有其他的资格接受 TMS 的条件, 如使用起搏器, 有任何金属植入物其他比牙齿填充, 遭受严重的医疗疾病, 服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 有个人或家族病史的癫痫症, 或怀孕。
  2. 当预检 (例如通过电话) 时, 也会询问有关潜在参与者的政治取向、美国公民身份、宗教信仰和种族问题。
    1. 将非美国公民或从研究中认定为 "极端自由" 的个人排除在外, 以确保参与者对美国的批评有消极的反应 (例如, 来自拉丁裔移民, 就像以前研究的那样。团体偏置)12,54,55
    2. 将那些认定为 "极端宗教" 或 "无神论者/不可知论" 的人排除在外, 以确保参与者 introspectively 考虑他们的宗教信仰程度, 而不是以坚定的信念或习惯性的方式回答本能的问题。反应。
    3. 在研究之前, 排除那些自我认同为 "拉美裔"/拉丁裔的个人, 以确保认为参与者将群体偏见度量中的移民角色视为外群体成员。
  3. 继续招聘, 直到至少有20名参与者符合设计的每个单元格的筛选标准。
  4. 在实验结束后获得书面同意, 包括 TMS 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 在实验室的潜在参与者到来之后。

2. cTBS 程序

  1. 座椅的参与者在一个舒适的位置, 并适合一个网格标记的游泳帽, 他/她的头。使用耳塞, 如果需要增加的舒适性的主题。附上两个差分平行棒肌电信号-记录电极, 集中在胫骨前肌的腹部, 彻底清洗后的肌肉皮肤。在手上或手臂上的其他地方, 将第三根, 接地电极连接到皮肤上。
  2. 在游泳帽上, 测量并标记主题头部的中心位置 (Cz)。
    1. 如果使用神经导航 (推荐), 启动导航软件, 并按照软件的程序来本地化主题的头部。让主题舒适地休息, 开始记录肌电信号电极输出到软件, 将过滤和显示信号。
  3. 对初级运动皮层进行阈值处理。用一个双锥线圈 (110 毫米), 放置线圈的中心在马达皮层, 举行切线到头皮表面。应用单脉冲 TMS 在最大刺激输出 (美索) 的 50%, 并观察是否有电机诱发电位 (机电) 是在肌电信号的刺激后出现。
    1. 如果没有在刺激下看到的, 在任何方向重新定位线圈1厘米, 再次尝试刺激。在刺激之间至少等待 6–10, 以便神经元完全恢复。继续移动线圈1厘米的时候, 在帽子上标记的刺激网站, 导致一个机电 50 mV 或更大。
    2. 如果在尝试了许多地点后没有看到欧洲议会议员, 那么每次将刺激强度提高 5%, 直到观察到欧洲议会议员为止。
    3. 网格附近的多个位置可能会引出可靠的欧洲议会议员。如果是这样的话, 每一个位置的强度都要降低 1%, 直到只有一个位置仍然能引起可靠的欧洲议会议员。
  4. 为确定主动电机阈值 (aMT), 有针对性地对目标肌肉进行收缩。刺激位于区域为10重复, 分离由 ~ 7 s, 在减少的强度, 直到一个对应的可观察的抽搐在手肌肉不再发生为50% 刺激 (5 出 10)。阈值是引起5/10 抽搐的最低强度。
    1. 将线圈定位到与感兴趣的大脑区域对应的 cap 上的指定位置。如果要使用的双锥线圈具有当前流的方向性, 并且如果目标区域为一侧, 则将线圈横向定向, 以便将当前流定向到要刺激的半球 (例如, 右向右电流流半球目标)56,57
      1. 如果使用神经导航, 请在蒙特利尔神经系统研究所 (MNI) 坐标系中找到感兴趣区域 (pMFC) 的坐标 [8、16、52] 并在系统上标记这一点。使用引导软件以线圈的区域为目标。
      2. 如果由于后勤或财务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使用神经导航 (如示例实验中的情况), 则请用国际10–20系统58确定每个主题的 pMFC 的位置。把线圈3.75 厘米前的运动皮层。
  5. 应用 cTBS 如下: 三脉冲在 50 Hz 重复200毫秒间隔为四十年代, 总计为600脉冲。
  6. 如果参与者是假组, 应用 cTBS 在最大刺激输出的10%。

