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Neuroscience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上肢机器人治疗的联合应用

Published: September 23, 2018 doi: 10.3791/58495

Summary

经颅直流电刺激和机器人治疗作为常规康复治疗的附加应用, 可能会因大脑可塑性的调节而提高治疗效果。在本文中, 我们介绍了在中风后提高运动成绩所采用的联合方法。

Abstract

神经紊乱, 如中风和脑瘫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 可能导致严重的丧失能力和限制日常活动, 由于下肢和上肢的损伤。密集的物理和职业治疗仍然被认为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正在研究新的辅助治疗标准康复, 可以优化功能的结果。

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是一种无创脑刺激技术, 对立大脑区域通过通过电极在头皮上的微弱直流电流, 调节皮质兴奋性。对这种技术的兴趣增加, 可以归因于它的低成本, 易用性和对人类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确定的临床潜力 tDCS 在不同的条件, 如抑郁症, 帕金森病, 和运动康复后的中风。tDCS 有助于增强大脑可塑性, 似乎是康复计划中一个有前途的技术。

一些机器人设备已开发, 以协助康复后上肢功能中风。运动缺陷的恢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多学科的方法, 使病人获得最大的独立性。这些设备不打算取代人工康复疗法;相反, 他们被设计成一个额外的工具, 以恢复计划, 允许立即感知的结果和跟踪改善, 从而帮助病人保持积极性。

tDSC 和机器人辅助疗法都是有希望的附加功能的中风康复和目标的调节大脑可塑性, 与一些报告描述他们的使用, 以与常规治疗和改善治疗结果。然而, 最近, 一些小的临床试验已经发展, 描述了相关的使用 tDCS 和机器人辅助治疗中风康复。在本文中, 我们介绍了在中风后提高运动成绩所采用的联合方法。

Introduction

神经紊乱, 如中风, 脑瘫, 创伤性脑损伤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 由于病变和随后的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导致严重的丧失能力和限制日常活动1。运动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电机的恢复是从根本上驱动的可塑性, 基础机制重新取得的运动技能失去了由于脑损伤2,3。因此, 康复疗法是强烈的基础上的高剂量密集训练和剧烈重复运动, 以恢复强度和范围的运动。这些重复性活动是基于日常生活的运动, 病人可能会变得更少的动机由于缓慢的运动恢复和重复练习, 这可能会损害4神经康复的成功。密集的物理和职业治疗仍然被认为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正在研究新的辅助治疗标准康复, 以优化功能结果1

机器人辅助疗法的问世对脑卒中康复有很大的价值, 影响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重组的过程。他们已被调查, 以培训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人和协助残疾人5。将机器人技术添加到 rehabilitive 干预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是它能够提供高强度和高剂量的训练, 否则将是一个非常劳动密集型的过程6。使用机器人疗法, 连同虚拟现实的计算机程序, 可以立即感知和评估电机的恢复, 并可以改变重复的行动成有意义的交互式功能任务, 如清洁炉顶7.这可以提高患者的动机和坚持长期的康复过程, 并允许通过测量和量化运动的可能性, 跟踪他们的进展5。将机器人疗法纳入目前的做法可以提高康复的功效和效果, 并使新的锻炼模式得以发展8

治疗性康复机器人提供特定任务的训练, 可分为末端效应器型设备和外骨骼型设备9。这些分类之间的差异与移动从设备转移到病人的方式有关。末端效应器的结构较简单, 仅在最远端接触患者的肢体, 使得分离一个关节的运动变得更加困难。基于外骨骼的设备有更复杂的设计与机械结构, 反映肢体的骨骼结构, 因此, 该装置的关节运动将产生相同的运动, 在病人的肢体7,9

WREX 是一种基于骨骼的机器人, 它能帮助整个手臂运动 (肩部、肘部、前臂、手腕和手指运动)。可调节的机械臂允许不同水平的重力支持, 使有一些残肢功能的患者在三维空间治疗中达到更大的主动运动范围7,9。麻省理工学院-马努斯是一个终端效应器类型的机器人, 工作在一个单一的计划 (x 和 y 轴), 并允许二维重力补偿疗法, 协助肩部和肘关节运动, 通过移动病人的手在水平或垂直平面9,10. 两个机器人都有内置位置传感器, 可以量化上肢马达控制和恢复, 以及一个计算机集成接口, 允许 1)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模拟有意义的功能任务的培训2) 治疗性运动游戏, 有助于运动计划的实践, 手眼协调, 注意, 视野缺损或忽略7,9。它们还允许对上肢的重力影响进行补偿, 并能够为严重受损患者的重复和定型运动提供支持和帮助。这逐步减少了援助, 因为该主题改善, 并适用于轻微受损的病人9,11的最低援助或抵抗运动。

