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Neuroscience

成人脑切片长期抑郁症诱导评估

Published: October 16, 2019 doi: 10.3791/59859

Summary

在一些基因操纵的动物中,使用单一协议可能无法诱导小脑Purkinje细胞中的LTD,并且LTD和运动学习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基因操纵的动物中,需要多种协议来评估LTD诱导。显示了标准协议。

Abstract

突触可塑性为学习和记忆提供了一种机制。对于小脑运动学习,从平行纤维(PF)到Purkinje细胞(PC)的突触透射的长期凹陷(LTD)被认为是运动学习的基础,并且观察到各种基因操纵的动物。常用的运动学习集,如光动反射(OKR)、前庭-眼反射(VOR)和轮状测试等,用于评估运动学习能力。然而,从GluA2-Carboxy终点体改进的撞鼠获得的结果显示,尽管缺乏PF-LTD,但VOR和OKR的正常适应。在该报告中,LTD的诱导只尝试在室温下使用一种刺激方案。因此,在接近生理温度下使用各种方案在同一敲锥突变体中探索了诱导小脑LTD的条件。最后,我们发现了刺激方案,通过这种刺激方案,可以在这些基因操纵的小鼠中诱导LTD。在这项研究中,提出了一套对LTD归纳进行评估的协议,这将更准确地用于检查LTD与电机学习之间的因果关系。总之,在评价基因操纵小鼠的LTD时,实验条件至关重要。

Introduction

小脑皮层的精心设计的神经元网络的突触组织,由PC、分子层内神经元(篮子和硬质细胞)、Golgi细胞、颗粒细胞的PF、青苔纤维和攀爬纤维(CFs)组成,已经得到阐明。在激发/抑制和发散/收敛方面,组织良好的电路图表明小脑是一个"神经机"1,尽管以前不知道这个"机器"的目的。后来Marr提出,PC的PC输入构成一个三层关联学习网络2。他还建议,每个CF传达一个大脑指令的元素运动2。他假设同时激活 PF 和 CF 将增强 PF-PC 突触活动,并导致 PF-PC 突触的长期强权 (LTP)。另一方面,Albus 假设 PF 和 CF 的同步激活导致 PF-PC 突触3的 LTD。上述两项研究均将小脑解释为一种独特的记忆装置,将小脑并入小脑皮质网络导致Marr_Albus模型学习机模型的形成。

根据这些理论预测,两条证据线表明小脑中存在突触可塑性。第一线的证据是由絮凝器的解剖组织建议的;这里前庭器官起源的MF通路和视网膜起源的CF通路收敛在PC4上。这种独特的收敛模式表明,在絮凝中发生的突触可塑性导致前视反射的显著适应性。第二,记录花团的PC反应和絮状物的病变也支持了上述假设5,6,7。此外,在猴子手部运动8的适应过程中,PC放电模式支持了突触可塑性假说,尤其是阿不思的LTD-假说3。

为了直接确定突触可塑性的性质,一束PF的重复结合刺激(Cjs)和CF,专门在体内对PC进行内联作用,被证明诱导LTD对PF_PC突触的传输功效9, 1011.在随后使用小脑切片12和培养 PC 的体外探索中,共培养的颗粒细胞刺激和橄榄细胞刺激13或电磷基质和体细胞结合去极化14,15引起 LTD.使用体外制剂16、17,对LTD诱导背后的信号转导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VOR 和 OKR 的适应通常用于定量评估基因操作对小脑运动学习的影响,因为前庭-小脑皮层被证明是 VOR18适应性学习的基本来源,19、20和 OKR19、21 LTD 诱导失败与行为运动学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已被视为 LTD 在电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证据学习机制22.这些观点统称为运动学习的LTD假说,或马尔-阿布斯-伊托假说23,24,25,26。

使用类似的方案测量了眼动的自适应学习,同时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诱导在切片制备27、28、29、30、31中诱导LTD.最近,Schonewille等人26日报告说,一些基因操纵的小鼠表现出正常的运动学习,但小脑切片没有表现出LTD,因此得出结论,LTD对运动学习来说并非必要。然而,在室温下只尝试使用一种类型的协议来诱导LTD。因此,我们在30°C左右的记录条件下使用几种LTD诱导协议,并证实在接近生理温度32的温度下使用这些协议在基因操纵的小鼠中可靠地诱导了LTD。

然而,关于结合刺激的基本特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是复杂尖峰的形状和LTD的振幅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PF刺激和躯体去极化,是否有必要使用刺激的数量是难以捉摸的。在本研究中,用野生型(WT)小鼠调查了这些问题。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所有实验程序都通过了RIKEN在实验中照顾和使用动物委员会。老鼠被关在RIKEN脑科学中心的动物设施中,温度(23-25°C)和湿度(45%~65%)良好控制。条件。使用雄性小鼠和雌性WT小鼠(C57BL/6,3~6个月)。