3. 调查任务

  1. 座位参加者单独, 在一个私人的设置, 在台式计算机上执行计算机介导的调查任务。
  2. 提醒与会者, 他们的答复将是匿名的, 保密的, 并无法访问的研究助理, 特别是在范围内的目标判断 (例如, 群体偏见和宗教信仰) 可能会提高自我介绍关注 (例如, 看起来爱国, 或不显得有偏见) 可能会掩盖 cTBS 操纵的影响。
  3. 在开始主要任务之前, 给参加者提供10分钟的填充任务, 因为 cTBS 的最大效果在5–10之后开始,并且为了尽量减少需求效应。
    1. 管理多源干扰任务59 (MSIT) (或类似的扰乱), 因为这项任务是高度认知要求的, 需要大约10分钟。
    2. 接下来, 提出一组表面上不相关的调查任务, 从两个进一步填充干扰开始: 挑战参与者估计在软糖和贝壳的图像中出现的颜色数量已转换为灰度。
  4. 实例化威胁上下文。如果理论兴趣的思想转移与对死亡的反应有关 (如本例中所示), 请参与者写两篇关于其死亡率60的简短短文: (a) "请简要描述一下情绪, 即想到自己的死亡会引起你的注意 "和 (b)" 请记下, 正如你所能做的, 你认为会发生在你的身体, 当你身体死亡, 一旦你身体死亡。
  5. 在威胁归纳任务之后, 管理积极和消极影响计划扩展表单 (杰米·帕纳斯)61 , 以允许自我报告 cTBS 干预对威胁诱导的情绪反应的潜在影响, 以及使参加者从55号议定书早些时候遇到的死亡总理分心。
  6. 其次, 管理相关的思想判断任务。
    注: 在这里给出的例子中, 对群体偏见和宗教信仰进行了评估。如果使用了两种以上的措施, 则以抵消的顺序提出。
    1. 为了评估群体对意识形态冲突的偏见, 目前参加者有两篇表面上由拉丁美洲移民到美国的文章 (平衡顺序), 并要求参与者评估作者及其论点。62. 请注意, 两篇文章中都含有故意的语法错误, 不应予以纠正。
      1. 提出 "亲美" 随笔:
        当我来到这个国家时, 第一件让我感到惊奇的事情是人们拥有的难以置信的自由。自由去上学, 自由工作, 你想要的任何工作。在这个国家, 人们可以去上学和训练他们想要的工作。在这里, 任何努力工作的人都能取得成功。在我国, 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没有逃脱的机会。在这个国家, 人们比任何其他人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而成功并不取决于团队的归属。尽管在任何国家都存在问题, 美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我不后悔我来这里的决定。
      2. 提出 "反美" 随笔: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时, 我相信这是 "机会之地", 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对富人来说是真实的。这里的制度是为富人和穷人设立的。所有的人都关心这里的钱, 并试图拥有比其他人更多。这不同情人。这是一个团体放下别人, 没有人关心外国人。人们只会让外国人有工作, 如采摘水果或洗碗, 因为没有美国人会这样做。美国人被宠坏和懒惰, 并希望一切交给他们。美国是一个冷酷的国家, 对外国人的需要和问题 unsensitive。它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但它不是。
      3. 在提出每篇文章后, 请参加者用8点李克特 (1= '强烈不同意 ') 对他们与六声明的协议进行估计; 8 = ' 强烈同意 '): (i) "我喜欢写这个的人", (ii) "我认为这个人是聪明的", (iii) "这是我想与之共事的人", (iv) "我认为这个人是诚实的", (v) "我同意这个人的意见", (vi) "我认为这个人对美国的看法是正确的。
      4. 评估这些响应的可靠性, 并在足够可靠的情况下, 对它们进行平均。为了探讨 cTBS 对个人隶属 (项目一 iv)意识形态协议 (项目 v 和 vi) 的潜在不同影响, 请将其平均创建 submeasures (见图 1)。
    2. 根据一个修改版本的超自然信仰尺度63 (SBS) 来衡量宗教信仰, 其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分量挖掘西方信仰的积极和消极方面, 镜像的积极和消极的价二篇文章在小组偏见措施。
      1. 以随机顺序呈现 SBS 项目 (正尺度: i-iii; 负标度: iv.), 按组偏置措施所采用的相同比例评分: (i) "存在一个全能的, 无所不知的, 慈爱的上帝";(二) "存在良好的个人精神存有, 我们可能称之为天使";(iii) "有些人死时会去天堂";(四) "存在着一种邪恶的个人精神存在, 我们可以称之为魔鬼";(v) "存在着邪恶的, 个人的灵性存有, 我们可能称之为恶魔", (vi) "有些人死后会下地狱。
      2. 评估每一个衡量表的可靠性和平均值, 如果足够可靠的反应。