神经康复的另一项新技术是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tDCS 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通过使用1213头皮电极应用的低振幅直流电流诱发皮质兴奋性改变。根据电流的极性, 大脑的兴奋性可以增加 anodal 刺激或减少阴极刺激2

最近, 人们对 tDCS 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因为它已被证明对中风、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纤维肌痛、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都有有益的影响。疾病和精神分裂症2。tDCS 具有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14等优点。tDCS 也是一种无痛的方法, 可以在临床试验中可靠地失明, 因为它有一个假模式13。tDCS 的功能恢复可能并不理想;然而, 它显示了更多的承诺作为一个相关的治疗康复, 因为它提高大脑可塑性15

在本协议中, 我们演示了结合机器人辅助治疗 (与两个先进的机器人) 和非侵入性调节与 tDCS 作为一种方法, 改善康复的结果, 除了常规的物理治疗。大多数涉及机器人治疗或 tDCS 的研究都将其作为孤立的技术, 很少有结合, 这可能会提高除了单独干预的有益效果。这些较小的试验表明, 两个程序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 改善电机恢复和功能能力8,15,16,17,18, 19。因此, 新的多模态疗法可以提高运动恢复超过目前的可能性。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本议定书遵循了本机构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指导方针。

1. tDCS

  1. 禁忌症和特别注意事项
    注: tDCS 是一种安全的技术, 通过电极发送恒定的和低的直流电流, 诱发刺激的区域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
    1. 在设备安装之前, 确认病人没有任何 tDCS 的禁忌症, 例如对以前的 tDCS 治疗的不良反应, 植入的大脑医疗器械, 或者头部植入金属的存在。
    2. 使用以下纳入标准: 轻中度上肢偏瘫的亚急性和慢性中风患者。其他禁忌症包括颅骨缺损, 这可能改变的强度和位置的电流流, 和对象必须没有不稳定的医疗条件, 如无控制癫痫。
    3. 彻底检查病人的头皮皮肤病变, 如急性或慢性皮肤疾病, 切口, 或其他炎症迹象。避免放置电极和刺激区域与此类损害作为安全预防措施。
  2. tDCS 材料
    1. 检查以下列出的所有材料是否可用 (图 1), 然后再开始操作: tDCS 刺激器装置, 9 V 电池, 2 导电电极, 2 海绵电极, 电缆, 2 橡胶头带 (或尼龙搭扣带, 非导电带), 氯化钠 (NaCl) 溶液, 测量胶带
  3. 测量
    1. 电极站点通常被定义为 10/20 EEG 位置, 如前一篇出版物20所述。请确保该主题是舒适的座位。
    2. 首先, 本地化顶点 (Cz)。
      1. 测量距离从 nasion (鼻子的桥梁或前面骨头和两个鼻骨的交叉点) 到 inion (外部枕隆起或突起的最突出的投射), 并且标记50% 这个长度。使用油铅笔或无毒水基标记将此初始的 Cz 位置标记为直线。
      2. 测量左、右前耳点距离 (耳屏前的区域)。将此距离除以一半, 并用直线标记计算点。
      3. 连接两行以创建十字。两行的交集将对应于顶点 (Cz) (图 2)。
    3. 确定目标站点的头部。