1. 实验中使用的解决方案的制备

注:所有溶液均应在不含金属(电阻率 > 18.2 MΩ)和其他杂质(总有机碳 (TOC) < 5.0 ppb)的超纯水中制成。工作人工脑脊液 (ACSF) 切片和记录是在实验当天从 ACSF 的 10 倍 (x10) 库存新鲜。使用前,用 5% CO2/ 95% O2气体混合物将溶液泡在一起。ACSF的pH被调整为7.4±0.1,渗透度通过添加超纯水调整315~5 mOsm/kg。

  1. 准备 10 倍库存的 ACSF,包含 1250 mM NaCl、30 mM KCl、12.5 mM NaH2PO4和 260 mM NaHCO3。此溶液可储存在 4°C。
  2. 准备工作ACSF含有125 mM NaCl, 3 mM KCl, 2 mM CaCl2,1 mM Mg2SO4,1.25 mM NaH2PO4,26 mM NaHCO3和 20 mM 葡萄糖.
    1. 首先,加入1 mL的2M CaCl2溶液,然后加入1 mL的1M Mg2SO4溶液,加入约800 mL的超纯水,避免降水。然后加入100 mL的10x ACSF和葡萄糖。最后,通过添加超纯水,使总体积达到1,000 mL。
  3. 准备3.3%的琼脂用于大脑处理。将1克琼脂溶解在30 mL的0.9%NaCl溶液中,并在微波炉中加热,直到沸腾。搅拌混合,然后倒入无菌 4 厘米 x 10 厘米塑料盒,并允许凝固。将琼脂板(+8毫米厚度)存放在冰箱中。
  4. 准备内部解决方案。
    1. 准备基于 K+的内部解决方案,包含 60 mM KCl、60 mM K-葡萄糖酸、0.3 mM EGTA、4 mM MgCl2、4mM ATP、0.4 mM GTP 和 30 mM HEPES (pH 7.2)。
      注:低浓度(0.3 mM)的EGTA,一种缓慢的Ca2+-夹层,被添加到可能受污染的Ca2+在纯净水中,但这种低浓度的EGTA在内部溶液中永远不会阻止LTD的感应(图3,图4,图5)在全单元记录期间。测量的渗透压力为 285 mOsm/kg。
    2. 制备含有 60 mM CsCl、46 mM D-葡萄糖酸、27 mM 四乙酸铵 (TEA-Cl)、0.3 mM EGTA、4 mM MgCl2、4mM ATP、0.4 mM GTP 和 30 mM HEPES(pH 7.2,使用 CsOH 调整)的基于 Cs+的内部溶液。
      注:Cs=可阻止电压依赖的 K 通道,并通过增加长度常数来改善远程树突的空间夹紧条件。测量的渗透压力为 285 mOsm/kg。
    3. 制备200μL等分溶液,并储存在-30°C。

2. 脑解剖和修剪

  1. 在冰上冷却和氧化两个 50 mL ACSF 烧杯,直到温度低于 4°C。在ACSF的冰冷烧杯中加入50μL的四恶其分毒素(TTX,1 mM),并保留用于切片切割。为了获得小鼠小脑切片保留LTD诱导能力,需要将TTX添加到正常的ACSF中。
  2. 将切片室的冰浴区域填充冰块,冷却金属试样托盘。
  3. 将1 mL的亚福兰倒入一个麻醉罐(=1000 mL),然后将鼠标放入其中30-45s。通过确认小鼠对机械刺激无反应,确保小鼠被深度麻醉。
  4. 用手术剪刀把老鼠斩首。用眼科剪刀按住头部,沿中线切开表面皮肤。用手指握住皮肤,广泛暴露头骨表面。
  5. 使用眼科剪刀,沿着主要脊柱球菌孔水平切割头骨。沿着两只眼睛上方的一条线切割头骨,取出来隔离头骨。
  6. 使用手术刀在大脑中间切开大脑,然后从头骨中分离出大脑的胆囊部分,包括小脑。浸入 ACSF 的冰冷的烧杯中。通常,从斩首到将脑块浸入ACSF预冷却烧杯的总时间应小于60s。
  7. 应调整冒泡管的位置,以免在烧杯中搅动脑块。在记录过程中,机械损坏可能导致切片肿胀。保持至少7分钟,让大脑冷却。
  8. 要修剪脑块,从大琼脂板(4 厘米 x 10 厘米,储存在 4°C) 上切出一块矩形琼脂片(2 厘米 x 2 厘米),并将其放在滤纸上以吸收多余的液体。
  9. 将琼脂片倒置在滤纸上,然后将琼脂片放在预冷却的金属试样托盘上(16 厘米 x 20 厘米)上。用铲子拾起脑块,用一块滤纸吸收周围过多的液体。
  10. 使用胶水(医用氰化即时粘合剂)将脑块安装到琼脂块上。确保将脑块的底部(心侧)连接到琼脂上。
  11. 用刀片切出右半球。确保切割平面的一侧尽可能平行于 PC 的树突面,因为这一侧连接到试样托盘的表面。剪切并移除半球的另一边。然后,切断大脑之间的上等和下级的胶卷,并切断脊髓。
  12. 将修剪过小脑的右侧与琼脂块粘附在预冷却试样托盘上。用铲子的平坦部分在小脑周围铺上多余的胶水,以防止多余的胶水附着在小脑表面。倾斜金属托盘并倒入 ACSF 以固定胶水并冲洗多余的胶水。

