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垄断下的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under Monopoly
Business
Microeconomics
A subscription to JoVE is required to view this content.  Sign in or start your free trial.
Business Microeconomics
Price Discrimination under Monopoly
Please note that all translations ar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1,792 Views

01:25 min

October 23, 2024

垄断下的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向不同客户或不同市场收取不同价格的做法。这种策略允许垄断者捕获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将其转化为额外的利润。要使价格歧视有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 公司必须具有市场力量,2) 公司必须有能力分离市场或客户,以及 3) 公司在客户群体之间面临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歧视分为三个程度。一级(或完美)价格歧视包括向买家收取他们为每件商品支付的最高费用,以捕获所有可用的消费者剩余。这要求公司详细了解每个客户的付款意愿。

二级价格歧视根据消费的数量或产品版本提供不同的价格,而无需了解每个客户明确付款的意愿。批量购买折扣和同一产品的高级版本是常见的示例。这种类型的歧视依赖于客户根据他们的偏好和消费模式自行选择不同的价格类别。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年龄、位置、购买时间)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并为每个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方法依靠产品的一般特性来推断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这是实践中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形式。

每一种程度的价格歧视都允许垄断者通过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来增加利润。

Transcript

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相同商品的不同价格的做法。

价格歧视分为三个程度。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向每个消费者收取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拍卖行代表了它,买家根据他们的最大支付意愿单独出价,让卖家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二级价格歧视中,垄断者对同一产品的不同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商品的批量折扣。

例如,在电信行业,公司通过根据使用情况为各种数据计划提供不同的费率来应用这种策略。

三级价格歧视涉及根据年龄、位置、收入或其他人口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为每个细分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例如,学生

在电影院或老年人在餐馆的折扣。

价格歧视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如果导致不公平或歧视性的做法,它可能会引发道德问题并面临法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