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或放热,具体取决于反应在转化为产物时是吸收还是释放热量。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差称为反应焓。这是通过计算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 ΔH 来发现的。如果 ΔH 为阳性,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为阴性,则反应放热。虽然化学反应传统上被认为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但许多反应分多个步骤进行,形成中间体。在化学发光反应中,这些中间体从高能态转变为基态,释放出随着反应进行可能可见的光子。
原子能级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 (Niels Bohr) 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围绕原子核运行的电子只能占据某些轨道或能级。一个原子的所有电子都处于尽可能低的能级,据说它处于基态。当电子占据高于基态的能级时,原子处于激发态。
玻尔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假设是电子在受到干扰之前一直保持基态。因此,电子只有通过吸收能量才能提升到激发态。当电子弛豫回基态时,它会释放该能量。通常,这是光子的形式,其波长与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量差直接相关。
当电子通过吸收一定能量或波长的光而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时,这种现象称为荧光。如果您将洗净的白色 T 恤暴露在黑光或紫外线下,则可以看到这种效果。特有的发光是由衬衫中洗涤剂和漂白化合物的荧光引起的,这使得它在普通光线下看起来是白色的。
化学 发光
在化学发光反应中,电子通过吸收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被激发。然后,当电子弛豫回到基态时,光被释放出来。化学发光和荧光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化学发光中激发电子的能量直接来自反应。
化学发光的一个实际应用是在商业荧光棒中。荧光棒包含两种独立的溶液:一种含有过氧化物,另一种含有草酸二苯酯和一种染料。当两种溶液混合时(在激活荧光棒时发生),过氧化物和草酸二苯酯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能量产生能量,将染料激发到更高的能量状态。随着反应物耗尽,染料返回基态并释放光。这就是荧光棒具有独特颜色的原因。
鲁米诺
鲁米诺是一种具有化学发光特性的化学物质,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法医。鲁米诺 (C8H7N3O2) 与氧化剂混合时发出蓝色。在法医的情况下,鲁米诺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发生反应,使法医科学家能够识别出非常小的血液痕迹。
鲁米诺是由 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肼脱水反应合成的。加热反应以除去水分,并加入三甘醇以进一步升高温度。然后使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 3-硝基邻苯肼的硝基,在高 pH 值下形成氨基。在碱性条件下,3-硝基邻苯二肼是可溶的。添加冰醋酸会沉淀鲁米诺。
与氢氧化钾一起,鲁米诺形成二离子。氢氧根阴离子使连接到鲁米诺中氮的两个氢去质子化。氧气将鲁米诺氧化成激发态。当它放松回到基态时,它会释放出蓝白光。
引用
- Kotz, J.C., Treichel Jr, P.M., Townsend, J.R. (2015).化学和化学反应性。加利福尼亚州贝尔蒙特:Brooks/Cole,圣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