3. 脑切片

  1. 定向样品,使小脑的背侧位于前侧。倒入含 1 μM TTX 的冷切 ACSF,足以完全浸没小脑。将气体管放入 ACSF 中,然后使用 O2/CO2气体混合物开始冒泡。
  2. 在双筒望远镜下用细钳子取出甲壳虫。用刀片切开小脑,并取出脑干和agar块。旋转托盘 180°,使小脑的背表面朝向剃刀。
  3. 设置刀片,并调整第一个切割位置。将振动体切片参数设置为以下参数:振幅为 5.5,频率设置为 85 Hz,速度设置为 3⁄4,切片厚度设置为 300 μm。
  4. 将尼龙网上的小脑切片转移到丙烯酸培养箱中,并将切片完全浸入含氧的 ACSF 中。培养箱应放置在水浴中,温度保持在26°C。
  5. 将切片存放至少 1 小时,以便在切片期间从损坏中恢复。

4. 全细胞贴片夹记录

注:贴片夹记录需要以下设备:具有红外差分干扰对比度 (IR-DIC) 光学器件的直立显微镜、贴片钳放大器、数据数字化器、数字刺激器、隔离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并分析,电动机械手,显微镜平台,振动隔离台,法拉第笼,溶液加热系统,蠕动泵和电极拉拔器。

  1. 将象毒(0.1 mM)添加到ACSF,并使用超音速解决3分钟。
  2. 以2 mL/min的速率将含有象毒的O2-CO2-饱和ACSF注入记录室,使记录室的温度保持在30°C左右。
  3. 使用带 4 步器的拉拔器,用细丝(外径 = 1.5 mm)拉出硼硅酸盐玻璃毛细管,制作记录电极。尖端直径应约为 1 μm。
  4. 用2个步骤拉扯同一毛细管,然后断裂,在双目显微镜下用铁块敲击尖端,从而产生一个细尖。最终直径应为3~5微米。
  5. 将小脑切片转移到录音室,用尼龙螺纹的 Pt 重量固定。用 ACSF 填充刺激电极。
  6. 为了刺激PFs,将刺激电极放在分子层表面,距离Purkinje细胞层约50μm。
  7. 要刺激CF,将刺激电极放在Purkinje细胞层的底部(步骤5.3,5.4)。
  8. 过滤K+基或基于Cs+的内部溶液,带0.45 μm滤波器。使用微型装载机将记录电极填充 8 μL 的内部溶液。
  9. 在将记录电极浸入 ACSF 之前,先对制动电极施加弱正压。其电阻应为2~4 MΩ,液体结电位应得到校正。
  10. 使用记录电极接近 PC 的健康、明亮的电池体。轻微地推普金耶细胞表面,停止施加正压,接下来施加负压,直到形成千兆欧姆密封。然后使用负压建立全细胞配置。
  11. 将膜电位保持至-70 mV,并在 0.1 Hz 下应用 -2 mV 脉冲(持续时间,100 ms),以连续监测输入电阻、串联电阻和输入电容。请勿使用系列电阻补偿。当系列电阻变化超过 15% 时丢弃数据。