      注: Anodal 刺激增加了刺激脑组织的皮质兴奋性, 而阴极刺激减少。以往的研究已经使用 anodal 刺激在损伤半球或阴极刺激 contralesional 半球, 以减少皮质兴奋性的不受影响的运动皮层, 并增加它在受损的运动皮层。在本议定书中, 我们将描述两种 bihemispheric 刺激 (anodal 和阴极刺激在同一个疗程) 和 anodal 刺激的主要运动皮层。
      1. 要定位主电机皮层 (M1), 请使用从 Cz 到左或右前耳点的距离的 20% (图 3)。这个区域应该对应于 C3/C4 脑电图位置。
      2. 将阳极放在健侧上肢半球 M1 运动皮层的中心和对侧眶区域 (Fp) 的阴极上 (图 3)。
      3. 或者, 将阳极放在健侧上肢半球 M1 运动皮层的中心和 contralesional M1 的阴极上。tDCS 电极的 M1 位置位于 C3 和 C4 的通道上 (图 3)。
  4. 皮肤准备
    1. 检查皮肤, 避免刺激或损害皮肤。
    2. 将头发从刺激部位移开, 以提高电导率。清洁皮肤表面, 去除任何化妆水和凝胶的迹象。对于头发较厚的对象, 使用导电凝胶可能是必要的。
  5. 电极定位和设备设置20
    1. 在准备皮肤和本地化的刺激网站, 放置一个头表带下的 inion, 周围的头部周长。提供不导电和不吸水材料, 如弹性, 尼龙搭扣, 或橡胶带的头带。
    2. 用盐水浸泡海绵。对于 35 cm2海绵, 大约6毫升的解决方案, 每一侧可能已经足够。避免 oversoaking 海绵。避免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流体泄漏。如有必要, 使用注射器添加更多的解决方案。
    3. 将缆线连接到 tDCS 设备。确保电缆的极性是正确的, 因为 tDCS 的影响是极性特定的 (标准化: 红色对应于阳极电极, 并且黑色或蓝色对应于阴极电极)。
    4. 将连接线引脚安全地插入导电橡胶插入件。
    5. 将导电橡胶插入海绵中。确保整个导电橡胶的镶块被海绵覆盖, 并且连接器线针不可见。
    6. 将第一海绵电极置于头带下, 确保过量液体不会从海绵中释放。
    7. 连接两个弹性头带, 根据电极蒙太奇计划。
    8. 将第二个海绵电极放在被刺激的区域的头上, 第二个弹性头带下。
    9. 如果电极和车身的整体电阻很高, 可能表明电极设置不充分。一些设备提供电阻测量, 这应该是低于 5 kΩ, 理想的。
    10. 某些设备在刺激过程中提供了持续的阻力指示, 这是一种检测潜在危险情况 (如干电极) 的有用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电阻增加超过一定的阈值, 设备可能完成或降低刺激强度。
  6. 刺激
    1. 确保病人清醒, 放松, 并舒适地坐在程序21
    2. 调整 tDCS 刺激器设置 (强度, 时间和假条件, 如果适用)。根据以往的研究, 在1毫安的强度下应用直流电流20分钟。
      注: 对于假干预, 目前通常只适用于第一个三十年代, 给这个主题的刺激感觉。这一持续时间已经建立在一些研究, 以有效地使他们失明的分配干预, 而不刺激皮质兴奋性22
    3. 启动 tDCS 刺激。通过增加电流以避免最不利的影响来启动当前流。在某些设备上自动进行加速, 但如果不是, 则在最初的三十年代, 增加当前的速度, 以达到最大编程电流 (在我们的协议中, 最高可达1毫安)。
    4. 在启动电刺激后, 一些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暂时性轻微瘙痒、头晕或眩晕。这可以通过在每个会话的开始和结束时将当前上下倾斜来避免。
    5. 在程序的最后, 逐步关闭目前的三十年代。
  7. 在过程以后
    1. 为了记录和评估刺激的安全性, 请病人在手术后填写一份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强度的问卷。这些可能包括皮肤刺激, 恶心, 头痛, 燃烧的感觉, 头晕, 刺痛, 或其他不适。
    2. 向病人解释任何可能的副作用通常是轻度或中等强度, 通常是暂时性的。
    3. tDCS 后, 请病人接受机器人治疗。
      注意: 在本协议的下一部分中, 我们将描述麻省理工学院-马努斯和 WREX 的商业版本的使用。

