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VE Core
Molecular Biology
Chapter 13: Genomes and Evolution
13.7:
外显子重组
新基因的进化对于物种形成至关重要。外显子重组,又称外显子改组或结构域改组,是新基因形成的重要手段。它在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一些植物(如马铃薯和向日葵)中观察到。在外显子重组过程中,来自相同或不同基因的外显子重组并产生新的外显子-内含子组合,这些组合可能会进化成新的基因。
外显子改组遵循”剪接框规则”。每个外显子有三个阅读框。输入的外显子可以在三个阅读帧中的任何一个处重组和连接,并导致移码突变。因此,并非所有重组事件都是有用的;有些甚至会导致终止密码子过早和蛋白质不成熟。
除了基因复制和分化外,外显子改组还归因于几个人类特异性基因的进化。例如,大约 2500 万年前,一种称为 MCH(黑色素浓缩激素)的基因在早期灵长类动物中通过逆转录转座经历了外显子重组。它创建了从头的内含子-外显子边界,后来进化成原始人科特异性保守基因 PMCHL1 – 虽然这是一个假基因,但反义 RNA 在人脑中表达。由于原始 MCH 基因编码一种参与平衡啮齿动物能量需求和体重的神经肽,因此预计 PMCHL-1 具有类似的功能。
非法重组 (IR) 是最常见的外显子重组或外显子改组机制之一。IR 导致外显子重复;这已在多种人类疾病中观察到,例如 Duchenne 和 Becker 肌营养不良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esch-Nyhan 综合征、血友病和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
真核基因由称为外显子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和称为内含子的非编码序列的交替块组成。
外显子重组是来自相同或不同基因的外显子重组以产生外显子-内含子序列的新组合的过程,这些序列可能会进化成新的基因。
外显子重组可以通过非同源重组或逆转录转座介导。
在非同源或非法重组过程中,没有序列相似性的 DNA 链可以重组并产生新的基因结构。
慢性肉芽肿病 – 免疫系统的遗传性疾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在编码 NADPH 氧化酶的 phox 基因中有一个罕见的突变。
野生型 NADPH 氧化酶在感染时产生活性氧,例如超氧化物,并有助于吞噬细胞介导的感染因子杀伤。
在极少数情况下,phox 基因外显子 8 和 11 之间的非同源序列重组,导致外显子 9 和 10 重复。这导致 NADPH 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受损的酶无法产生足够的活性氧来清除细菌感染,导致肉芽肿或巨噬细胞和相关免疫细胞聚集。
逆转录转座引起的外显子重组最能解释非洲果蝇经纬基因的进化。
大约 250 万年前,一部分 Adh mRNA 逆转录成 DNA,并与 Ynd 基因的外显子重组,产生了一种称为经纬的新基因。
Ynd 基因负责果蝇睾丸的发育,Adh 基因编码醇脱氢酶。新基因 Jingwei 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两个结构域 – 一个来源于 Ynd,另一个来源于 Adh。
因此,蛋白质经纬在果蝇睾丸中表达,负责激素和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Related Videos
Genomes and Evolution
5.7K 浏览
4.2K 浏览
5.8K 浏览
3.2K 浏览
3.9K 浏览
6.1K 浏览
3.6K 浏览
17.7K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