5. LTD的归纳

  1. 用脉冲刺激分子层(持续时间,0.1 ms)。通过应用 50 ms 的双脉冲刺激(间隔间隔 (ISI))确定 PF 兴奋柱午线 (EPSC)。PF-EPSC 应显示配对脉冲促进和逐渐增加的振幅相对于刺激强度的增加。
  2. 通过在0.1 Hz下应用单个脉冲来记录PF-EPSC的测试响应。调整刺激的强度,使唤起的EPSC振幅约为200 pA。避免通过电压相关离子通道污染电流。
  3. 刺激 Purkinje 细胞层底部的 CF,并识别 CF 激活引起的 EPSC(通过应用双脉冲刺激)。CF-EPSC应根据刺激强度的增加,显示配对脉冲抑郁症和全或无方式。对于 LTD 感应,应使用单个刺激。
  4. LTD 诱导协议 1
    1. 在电流夹紧条件下使用含有K+的内部溶液的电极,在1Hz下同时应用单个PF刺激和单个CF-刺激,持续5分钟(300脉冲)(图1A)。
  5. LTD 诱导协议 2
    1. 在电流夹合条件下使用含电极K+的内部溶液,应用双PF刺激(ISI为50 ms)和单CF刺激,因为第二个PF刺激与1Hz的CF刺激重合5分钟(图1B)。
  6. LTD 诱导协议 3
    1. 在电压夹紧条件下使用含有Cs+的内部溶液的电极,将双PF刺激(ISI为50 ms)和单去极化电压步长(-70至0 mV,50 ms)应用于1 Hz的soma,持续3分钟,使第二个PF刺激相当于去极化电压步长的开始(图1C)。
  7. LTD 诱导协议-4
    1. 在电压夹紧条件下使用含有Cs+的内部溶液的电极,同时将PF-刺激(100 Hz时为5倍)和单去极化电压步长(-70至0 mV,50 ms)应用于0.5 Hz的索马3分钟(图1D)).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本研究使用了四种方案来诱导小脑LTD。在前两个协议(协议1和2)中,在电流夹紧条件下应用了PF刺激和CF刺激的结合。在其他两个协议(协议3和4)中,体体去极化被取代在电压夹条件下的CF刺激。比较了结合刺激过程中的电压轨迹或电流轨迹(图2)。

在电流夹合条件下(协议-1)中,1个PF刺激和1个CF刺激的结合通常用于切片制备26,27。Cj引起的复杂尖峰的形状与仅由CF刺激引起的形状相似,第一个陡峭的尖峰后跟2到3个尖峰(图2A)。在使用协议2的刺激过程中观察到一个类似形状的复合尖峰,即1个PF刺激在50毫秒后由结合第二PF-和CF-刺激(图2B)跟踪。在使用基于 Cs+的内部溶液的电压夹紧条件下,应用 2 PF 刺激和体体去极化结合(协议 3)(图 2C)。第一次PF刺激在50毫秒后,同时应用了第二次PF刺激和躯体去极化。在从-70到0 mV的体形去极化时,产生向内电流。重极化后也引起尾电流。有时,观察到向内电流的重复生成,这将反映在远程树突状区域的 Ca-spike 活动,尽管使用基于 Cs+的内部溶液,但膜电位没有充分夹紧(图 2C.最后,在电压夹压条件下,在100Hz下同时给出了5个PF-刺激物(协议4)。同样,在去极化过程中引起反复产生内电流,在复极化后产生尾电流。内电流的重复生成时间与 PF 刺激不同步(图 2D)。有时,在重新极化后,内电流的重复生成继续。

至于协议1和-2诱导的LTD,在Cj发病后25分钟内测得的EPSC振幅的减小分散在相对较宽的范围32上。与PF-EPSP的稳定形状相比,复杂尖峰的形状在细胞与细胞的对比中是可变的。由于复杂尖峰中的尖峰反映了 Ca2+通道激活33,因此使用协议 1 引起的复杂尖峰(如尖峰的振幅或陡度)检查影响 LTD 振幅的复杂尖峰的形状。由于协议 2 引起的复杂尖峰的形状受到 PF-EPSP 的污染,因此我们没有分析这些数据。首先,所有尖峰(1⁄4)振幅的总和与LTD的振幅(-+EPSC%)相关(图3A,B)。相关系数 (r) 为 0.28,但具有统计显著性(p > 0.5)。由于尖峰 2_4 包含较多的 Ca2+- 分量34,因此尖峰 (2⁄4) 振幅之和与 LTD 振幅相关。相关性似乎更强(r = 0.67),但仍然没有统计显著性(p > 0.1)(图3C)。接下来,计算了每个尖峰的dVm/dt的最大值(最大上升速率[MRR]),因为膜电容(Cm)和dVm/dt的积大致反映了膜电流35。研究了Cm的积与尖峰(1⁄4)和LTD振幅的MRR之和之间的相关性(图3E),r为0.18(p > 0.9)。Cm 的积与尖峰 (2⁄4) 的 MRR 之和之间的相关性显示 r 稍强 (0.36),但并不显著 (p > 0 .6) (图 3F)。

在电压夹紧条件下,具有180Cjs有效感应的J(图4B)32的协议3.然而,少量的刺激能否有效诱导LTD仍不得而知。因此,60 Cjs在1Hz下应用1分钟,在Cj后10分钟左右,EPSC振幅被抑制,然而,在Cj-onat后15分钟恢复。这表明,在1Hz时60倍的Cjs不足以诱导LTD(图4A)。此外,仅躯体脱极的重复(180次)并没有引起LTD(图4B)32。