2. 机器人治疗与麻省理工学院-马努斯

  1. 定位
    注意: 该机器人是一种交互式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的版本允许训练手腕运动在水平平面 (平面)。
    1. 确保该主题是坐在舒适和人体工学椅子, 安全的四点安全带, 并面对视频屏幕。
    2. 确保一个训练有素的治疗师正在监督机器人训练。
    3. 将受训练的手放在机械手手柄的手柄上。调整两个皮带周围的主题的手臂。调整手臂背部的支撑, 使其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稳定。
    4. 放置患上肢如所示: 肩在一个30°屈曲, 90°肘屈, 前臂在中等俯卧位置, 手腕在中性位置。
    5. 在机器操作过程中, 确保肩部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范围仅限于45°。确保手臂固定, 手腕有运动自由。运动是可能的在水平平面 (在所有可能的方向)。
  2. 培训
    1. 机器人训练课程的运动次数是可变的;然而, 在同一平面内每一个可能的方向上执行大约320次重复是常见的。
    2. 视频屏幕显示了主题需要执行的任务的提示, 并给出了 arm 位置的恒定反馈。
    3. 该机器人的软件有几个治疗运动游戏的运动训练。视觉反馈通常由一个黄色的球组成, 病人必须在目标之间移动。其他培训方案也可用。
    4. 如有需要, 机器人只会协助病人; 及例如, 如果主体无法在2秒内实现预期的运动, 机器将帮助完成它的运动。如果主体没有足够的运动协调来进行预定的运动, 机器人将引导主体的手臂进行适当的运动。

3. 与麻省理工学院-马努斯臂的培训

注意: 这个机器人手臂允许训练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肩部绘制和退缩, 以及肩部内部和外部旋转的水平平面。

  1. 定位
    1. 对于麻省理工学院-马努斯的手臂, 确保该主题是舒适的座位。相应调整座椅安全带。将病人的右手或左臂定位在机器人上, 同时调整两条皮带。
    2. 根据需要调整机器人的高度。根据需要调整表高度。
    3.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疼痛, 按紧急停止按钮立即关闭机器人。
  2. 培训
    1. 通过要求主题移动它的胳膊沿线, 校准机器。
    2. 如果需要, 机器人只会帮助病人。例如, 如果主体无法在2秒内实现预期的运动, 机器将帮助完成它的运动。如果主体没有足够的运动协调来进行预定的运动, 机器人将引导主体的手臂进行适当的运动。
      注: 该机器人的软件有几个治疗运动游戏的运动训练。视觉反馈通常由一个黄色的球组成, 病人必须在目标之间移动。其他培训方案也可用。

4. WREX 培训

  1. 定位
    注意: WREX 由一个骨骼组成, 它适合于主体的手臂, 并允许在一个立体的环境中自由移动肩部、肘部和手腕关节。
    1. 确保主题是坐在舒适和人体工学椅子面对视频屏幕, 它提供视觉和听觉反馈在虚拟现实的设置, 帮助病人实现他或她的目标。
    2. 把病人放在机器人主模块前面。使用提供的遥控器相应地调整外骨骼的高度。将机器人的外骨骼手臂调整到患者肢体的相应一侧 (无论是左还是右)。
    3. 在肩上留下大约4指高度。
    4. 将病人的肢体调整成外骨骼, 调整手臂和前臂的背带。
    5. 相应地调整外骨骼的手臂和前臂的长度, 以及手臂 (a 至 I) 和前臂 (a 至 E) 所需的重量 (重力) 补偿。它包括一个线性尺度的重力支持, 其中 a 没有重力支持。
    6. 将这些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
    7. 在开始训练之前, 根据病人的能力, 调整和校准机器人的运动极限范围。
    8. 要测试校准的运动范围, 请病人将立方体移动到屏幕的各个方向。
  2. 培训
    1. 在每届会议上, 让个人对不同的功能目标进行大约72次运动的重复 (WREX 训练课程通常持续约60分钟)。
    2. 在每个运动之间, 允许10秒间隔以防止疲劳。72重复被划分成3个块24个运动每个。允许每块24个运动之间的间隔为5分钟。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非侵入性脑刺激 tDCS 最近产生了兴趣, 由于其潜在的 neuroplastic 效应, 相对便宜的设备, 易用性, 很少副作用22。研究表明, tDCS 的调节具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可塑性的潜力, 从而通过刺激主运动神经皮质4促进运动性能的改善。Anodal 刺激通过促进原发运动神经皮质区神经元的退极化而增加皮质兴奋性, 而阴极刺激 hyperpolarizes 静止膜电位, 减少神经元的激发, 减少大脑纵裂抑制 contralesional 原发运动神经皮质。双 tDCS 结合这两个蒙太奇通过促进在健侧上肢地区的活动和抑制 contralesional 半球12,23