Representative Results

在示例研究中, 最终样本包括38名参与者 (58% 位女性, M = 20.9 岁, SD = 2.67)。约36.8% 的参与者被认定为白色, 36.8% 为东亚, 13.2% 为南亚, 7.9% 为中东, 5.3% 为其他。象意欲, 样品是政治上适度的 (M = 4.68, SD = 1.51; 1 = "极端宽宏"; 5 = "适度"; 9 = "极端保守")。

初步的方差分析测试发现, 在 "反美" 移民的收视率上, 作文的顺序有很大的影响, F(1, 36) = 5.30, p = 0.027, η2 p = 0.13, 95% 置信区间 (CI) [-2.07,-. 13],以没有命令作用观察为 "亲美国" 移民的等级, p = 0.74。因此, 本文的顺序在随后的分析中被作为协。(后续测试确认, 控制订单不会改变总体结果模式。这种顺序效应可能会发生, 使用这一措施的群体偏见, 并应例行检查作为潜在的噪音来源。

如预测, pMFC 的 cTBS 增加了重要移民作者的正面评估, 在 TMS 情况 (m = 4.10, sd = 1.66) 更加正面地被评价28.5% 比在控制情况 (m = 2.93, sd = 1.22),F(1, 35) = 7.01, p = 0.012, η2 p = 0.17, 95% CI [-2.06,-0.27]。也符合 pMFC 对意识形态冲突作出反应的假说, 亲美作者 (没有提出任何意识形态威胁) 的收视率平均在 cTBS 情况下高出 8.2% (M = 5.90, SD = 87) 比在假情况下 (M = 5.42, SD = 1.17), 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别, F(1, 36) = 2.09, p = 0.157, η2 p = 0.06, 95% CI [-1.16, 0.20]。值得注意的是, 探索性测试表明, cTBS 的影响等同于对移民个人素质的评价和对他们苛刻的批判性论据的认可, 证明了 cTBS 操纵对参与者在民族主义价值观上的意识形态投资强度, 而不是仅限于人际友好的影响 (见图 1)。这一发现表明, 这种 cTBS 方法的应用, 解决与社会从属关系相对不相关的意识形态依附形式, 可能会被削弱。