该协议4最初由斯坦伯格等人30号用于幼鼠(P14-21)。据报道,LTD在野生小脑的RT0.5 Hz下由30 Cjs诱导。然而,当30Cjs应用于在30°C左右的成年小鼠小脑切片(3~6个月)时,没有诱导任何LTD(图5A)。相反,当应用90 Cjs时,观察到了LTD的通常振幅(图5B)32。同样,仅体细胞去极化(0.5 Hz 时为 90 次)就未引起 LTD(图 5B)。

Figure 1
图1:PF-PC突触中诱导LTD的协议的原理图。A) 协议 1 Cj. 1 PF 和 1 CF 刺激在电流夹紧条件下在 1 Hz (5 分钟) 下同时应用 300 次。全细胞记录电极包含基于 K+的内部解决方案。(B) 协议 2 Cj. 2 PF 和 1 CF 刺激在电流夹紧条件下在 1 Hz (5 分钟) 下同时应用 300 次。电极包含基于 K+的内部解决方案。(C) 协议 3 Cj. 2 PF 和体体去极化 (-70 到 0 mV, 50 ms) 在电压夹置条件下在 1 Hz (3 min) 下应用 180 次,因此第二个 PF 刺激与体形去极化的开始同时应用。电极包含基于 Cs+的内部解决方案。( D .D. 协议 4 Cj. 5 PF 在 100 Hz 和体体去极化在 0.5 Hz (3 分钟) 下在电压夹紧条件下同时应用 90 倍。电极包含基于 Cs+的内部解决方案。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2
图 2:连接刺激期间 PC 的电压或电流痕迹。A) 协议 1 Cj. (B) 协议 2 Cj (C) 膜电流轨迹引出的膜电位轨迹,协议 3 Cj . (D) 协议 4 Cj 引出的膜电流轨迹。垂直杆 = 10 mV(A 和 B),1 nA(C 和 D)。水平栏 = 20毫秒。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3
图3:复杂尖峰与LTD振幅之间的关系。A) 协议 1 引起的复杂尖峰的代表性跟踪.箭头表示尖峰(1⁄4)的峰值。刻度条 = 20 mV。(B) 尖峰振幅 (1⁄4) 与 LTD 振幅 (-EPSC %) 之和之间的关系(r = 0.28,p > 0.5)。(C) 尖峰 (2⁄4) 振幅之和 (2⁄4) 和 LTD 振幅 (r = 0.67, p > 0.1) 之间的关系。(D) A. 箭头中显示的有区别的复杂尖峰的代表性轨迹表示尖峰的 dVm/dt 峰值。刻度条 = 5 ms、50 V/s. (E) Cm 产品与尖峰 (1⁄4) 的 MRR 和 LTD 振幅 (-EPSC %) 之间的关系(r = 0.18,p > 0.7)。(F) Cm 的积与尖峰 (2⁄4) 的 MRR 和 LTD 振幅 (r = 0.36, p > 0.4) 之间的关系。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4
图4:使用协议3Cj对LTD归纳的重复次数的影响。A) 协议-3 Cj 的 LTD 感应失败,重复为 60,在 1 Hz 时。在协议-3 Cj 之前和之后记录的平均 PF-EPSC 振幅(底部为黑色列)。PF-EPSC 振幅由在 Cj 之前记录的振幅归一化。填充符号表示平均 EPSC 振幅。误差条表示 SEM. 内注:在 Cj-stim 开始(标记 2) 之后记录之前(标记为 1)和 25–29 分钟之前(标记为 2)。,叠加的 PF-EPSC 跟踪(顶部)每个跟踪表示 6 条记录的平均值。刻度条 = 100 pA, 10 ms. (B) 红色符号: 由协议 3 Cj 诱导的 LTD, 重复 180 倍在 1 Hz. 蓝色符号: 没有连体刺激,但体细胞去极化应用 180 倍在 1 Hz. LTD 没有诱导.内联:在 Cj-stim 开始后(标记为 4)之前记录叠加的 PF-EPSC 跟踪(顶部)和 25-29 分钟。每个跟踪表示 6 条记录的平均值。刻度条 = 100 pA,10 ms. B 中显示的数据与山口等人图3B中使用的数据相同。(C) 在 Cj. Depol:去极化后 25-29 分钟记录的平均 PF-EPSC 振幅的汇总图。括号中的数字字符表示单元格数。x60 = 60 倍,x180 = 180 倍。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5
图5:使用协议4Cj对LTD归纳的重复次数的影响。A) 协议 4 Cj 的 LTD 感应失败,重复为 0.5 Hz 时 30 倍。协议 4 Cj 之前和之后记录的平均 PF-EPSC 振幅(底部为黑色列)。填充符号表示平均 EPSC 振幅。误差条表示 SEM. 内注:在 Cj-stim 开始(标记 2) 之后记录之前(标记为 1)和 25–29 分钟之前(标记为 2)。,叠加的 PF-EPSC 跟踪(顶部)每个跟踪表示 6 条记录的平均值。刻度条 = 100 pA, 10 ms. (B) 红色符号: 由协议 4 Cj 诱导的 LTD, 蓝色符号: 没有连体刺激,但体形去极化应用 180 倍,在 0.5 Hz. LTD 未诱导。内联:在 Cj-stim 开始后(标记为 4)之前记录叠加的 PF-EPSC 跟踪(顶部)和 25-29 分钟。比例尺 = 100 pA, 10 ms. B 中显示的数据与山口等人图 4B 中使用的数据相同。32. (C)在 Cj. Depol:去极化后 25-29 分钟记录的平均 PF-EPSC 振幅的汇总图。括号中的数字字符表示单元格数。x30 = 30 倍,x90 = 90 倍。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四个协议之间的差异