此前的研究报告, 在20分钟 tDCS 会话 (图 4)2432之后, tDCS 持续多达90分钟的电生理效应和行为效应持续了30分钟。证据仍有争议, 因为这些积极的结果并不一致。林登贝格25发现功能马达改善后 bihemispheric 刺激, 经久干预期 (图 5), 并在2012年发表的 meta 分析建议使用非侵入性脑刺激, 如 TMS 和重复性 TMS 与改善的运动恢复, 分别和当安慰剂刺激2。毛藻中试验. 26发现阴极 tDCS 在脑卒中早期无功能改善;然而, Fregni13发现, 孤立阴极或 anodal (但不是假) 刺激改善运动功能显著。这些有争议的发现可能是由于患者特征的异质性 (急性慢性脑卒中患者, 轻度严重运动损伤) 和刺激特征 (即,tDCS 会话、会话持续时间、anodal vs阴极双刺激) 的数量。

在康复中进行机器人治疗的证据更为突出, 表明运动损伤的明显增量减少了27。然而, 由于大量的制造商和多种类型的机器人设备, 每台机器都有独特的性质, 质量和限制。美国心脏协会建议, 机器人辅助治疗上肢已经达到了 I 级的证据水平的中风患者在门诊设置和班级 IIa 在住院设置1。对19项试验和666例患者的回顾发现, 在中风后接受机器人辅助手臂训练的受试者更有可能显示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和患臂功能的6。单盲试验发现, 与对照组28相比, 脑瘫患儿的人工灵巧度明显提高, 而 Timmermans29发现慢性中风患者在任务导向的手臂训练中表现出显著的改善, 在干预后6月内维持。此外,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中度至重度上肢损伤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在臂功能、运动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在36周的学习期间, 与护理病人的标准相比, 而不是密集的理疗病人的训练 (图 6)5

虽然已经进行了 tDCS 或机器人治疗的神经康复试验, 但很少有人将这些疗法结合在一起进行。黑森16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发现 anodal tDCS 与机器人辅助手臂训练相结合, 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没有显著改善。另一项研究由 Ochi19显示, anodal tDCS 对受影响的半球和阴极刺激对未影响的半球可能达到有限但相似的大小马达改善。最后, 爱德华兹18发现主动组 tDCS 加机器人治疗对皮质兴奋性和减少皮质抑制的改善导致运动功能的增加。

最近的研究表明, 刺激序列对改善功能是很重要的。Giacobbe15对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腕关节康复采用 tDCS 联合机器人治疗时的时间维度进行评估, 发现当 tDCS 在20分钟前交付时, 腕部运动速度和平滑度 (> 15%) 均有所改善。机器人训练, 但不是在训练期间或之后交付的 (图 7)。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发现, 同时职业治疗和 tDCS 导致显著的马达改善31。最后, 奈尔31发现, 使用同时阴极 tDCS 和职业治疗导致运动恢复的变化显著高于与假刺激治疗 (图 8)。

Figure 1
图 1: tDCS 材料.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2
图 2: 顶点位置.皮质区域根据10/20 系统进行标记。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3
图 3: 运动皮层位置.皮质区域根据10/20 系统进行标记。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4
图 4: 单个 tDCS 会话的电生理效应.在单个 tDCS 会话20分钟后, 电生理效应可持续90分钟, 刺激后的行为效果高达30分钟。转载自 Nitsche.32, 以允许从 Springer 自然。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5
图 5: 与基线相比, 在36周的研究期间, 初级和次级结局的变化.5发现在机器人训练后, 手臂功能、运动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个数字被重印以允许从马萨诸塞医学学会5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6
图 6: 运动损伤评分和 fMRI 偏侧指数的变化.林登贝格25发现 bihemispheric tDCS 后运动损伤评分的功能变化及受影响肢体功能的改善。转载自林登贝格。有利平科特威廉斯 & 威尔金斯25的许可。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7
图 7: 干预类型对运动性能的影响.Giacobbe15发现 tDCS 在机器人疗法之前交付了改进的手腕运动和平滑度。转载自 Giacobbe15以允许从 IOS 新闻。该出版物可在 IOS 新闻通过 10.3233/NRE-130927,请点击这里查看这个数字的大版本.