与预测一致的是, 接受 cTBS 的参与者平均显示32.8% 的积极宗教信仰 (m = 3.05, sd = 1.92) 相对于假参与者 (m = 4.54, sd = 2.26), F(1, 36) = 4.80, p = 0.035, η2 p = 0.12, 95% CI [0.11, 2.87]。参加者在 cTBS 情况也报告了较少消极宗教信念 (m = 2.84, sd = 1.89) 相对于假参与者 (m = 3.98, sd = 2.50), 但这个区别没有达到统计意义, F(1, 36) = 2.52, p = 0.122, η2 p = 0.07, 95% CI [0.32, 2.60]。这一结果突显出, pMFC 与特定问题 (死亡率) 相关的思想立场 (例如, 积极的宗教信仰) 的明显相关性, 而不是一般的意识形态坚持, 因为天堂比地狱更能解决死亡问题。

没有明显的条件影响的任何11杰米·帕纳斯-X 影响分量 (ps 0.09–0.92)。参加者在两个情况报告适度正面影响 (cTBS: M = 2.44, SD = 0.61;假: m = 2.37, sd = 0.75) 和低水平的负面影响 (cTBS: M = 1.22, SD = 0.27;假: M = 1.43, SD = 0.51)。cTBS 对自我报告的情绪的无效影响表明, 关于群体偏见或宗教信仰的研究结果并不是由情绪反应性的变化引起的, 而是对死亡的提醒。

Figure 1
图 1:cTBS 对美国公民对亲美和反美移民的个人诉求和论据的影响.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Discussion

Downregulating pMFC通过cTBS 大大减少了对美国批评的外群体成员的偏见和公开宣称的宗教信仰的后果, 生动的提醒死亡, 符合两个假想的作用, pMFC 在意识形态威胁反应, 并以 TMS 的承诺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方法来操纵思想认知。在鼓励和符合实质性背景文献的同时, 任何单一研究的结果都应被认为是高度初步的。此外, 在这里使用的 cTBS 方法应该被理解为受重大改善。

虽然 TMS 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空间精确度 (几毫米), 有限制, 阻碍准确的局灶刺激, 如之间的大脑变异性。根据特定脑区的平均坐标选择刺激部位, 任何感兴趣区域的实际位置将因人而异。通过使用单个受试者的磁共振成像 (MRI) 图像, 可以提高准确度, 因为这些图像可以与神经导航系统协同使用, 以将成像脑中的特定区域作为最佳实践。不幸的是, 由于 MRI 扫描往往代价高昂, 大多数 TMS 研究 (包括本文中给出的例子) 没有进入神经导航。

皮质神经元的差异性招募也可能导致 cTBS 影响的变异性, 导致某些个体 cTBS 和 iTBS 的潜在相反影响。滨田和同事64报告发现, 在接受 cTBSiTBS 的主要运动神经皮质的52名参与者中, 无机电调节的总体差异。在他们的研究中, 一些参与者表现出对 cTBS 的 facilitatory 反应和对 iTBS 的抑制反应, 而另一些则显示相反的模式, 另外一些则表现出对任何一种刺激的一致抑制或兴奋反应。虽然许多其他研究已经能够诱发预期的反应, 在他们的整体样本, 滨田和同事的结果不利于评估个体差异的反应 cTBS (或 iTBS 如果适用) 在未来的实验设计;滨田。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 cTBS 潜伏期预测主题64中的 iTBS 响应。

为每个主题实现正确的线圈定位和定位是降低 tb 效应的潜在变异性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当可用时, 引导定位和定位的立体定向导航软件可以帮助确保准确的刺激。在任何情况下, 在每个实验条件下运行大量的主题也可以帮助减轻与对 tb 的差分响应相关的潜在噪声。

执行 cTBS 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适当的控制条件。正如这里所做的, cTBS 可能与一个假条件 (, 指着线圈离开, 以避免实际的大脑刺激, 或降低强度远远低于阈值) 进行对比。然而, 由于可以想象, 任何地区的 cTBS 可能诱发行为的改变, 一个共同的和可以说是最好的做法是引入一种条件, 即刺激被传递到一个被认为与任务无关的区域。