在LTD诱导协议1和2中,Cjs在1Hz时300次足以诱导小脑LTD. CF的刺激频率似乎在生理范围内,因为警报成年小鼠(P60)的复杂尖峰发射速率报告为1.25赫兹36。然而,单单CF刺激并没有导致PF-CF突触的长期可塑性,如协议1和2(图4,图5)中使用的,虽然仅CF刺激在较高频率诱导LTD24。协议1中引出的复杂尖峰的形状与LTD振幅也无显著关系(图3)。也许复杂尖峰的形状反映了平均Ca2+浓度,但不代表诱导LTD的分支中的局部Ca2+浓度。

关于PF刺激,虽然1个PF刺激是通常用来诱导小脑LTD26,27,颗粒细胞倾向于在爆发模式在体内37。因此,PF的多次激活将优于单个PF刺激,以模仿生理点火模式,而mGluR1激活取决于PF发射38的数量和频率。因此,协议2将比协议1更密集地激活PKC。与协议132相比,在一些突变的GluA2敲鼠(K882A)中,只有协议-2足以诱导LTD,这表明需要更高的活性PKC浓度才能诱导这种特殊的GluA2突变的LTD。

PF 的多重刺激会增加 LTD 感应的发生率,但仍需要通过 CF 刺激或体细胞脱极化激活电压相关 Ca2+通道。为了增加PC树突处的电压相关Ca2+通道的激活,在PF受到刺激时,PC的电池体在电压夹紧条件下脱极化。当使用基于Cs+的内部解决方案时,输入电阻显著增加32,表明电缆常数增加。因此,PC 树突远端区域中激活的 Ca2+通道数量将增加。在一些GluA2突变小鼠(+7),2PF刺激+躯体脱极(协议3)或5PF刺激+躯体脱极(协议4)可以诱导LTD。在电压夹紧条件下,使用 Cs+-内部溶液激活电压依赖的 Ca2+通道,可能比在电流夹紧条件下通过 CF 刺激激活更有效地发生体液去极化基于 K+的内部解决方案,这可能导致39 中的[Ca2]中的非累加增加,以及 LTD 所需的后续稳健 PKC 激活。

基因操纵动物LTD的可能补偿机制

理论研究假设在LTD诱导40时PKC的全或无激活,但在使用一些基因操纵的动物,如GluA2敲入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PKC的激活因LTD诱导而异协议32.在4个不同的协议中,激活PKC的最有效诱导协议是协议3和4,其次是协议2,最弱的是协议1。在基因操纵的动物中,补偿机制可能导致LTD32。这种补偿机制对激活的PKC的敏感度可能较低。如果是这样,需要多组LTD诱导协议,包括一组可以激活比传统协议更强的PKC的协议,以评估基因操纵动物的LTD诱导能力。虽然在培养 PC15或第30片的 PC 中报告了使用基于 Cs+的内部解决方案的 LTD 的正常感应,但基于 Cs+的内部解决方案不是生理上的。但是,在远程树突处激活电压依赖性 Ca2+通道是很困难的使用切片中的体形去极化,因为在准备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机械损坏,从而导致长度常量。因此,为了确保在 PF 刺激树突状区域激活 Ca2+通道,有必要使用使用 Cs+内部解决方案增加长度常数的协议。

