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VE Core
Molecular Biology
Chapter 5: DNA and Chromosome Structure
5.18:
常染色质
可以通过使用特异性 DNA 结合染料对染色质进行染色质来研究染色质压缩的程度。在显微镜下,致密区域吸收更多的染料,看起来更暗,而不太致密的区域吸收较少的染料,看起来更亮。根据压缩水平,染色质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密度较低的区域,染色颜色较浅。常染色质包含组蛋白 H3,在组蛋白尾部区域的第 9 位的赖氨酸上广泛乙酰化。启动子区域中的组蛋白具有甲基化赖氨酸 4 和位置 10 的磷酸化。广泛的乙酰化降低了组蛋白和 DNA 之间的吸引力,使染色质松动。在间期,可以发现常染色质分散在整个细胞核中。它在细胞分裂的 S 期的整个持续时间内复制。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根据其压缩水平以两种主要形式存在 –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在间期,常染色质分散在细胞核中,并在细胞周期的整个 S 期复制。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的一个基因丰富、不紧凑且转录活跃的区域。当固定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它显示为轻微染色的区域,因为它可以保留较少的染色颗粒。
在中期染色体中,轻度染色区域代表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的组蛋白尾部氨基酸被广泛乙酰化。乙酰化增加了组蛋白上的负电荷,局部降低了组蛋白-DNA 亲和力。这减少了染色质的压缩,从而更容易获得 DNA。
Related Videos
DNA and Chromosome Structure
30.7K 浏览
22.0K 浏览
12.3K 浏览
22.9K 浏览
8.8K 浏览
16.3K 浏览
12.1K 浏览
9.2K 浏览
15.4K 浏览
10.3K 浏览
6.3K 浏览
13.3K 浏览
8.3K 浏览
7.9K 浏览
10.1K 浏览
4.4K 浏览
6.9K 浏览
23.3K 浏览
13.7K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