对任何一个区域的刺激都可能导致对从感兴趣地区或近距离范围内功能上下游的区域进行扩散激活, 这样就必须对个别区域的功能贡献作出因果解释,非常小心。与此相关, 增加 cTBS 的 pMFC 与神经影像学将重要的是澄清操作的相对效果的 dmPFCdACC 子组件的 pMFC, 除了潜在的抵押品衰弱的连通区域。目前尚不清楚所观察到的影响是下调 dACC、dmPFC 还是两者都有。除了传统的神经影像学, connectomic 分析还可以揭示 pMFC 机制如何与大脑中的其他区域表达对认知的思维方式的调节。

虽然 cTBS 的 pMFC 影响高层次的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判断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和很少被测试的方法, 它已被证明, 以减少社会整合48和货币共享39, 除了目前的削减团体偏见和宗教信仰1。虽然这些调查结果令人鼓舞, 但 pMFC 的 cTBS 将影响这种高级别判决的程度仍不明朗, 这也是以前影响的推广。在这里强调的这项研究中, 潜在的参与者被谨慎地 prescreened, 排除 "强硬派" 的政治取向 (强自由主义者或保守派) 和宗教信仰 (虔诚的信徒或无神论者), 留下样本相对温和的个人。这项努力是为了避免那些态度强硬的人, 他们可能通过与积极考虑意识形态立场的人不同的途径产生反身反应。尽管明智的做法是, 这些筛选标准可能无意间引入了某种与阻碍 "中间的" 个人保持稳固立场的因素有关的样本偏差。如果资源允许更大、更多样化的样本, 未来的研究人员应包括广泛的政治和宗教取向, 以便评估这种个人差异可能产生的缓和影响。

在目前的设计中, 所有参与者都被提醒死亡, 以建立一个背景, 让参与者可以利用积极的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思想解决办法。虽然调查结果与这一解释一致, 以及以前的工作将宗教信仰与面对物理危险65666768之间的信任联系在一起, 暴露了所有死亡素数的参与者构成了严重的限制, 因为数据无法揭示 pMFC 的下调是否会在基线上产生可比的影响, 因为没有最近的威胁提示。此外, 无法确定在 pMFC cTBS 后观察到的对关键移民的外群体偏见是否反映了死亡的影响的减弱, 在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下,批评美国, 或两者之间的互动。因此, 未来的工作应纳入一个非威胁控制条件, 以测试是否, 无论存在的背景威胁, 如提醒死亡, 下调的 pMFC 减少群体偏见或宗教信仰。

目前的威胁诱导被选择了, 因为死亡的前景和令人安心的来世概念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由于死亡率-显著性归纳已显示提高团体偏见69。与其他社会判断有关的领域中的挑战的交替的非死亡威胁归纳可能是可比较使用的。重要的是, 非死亡威胁素数已被证明可以可靠地调节社会判断14,55,69

最后, 这项工作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之一是, 它不仅需要在 TMS 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在操纵和测量相对抽象的结构, 如意识形态的坚持。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研究团队应该包括具有相关经验的调查人员, 例如社会心理学、政治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神经科学。