其他实验条件

在平行检查突触可塑性和动物行为时,也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动物年龄匹配和体外记录温度,因为信号转导率常数和受体贩运高度温度敏感。实际上,体内的运动学习减少了表面表达AMPA型谷氨酸受体41的数量和在PF-PC突触42的异步微型EPSC的大小。理想情况下,在37°C下应进行全细胞贴片夹记录,然而,在37°C下,难以进行稳定的长期记录。因此,本研究中的所有电生理记录均在大约30°C进行。虽然这个温度低于生理温度,但仍能为将体外分析的突触特性与行为学习能力进行比较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记录温度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结果与上次报告26不同的另一个因素。此外,对无源膜特性32和内在兴奋性43、44的恒度评价在突触可塑性研究中也很重要。

总之,要研究突触可塑性与基因操纵动物动物动物行为的因果关系,评估体外突触可塑性需要仔细控制实验条件,如使用温度法规和几种类型的协议。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没有什么可透露的。

Acknowledgments

我们感谢奥巴的技术援助。这项研究得到了对K.Y的科研援助资助(C)17K01982的部分支持。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Amplifier Molecular Devices-Axon Multiclamp 700B
Borosilicate glass capillary Sutter BF150-110-10
Digitizer Molecular Devices-Axon Digidata1322A
Electrode puller Sutter Model P-97
Isoflurane 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 26675-46-7
Isolator A.M.P.I. ISOflex
Linear slicer Dosaka EM PRO7N
Microscope NIKON Eclipse E600FN
Peristaltic pump Gilson MP1 Single Channel Pump
Picrotoxin Sigma-Aldrich P1675
Pure water maker Merck-Millipore MilliQ 7000
Software for experiment Molecular probe-Axon pClamp 10
Software for statistics KyensLab KyPlot 5.0
Stimulator WPI DS8000
Temperature controller Warner TC-324B
Tetrodotoxin Tocris 1078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Eccles, J. C., Ito, M., Szentagothai, J. The Cerebellum as a Neuronal Machine. , Springer. New York. (1967).
  2. Marr, D. A theory of cerebellar cortex.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2 (2), 437-470 (1969).
  3. Albus, J. S. Theory of cerebellar function.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10 (1), 25-61 (1971).
  4. Maekawa, K., Simpson, J. I. Climbing fiber responses evoked in vestibulocerebellum of rabbit from visual system.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36 (4), 649-666 (1973).
  5. Ito, M., Shiida, T., Yagi, N., Yamamoto, M. Visual influence on rabbit horizontal vestibulo-ocular reflex presumably effected via the cerebellar flocculus. Brain Research. 65 (1), 170-174 (1974).
  6. Ghelarducci, B., Ito, M., Yagi, N. Impulse discharge from flocculus Purkinje cells of alert rabbits during visu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horizontal head rotation. Brain Research. 87 (1), 66-72 (1975).
  7. Robinson, D. A. Adaptive gain control of vestibulo-ocular reflex by the cerebellum.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39 (5), 954-969 (1976).
  8. Gilbert, P. F. C., Thach, W. T. Purkinje cell activity during motor learning. Brain Research. 128 (2), 309-328 (1977).
  9. Ito, M., Sakurai, M., Tongroach, P. Climbing fibre induced depression of both mossy fibre responsiveness and glutamate sensitivity of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Journal of Physiology. 324, 113-134 (1982).
  10. Ito, M., Kano, M. Long-lasting depression of parallel fiber-Purkinje cell transmission induced by conjunctive stimulation of parallel fibers and climbing fibers in the cerebellar cortex. Neuroscience Letters. 33 (3), 253-258 (1982).
  11. Ekerot, C. F., Kano, M. Long-term depression of parallel fibre synapses following stimulation of climbing fibres. Brain Research. 342 (2), 357-360 (1985).
  12. Sakurai, M. Synaptic modification of parallel fibre-Purkinje cell transmission in in vitro guinea-pig cerebellar slic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394, 462-480 (1987).
  13. Hirano, T. Depression and potentiation of the synaptic transmission between a granule cell and a Purkinje cell in rat cerebellar culture. Neuroscience Letters. 119 (2), 141-144 (1990).
  14. Linden, D. J. A long-term depression of AMPA currents in cultured cerebellar purkinje neurons. Neuron. 7 (1), 81-89 (1991).
  15. Linden, D. J., Connor, J. A. Participation of postsynaptic PKC in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in culture. Science. 254 (5038), 1656-1659 (1991).
  16. Ito, M.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functional roles. Physiological Reviews. 81 (3), 1143-1195 (2001).
  17. Ito, M. The molecular organization of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3, 896-902 (2002).
  18. Ito, M., Jastreboff, P. J., Miyashita, Y. Specific effects of unilateral lesions in the flocculus upon eye movements in albino rabbits.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45 (1-2), 233-242 (1982).
  19. Nagao, S. Effects of vestibulocerebellar lesion up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ation of vestibulo-ocular and optokinetic responses in pigmented rabbits.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53 (1), 36-46 (1983).
  20. Watanabe, E. Neuronal events correlated with long-term adaptation of the horizontal vestibulo-ocular reflex in the primate flocculus. Brain Research. 297 (1), 169-174 (1984).