Figure 8
图 8: 阴极 tDCS 加职业治疗的效果31 .同时 tDCS 和职业治疗导致明显 (*) 运动改善的更大的变化。转载从奈尔等31以允许从 IOS 新闻。该出版物可在 IOS 新闻通过 10.3233/RNN-2011-0612,请点击这里查看这个数字的大版本.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在本议定书中, 我们描述了一个标准治疗协议的联合 tDCS 刺激相关和机器人治疗, 作为补充常规康复计划的患者的手臂损伤。该协议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功能和机动性。重要的是要观察 tDCS 机的斜向和加速, 以避免任何不利影响的风险。tDCS 是一种安全技术, 在文献2中描述的副作用很少。

该协议可能会以较小的方式进行修改。以前的报告在文献描述 tDCS 被应用在运动训练之前、期间或之后 (与机器人或人的协助)。在我们的协议中, 我们描述了一个20分钟的 tDCS, 紧接着机器人治疗。一些研究发现了同时 tDCS 和机器人训练的更好的结果。

中风后, 基于大脑纵裂竞争模型, 建议的运动缺陷部分是由于减少的产出从原运动神经皮质 (M1) 的受损半球和增加抑制影响, 从 contralesional M1半球。在本议定书中, 我们选择了 anodal 刺激皮损 M1, 并描述了 bihemispheric 刺激的可能性。Anodal tDCS 刺激增加了受损 M1 的皮质兴奋性, 而阴极刺激则减少了完整 M1 的皮质兴奋;然而, tDCS 的双重应用将同时针对这两个领域。其他协议也选择了 bihemispheric 刺激, 因为一些研究报告说, 更大的马达功能增益18,25

以前的研究评估了神经康复的 tDCS 的单剂量或少量疗程, 短期后效应持续90分钟后, 20-30 分钟的刺激疗程。由于运动紊乱的物理康复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反复的疗程可能会有更大的持续时间和效果, 通过诱导更重要的操作在突触效果和更大的效果。然而, 有一种共识是, 为了持久的电机改进, tDCS 应优先与培训30一起执行。

由于机器人治疗费用高昂, 与非侵入性脑刺激有关的机器人治疗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 大多数机器人仍然对许多康复服务成本高昂, 导致使用有限。未来机器人技术的成本可能会下降, 而不是人力成本, 而成本效益作为机器人治疗的优势是可能的7。这个协议是有趣的, 因为物理康复与机器人疗法已经显示了很大的承诺, 作为一个辅助传统疗法, 允许住院病人和门诊执行更多的重复任务, 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时期, 导致一个最佳的康复计划。其他优势包括即时反馈和客观测量的运动学和动态的运动性能, 这是可能的, 在每次训练后, 有助于保持病人的动机, 积极参与。

由机器人辅助的 tDCS 和物理康复的结合可以提高单独使用干预的效果, 从而增加患者的运动增益。机器人训练与感觉运动活动的结合, 提供更多的感官反馈到皮质和调节皮质兴奋由于 tDCS 可能会导致一个更积极的结果, 由于突触可塑性。这一组合方法的证据, 虽然仍然有限和不确定, 在与治疗时, 当他们单独应用。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进一步调查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和可能的附加效果, 如最佳疗程次数和每次治疗的时间, 以及是否应在康复之前、期间或之后应用 tDCS活动, 以影响功能的结果。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竞争的财政利益。