Disclosures

作者没有什么可透露的。

Acknowledgments

科林霍尔布鲁克得到了美国空军科研 FA9550-115-1-0469 办公室的支持。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Isopropyl alcohol
Ear plugs
Adult swim cap Sprint Aquatics 304
MobiMini 2-channel recording system TMSi
EMG electrodes TMSi
Covidien Kendall disposable surface electrodes (24 mm) Bio-medical H124SG
Magstim Rapid2 TMS device Magstim
D70 figure-of-eight coil Magstim
Visor2 Neuronavigation software ANT Neuro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Holbrook, C., Izuma, K., Deblieck, C., Fessler, D. M. T., Iacoboni, M. Neuromodulation of group prejudice and religious belief.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1 (3), 387-394 (2016).
  2. Allport, G. W.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 Addison-Wesley. Cambridge, MA. (1954).
  3. Brewer, M. B. The psychology of prejudice: Ingroup love and outgroup hat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5 (3), 429-444 (1999).
  4. Fiske, S. T. What we know now about bias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the problem of the centur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 123-128 (2002).
  5. Dovidio, J. F., Gaertner, S. L. Intergroup bia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Fiske, S. T., Gilbert, D., Lindzey, G. , Wiley. New York, NY. 1084-1121 (2010).
  6. Wrangham, R. W. Evolution of coalitionary kil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10 (29), 1-30 (1999).
  7. Neuberg, S. L., Kenrick, D. T., Schaller, M. Evolutionary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Fiske, S. T., Gilbert, D., Lindzey, G. , Wiley. New York, NY. 761-797 (2010).
  8. Hammond, R. A., Axelrod, R. The evolution of ethnocentrism.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0 (6), 926-936 (2006).
  9. Darwin, C. The descent of man. , Appleton. New York, NY. (1873).
  10. Efferson, C., Lalive, R., Fehr, E. The coevolution of cultural groups and ingroup favoritism. Science. 321 (5897), 1844-1849 (2008).
  11. De Dreu, C. K., Greer, L. L., Van Kleef, G. A., Shalvi, S., Handgraaf, M. J. Oxytocin promotes human ethnocentris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 (4), 1262-1266 (2011).
  12. Navarrete, C. D., Kurzban, R., Fessler, D. M. T., Kirkpatrick, L. Anxiety and intergroup bias: terror-management or coalitional psychology? Group Processe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7 (4), 370-397 (2004).
  13. McGregor, I., Prentice, M., Nash, K. Anxious uncertainty and reactive approach motivation (RAM) for religious, idealistic, and lifestyle extreme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69 (3), 537-563 (2013).
  14. Jonas, E. Threat and defense: from anxiety to approach.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Olson, J. M., Zanna, M. P. ,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219-286 (2014).
  15. Holbrook, C. Branches of a twisting tree: domain-specific threat psychologies derive from shared mechanism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7, 81-86 (2016).
  16. Inzlicht, M., McGregor, I., Hirsh, J. B., Nash, K. Neural markers of religious convi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3), 385-392 (2009).
  17. Proulx, T., Inzlicht, M., Harmon-Jones, E. Understanding all inconsistency compensation as a palliative response to violated expectations. Trend in Cognitive Science. 16 (5), 285-291 (2012).
  18. Tritt, S. M., Inzlicht, M., Harmon-Jones, E. Toward a b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mortality salience (and other threat compensation processes). Social Cognition. 6, 715-733 (2012).
  19. Klackl, J., Jonas, E., Kronbichler, M. Existential neuroscience: Self-esteem moderates neuronal responses to mortality-related stimuli.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9 (11), 1754-1761 (2014).
  20. Luo, S., Shi, Z., Yang, X., Wang, X., Han, S. Reminders of mortality decrease midcingulate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others' suffering.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9 (4), 477-486 (2014).
  21. Etkin, A., Egner, T., Kalisch, R.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anterior cingulate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Trend in Cognitive Science. 15 (2), 85-93 (2011).
  22. Maier, S., et al. Clarifying the role of the rostral dmPFC/dACC in fear/anxiety: learning, appraisal or expression? PLOS One. 7 (11), e50120 (2012).
  23. Rushworth, M. F., Buckley, M. J., Behrens, T. J., Walton, M. E., Bannerman, D. M.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17 (2), 220-227 (2007).
  24. Shima, K., Tanji, J. Role for cingulate motor area cells involuntary movement selection based on reward. Science. 282 (5392), 1335-1338 (1998).