  21. van Neerven, J., Pompeiano, O., Collewijn, H. Effects of GABAergic and noradrenergic injections into the cerebellar flocculus on vestibulo-ocular reflexes in the rabbit.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88, 485-497 (1991).
  22. Ito, M. Mechanism of motor learning in the cerebellum. Brain Research. 886, 237-245 (2000).
  23. De Schutter, E.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might normalize excitation of Purkinje cells: a hypothesis.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18 (7), 291-295 (1995).
  24. Hansel, C., Linden, D. J. Long-term depression of the cerebellar climbing fiber-Purkinje neuron synapse. Neuron. 26 (2), 473-482 (2000).
  25. Safo, P., Regehr, W. G. Timing dependence of the induction of cerebellar LTD. Neuropharmacology. 54 (1), 213-218 (2007).
  26. Schonewille, M., et al. Reevaluating the role of LTD in cerebellar motor learning. Neuron. 70 (1), 43-500 (2011).
  27. Karachot, L., Kado, T. R., Ito, M. Stimulus parameters for induction of long-term depression in in vitro rat Purkinje cells. Neuroscience Research. 21 (2), 161-168 (1994).
  28. Hartell, N. A. Induction of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requires activation of glutamate metabotropic receptors. Neuroreport. 5, 913-916 (1994).
  29. Aiba, A., et al. Deficient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and impaired motor learning in mGluR1 mutant mice. Cell. 79, 377-388 (1994).
  30. Steinberg, J. P., et al. Targeted in vivo mutations of the AMPA receptor subunit GluR2 and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PICK1 eliminate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Neuron. 46 (6), 845-860 (2006).
  31. Koekkoek, S. K., et al. Deletion of FMR1 in Purkinje cells enhances parallel fiber LTD, enlarges spines, and attenuates cerebellar eyelid conditioning in Fragile X syndrome. Neuron. 47 (3), 339-352 (2005).
  32. Yamaguchi, K., Itohara, S., Ito, M. Reassessment of long-term depress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in mice carrying mutated GluA2 C terminu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3 (36), 10192-10197 (2016).
  33. De Schutter, E., Bower, J. M. An active membrane model of the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 II. Simulation of synaptic response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71 (1), 401-419 (1994).
  34. Swensen, A. M., Bean, B. Ionic mechanisms of burst firing in dissociated Purkinje neuron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3 (29), 9650-9663 (2003).
  35. Fukuda, J., Kameyama, M., Yamaguchi, K. Breakdown of cytoskeletal filaments selectively reduces Na and Ca spikes in cultured mammal neurones. Nature. 294 (5836), 82-85 (1981).
  36. Arancillo, M., White, J. J., Lin, T., Stay, T. L., Silltoe, R. V. In vivo analysis of Purkinje cell firing properties during postnatal mous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13, 578-591 (2015).
  37. Ishikawa, T., Shimuta, M., Häusser, M. Multimodal sensory integration in single cerebellar granule cell in vivo. eLife. 4, e12916 (2015).
  38. Tempia, F., Minlaci, M. C., Anchisi, D., Strata, P. Postsynaptic current mediated by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80, 520-528 (1998).
  39. Wang, S. S., Denk, W., Häusser, M. Coincidence detection in single dendritic spines mediated by calcium release. Nature Neuroscience. 3, 1266-1273 (2000).
  40. Kuroda, S., Schweighofer, N., Kawato, M. Explor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cerebellar long-term depression by kinetic simula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1 (15), 5693-5702 (2001).
  41. Wang, W., et al. Distinct cerebellar engrams i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motor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1 (1), E188-E193 (2014).
  42. Inoshita, T., Hirano, T. Occurrence of long-term depression in the cerebellar flocculus during adaptation of optokinetic response. eLife. 27, 36209 (2018).
  43. Belmeguenai, A., et al. Intrinsic plasticity complement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parallel fiber input gain control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0 (41), 13630-13643 (2010).
  44. Ohtsuki, G., Piochon, C., Adelman, J. P., Hansel, C. SK2 channel modulation contributes to compartment specific dendritic plasticity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Neuron. 75, 108-120 (2012).

Tags

神经科学, 问题 152, 突触可塑性, LTD, 脑切片, 全细胞记录, 小鼠, Purkinje 细胞, 小脑, 平行纤维, 攀爬纤维
成人脑切片长期抑郁症诱导评估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Yamaguchi, K., Ito, M. Assessment of More

Yamaguchi, K., Ito, M. Assessment of Long-term Depression Induction in Adult Cerebellar Slices. J. Vis. Exp. (152), e59859, doi:10.3791/59859 (2019).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