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VE Core
Organic Chemistry
Chapter 8: Reactions of Alkenes
8.1:
亲电加成的区域选择性-过氧化物效应
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的情况下,将溴化氢加成到烯烃上会产生马尔可夫尼科夫规则无法预测的异构体。 例如,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将溴化氢加成至2-甲基丙烯,得到1-溴-2-甲基丙烷。 该加成反应通过自由基机制进行,从而逆转了区域选择性。 自由基反应机理包括三个阶段:引发、增长和终止。
在第一个引发步骤中,自由基引发剂中的O-O键发生均裂。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是一种优异的自由基引发剂,因为 O-O 键的均裂仅需要 159 kJ mol–1 (38 kcal mol–1) 的能量。
第二个引发步骤涉及叔丁氧基从 HBr 中放热 (ΔH = –70 kJ mol–1) 夺取氢。 然而,溴的提取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ΔH = 163 kJ mol–1)。
在增长步骤中,溴自由基与烯烃反应生成烷基自由基。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溴在取代程度较低的碳上的区域选择性加成可以从过渡态理解。 过渡态表明,取代程度较高的自由基的形成涉及溴自由基对取代程度较低(且受阻较少)的碳原子的攻击,其能量低于取代程度较低的自由基的过渡态。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超共轭和诱导效应,取代程度较高的自由基表现出稳定性。
当自由基结合产生非自由基产物时,反应终止。
虽然由于第一个增长步骤是吸热的,所以不会发生过氧化物介导的 HI 向烯烃的加成,但由于第二个增长步骤是吸热的,因此与 HCl 的反应不会进行。
在溴化氢与烯烃的加成过程中,溴自由基可以从任一面同等程度地攻击取代度较低的乙烯基碳。 因此,当烯烃是立构异构体时,获得产物的外消旋混合物。
虽然溴化氢通常添加到不对称的烯烃(如 2-甲基丙烯)中以形成马尔科夫尼科夫产物,但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会获得替代区域异构体——取代较少的烷基氢
抗马尔科夫尼科夫区域选择性,称为过氧化物效应,归因于过氧化物存在下的自由基反应机制。
在第一个起始步骤中,过氧化物中的弱氧-氧键在热或光存在下均匀断裂,如鱼钩箭头所示,形成烷氧基自由基。第二个起始步骤是通过烷氧基自由基从溴化氢中提取氢气,释放溴自由基。
烷氧基自由基对氢的选择性萃取超过溴的原因是氧-氢和氧-溴键形成反应的相对焓。
传播序列的标志是向烯烃的支化较少的碳中添加溴自由基,产生取代程度更高的烷基自由基。链式反应是在烷基自由基提取氢,再次形成溴自由基时建立的。对于传播步骤中消耗的每个自由基,都会产生另一个自由基。
随着反应物的耗尽,自由基相互结合,终止链式反应。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形成抗 Markovnikov 产物的部分原因是烯烃的支化较少的末端对进入的溴自由基构成的空间位阻较小,从而产生较低能量的过渡态。
另一个原因是当溴与取代较少的碳反应时会形成更稳定的烷基自由基,因为叔自由基比伯自由基更稳定。
有趣的是,碘化氢和氯化氢没有观察到过氧化物效应,因为碘自由基添加到烯烃中的传播步骤以及烷基自由基与氯化氢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
在向烯烃中加入溴化氢的过程中,溴自由基可以从烯烃的任一面接近。因此,当产生新的手性中心时,获得产物的外消旋混合物。
Related Videos
Reactions of Alkenes
8.6K 浏览
7.9K 浏览
15.7K 浏览
13.0K 浏览
14.2K 浏览
8.4K 浏览
7.6K 浏览
8.3K 浏览
8.2K 浏览
10.3K 浏览
11.7K 浏览
5.9K 浏览
10.5K 浏览
12.1K 浏览
3.3K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