  25. Bush, G.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 role in reward-based decision mak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9 (1), 523-528 (2002).
  26. Ridderinkhof, K. R., Ullsperger, M., Crone, E. A., Nieuwenhuis, S. The role of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in cognitive control. Science. 306 (5695), 443-447 (2004).
  27. Han, S., Qin, J., Ma, Y. Neurocognitive processes of linguistic cues related to death. Neuropsychologia. 48 (12), 3436-3442 (2010).
  28. Shi, Z., Han, S. Transient and sustained neural responses to death-related linguistic cues.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8 (5), 573-578 (2013).
  29. Eisenberger, N. I. Broken hearts and broken bones: a neural perspective o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ocial and physical pai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1), 42-47 (2012).
  30. Spengler, S., von Cramon, D. Y., Brass, M. Resisting motor mimicry: Control of imitation involves processes central to social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frontal and temporo-parietal lesions. Social Neuroscience. 5 (4), 401-416 (2010).
  31. Taylor, J. J., Borckardt, J. J., George, M. S. Endogenous opioids mediat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rtms-induced analgesia. Pain. 153 (6), 1219-1225 (2012).
  32. Zaki, J., Ochsner, K. N., Ochsner, K. The neuroscience of empathy: Progress, pitfalls and promise. Nature Neuroscience. 15 (5), 675-680 (2012).
  33. Hein, G., Lamm, C., Brodbeck, C., Singer, T.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 to the pain of others predicts later costly helping. PLOS One. 6 (8), e22759 (2011).
  34. Hein, G., Silani, G., Preuschoff, K., Batson, C. D., Singer, T. Neural responses to ingroup and outgroup members' suffering predi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stly helping. Neuron. 68 (1), 149-160 (2010).
  35. Ma, Y., Wang, C., Han, S. Neural responses to perceived pain in others predict real life monetary donations in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contexts. NeuroImage. 57 (3), 1273-1280 (2011).
  36. Reynolds Losin, E. A., Iacoboni, M., Martin, A., Cross, K., Dapretto, M. Race modulates neural activity during imitation. NeuroImage. 59 (4), 3594-3603 (2012).
  37. Cross, K. A., Torrisi, S., Reynolds Losin, E. A., Iacoboni, M. Controlling automatic imitative tendencies: Interactions between mirror neur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systems. NeuroImage. 83, 493-504 (2013).
  38. Amodio, D. M., Frith, C. D. Meeting of minds: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and social cogni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7, 268-277 (2006).
  39. Christov-Moore, L., Sugiyama, T., Grigaityte, K., Iacoboni, M. Increasing generosity by disrupting prefrontal cortex. Social Neuroscience. 12 (2), 174-181 (2017).
  40. Downar, J., Blumberger, D. M., Daskalakis, Z. J. The neural crossroads of psychiatric illness: an emerging target for brain stimula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 (2), 107-120 (2016).
  41. Cho, S. S., et al.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stimulation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reduces discounting of delayed reward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0, 546-553 (2015).
  42. Izuma, K. The neural basis of social influence and attitude chang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3 (3), 456-462 (2013).
  43. van Veen, V., Krug, M. K., Schooler, J. W., Carter, C. S. Neural activity predicts attitude change in cognitive dissonance. Nature Neuroscience. 12 (11), 1469-1474 (2009).
  44. Izuma, K.,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choice-induced preference chan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 (51), 22014-22019 (2010).
  45. Izuma, K., et al. A causal role for post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 in choice-induced preference chang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5 (8), 3598-3606 (2015).
  46. Klucharev, V., Hytonen, K., Rijpkema, M., Smidts, A., Fernandez, 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ignal predicts social conformity. Neuron. 61 (1), 140-151 (2009).
  47. Izuma, K., Adolphs, R. Social manipulation of preference in the human brain. Neuron. 78 (3), 563-573 (2013).
  48. Klucharev, V., Munneke, M. A., Smidts, A., Fernández, G. Downregulation of the post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 prevents social conformit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33), 11934-11940 (2011).