Acknowledgments

作者感谢调节斯波尔丁实验室和 Reabilitação 露西蒙托罗对这个项目的慷慨支持。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tDCS device Soterix Medical Soterix Medical 1x1
9V Battery (2x)
Two rubber head bands
Two conductive rubber electrodes
Two sponge electrodes
Cables
NaCl solution
Measurement tape
Armeo Spring Robot Hocoma
inMotion ARM Interactive Motion Technologies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Miller, E. L., et al.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nurs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stroke patien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41 (10), 2402-2448 (2010).
  2. Adeyemo, B. O., Simis, M., Macea, D. D., Fregni, F. Systematic review of parameters of stimulation, clinical tri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motor outcomes in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 stroke. Front Psychiatry. 3 (8), 1-27 (2012).
  3. Johansson, B. B. Current trend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review with focus on brain plasticity.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123 (3), 147-159 (2011).
  4. Hummel, F., Cohen, L. G. Improvement of motor function with noninvasive cortical stimulation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stroke. Neurorehabilitation Neural Repair. 19 (1), 14-19 (2005).
  5. Lo, A. C., et al. Robot-assisted therapy for long-term upper-limb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2 (19), 1772-1783 (2010).
  6. Mehrholz, J., Haedrich, A., Platz, T., Kugler, J., Pohl, M. Electromechanical and robot-assisted arm training for improving gener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rm function, and arm muscle strength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 (2012).
  7. Maciejasz, P., Eschweiler, J., Gerlach-Hahn, K., Jansen-Troy, A., Leonhardt, S. A survey on robotic devices for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11 (3), 10-1186 (2014).
  8. Ang, K. K., et al. Facilitating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motor imagery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with robotic feedback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96 (3), S79-S87 (2015).
  9. Chang, W. H., Kim, Y. H. Robot-assisted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Journal of Stroke. 15 (3), 174-181 (2013).
  10. Volpe, B. T.,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stroke rehabilitation: robot-aided sensorimotor stimulation. Neurology. 54 (10), 1938-1944 (2000).
  11. Volpe, B. T., et al. Robotic devices as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tools for stroke recovery. Archives of Neurology. 66 (9), 1086-1090 (2009).
  12. Nitsche, M. A., Paulus, W. Excitability changes induced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 by weak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heJournal of Physiology. 527 (3), 633-639 (2000).
  13. Fregni, F.,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unaffected hemisphere in stroke patients. Neuroreport. 16 (14), 1551-1555 (2005).
  14. Kim, D. Y., et al. Effect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89 (11), 879-886 (2010).
  15. Giacobbe, V.,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and robot practice in chronic stroke: the dimension of timing. NeuroRehabilitation. 33 (1), 49-56 (2013).
  16. Hesse, S., et al. Combine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robot-assisted arm training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a pilot study. 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25 (1), 9-16 (2007).
  17. Hesse, S., et al. Combine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robot-assisted arm training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an exploratory,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5 (9), 838-846 (2001).
  18. Edwards, D. J., et al. Raised corticomotor excitability of M1 forearm area following anodal tDCS is sustained during robotic wrist therapy in chronic stroke. 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27 (3), 199-207 (2008).
  19. Ochi, M., Saeki, S., Oda, T., Matsushima, Y., Hachisuka, K. Effects of anodal and cathod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obotic therapy on severely affected arms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45 (2), 137-140 (2013).
  20. DaSilva, A. F., Volz, M. S., Bikson, M., Fregni, F. Electrode positioning and montage i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51), (2011).
  21. Antal, A., Terney, D., Poreisz, C., Paulus, W. Towards unravelling task-related modulations of neuroplastic changes induced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6 (9), 2687-2691 (2007).
  22. Williams, J. A., Pascual-Leone, A., Fregni, F. Interhemispheric modulation induced by cortical stimulation and motor training. Physical Therapy. 90 (3), 398-410 (2010).
  23. Zimerman, M., et al. Modulation of training by single-sess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o the intact motor cortex enhances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of the paretic hand. Stroke. 43 (8), 2185-2191 (2012).
  24. Nitsche, M. A., et al. 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cortical excitability shifts induced by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human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553 (1), 293-301 (2003).
  25. Lindenberg, R., Renga, V., Zhu, L. L., Nair, D., Schlaug, G. M. D. P. Bihemispheric brain stimulation facilitates motor recovery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Neurology. 75 (24), 2176-2184 (2010).
  26. Fusco, A., et al. The ineffective role of cathodal tDCS in enhancing the functional motor outcomes in early phase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 experimental trial.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2014).
  27. Kwakkel, G., Kollen, B. J., Krebs, H. I. Effects of robot-assisted therapy on upper limb recovery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2 (2), 111-121 (2008).
  28. Gilliaux, M., et al. Upper limb robot-assisted therapy in cerebral palsy: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9 (2), 183-192 (2015).
  29. Timmermans, A. A., et al. Effects of task-oriented robot training on arm function,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11 (1), 45 (2014).
  30. Hummel, F. C., et al. Controversy: noninvasive and invasive cortical stimulation show efficacy in treating stroke patients. Brain Stimulation. 1 (4), 370-382 (2008).
  31. Nair, D. G., et al. Optimizing recovery potential through simultaneous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non-invasive brain-stimulation using tDCS. 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29 (6), 411-420 (2011).
  32. Nitsche, M. A., et al. Modulation of cortical excitability by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Nervenarzt. 73 (4), 332-335 (2002).

Tags

神经科学 问题 139 机器人康复 外骨骼康复 调节 脑可塑性 无创脑刺激 物理治疗 神经康复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上肢机器人治疗的联合应用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Pai, M. Y. B., Terranova, T. T.,More

Pai, M. Y. B., Terranova, T. T., Simis, M., Fregni, F., Battistella, L. R. The Combined Use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Robotic Therapy for the Upper Limb. J. Vis. Exp. (139), e58495, doi:10.3791/58495 (2018).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