  49. Ullsperger, M., Volz, K. G., Cramon, D. Y. A common neural system signaling the need for behavioral change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8, 445-446 (2004).
  50. Fregni, F., Pascual-Leone, A. Technology insight: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 neurology-perspectives on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rTMS and tDCS.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3 (7), 383 (2007).
  51. Rossi, S., Hallett, M., Rossini, P. M., Pascual-Leone, A. Safe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20 (12), 2008-2039 (2009).
  52. Hallett, M.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the human brain. Nature. 406 (6792), 147 (2000).
  53. Huang, Y. Z., Edwards, M. J., Rounis, E., Bhatia, K. P., Rothwell, J. C.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 Neuron. 45 (2), 201-206 (2005).
  54. McGregor, H., et al. Terror management and aggression: evidence that mortality salience motivates aggression against worldview threatening oth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3), 590-605 (1998).
  55. Holbrook, C., Sousa, P., Hahn-Holbrook, J. Unconscious vigilance: worldview defense without adaptations for terror, coalition or uncertain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 (3), 451-466 (2011).
  56. Bakker, N., et al. rTMS of the 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for major depression: safety, tolera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outcome predictors for 10 Hz versus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Brain Stimulation. 8, 208-215 (2015).
  57. Dunlop, K., et al. MRI-guided dmPFC-rTMS as a treatment for treatment-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102), e53129 (2015).
  58. Klem, G. H., LuÈders, H. O., Jasper, H. H., Elger, C. The ten-twenty electrode 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52 (3), 3-6 (1999).
  59. Bush, G., Shin, L. M. The Multi-Source Interference Task: an fMRI task that reliably activates the cingulo-frontal-parietal cognitive/attention network. Nature Protocols. 1 (1), 308-313 (2006).
  60. Rosenblatt, A., Greenberg, J., Solomon, S., Pyszcynski, T., Lyon, D. Evidence for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I. The effects of mortality salience on reactions to those who violate or uphold cultural valu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4), 681-690 (1989).
  61. Watson, D., Clark, L. A. The PANAS-X: Manual for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Expanded Form. , The University of Iowa. (1994).
  62. Greenberg, J., Pyszczynski, T., Solomon, S., Simon, L., Breus, M. Role of consciousness and accessibility of death-related thoughts in mortality salience effec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 627-637 (1994).
  63. Jong, J., Halberstadt, J., Bluemke, M. Foxhole atheism, revisited: The effects of mortality salience 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religious belief.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8 (5), 983-989 (2012).
  64. Hamada, M., Murase, N., Hasan, A., Balaratnam, M., Rothwell, J. C. The role of interneuron networks in driving human motor cortical plasticity. Cerebral Cortex. 23 (7), 1593-1605 (2012).
  65. Pollack, J., Holbrook, C., Fessler, D. M. T., Sparks, A. M., Zerbe, J. G. God guide our guns: Visualized supernatural aid heightens team confidence in a paintball battle simulation. Human Nature. , In Press (2018).
  66. Holbrook, C., Pollack, J., Zerbe, J. G., Hahn-Holbrook, J. Perceived supernatural support enhances battle confidence: A knife combat field study. Religion, Brain & Behavior. , (2018).
  67. Holbrook, C., Fessler, D. M. T., Pollack, J. With God on your side: Religious primes reduce the envisioned physical formidability of a menacing adversary. Cognition. 146, 387-392 (2016).
  68. Kupor, D. M., Laurin, K., Levav, J. Anticipating divine protection? Reminders of god can increase nonmoral risk ta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374-384 (2015).
  69. Holbrook, C. Branches of a twisting tree: Domain-specific threat psychologies derive from shared mechanism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7, 81-86 (2016).

Tags

行为 问题 139 种族中心主义 虔诚 经颅磁刺激 连续θ爆裂刺激 后内侧额叶皮质 威胁
连续θ爆刺激后内侧额叶皮层实验降低意识形态威胁反应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Holbrook, C., Gordon, C. L.,More

Holbrook, C., Gordon, C. L., Iacoboni, M. 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f the Post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 to Experimentally Reduce Ideological Threat Responses. J. Vis. Exp. (139), e58204, doi:10.3791/58204 (2018).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