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Biochemistry

EWS-FLI1凝聚物在DNA上组装的单分子成像

Published: September 8, 2021 doi: 10.3791/62974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Summary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使用单分子成像方法DNA窗帘来研究EWS-FLI1凝聚物在DNA上组装的生物物理机制。

Abstract

由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已在许多实体瘤或白血病中发现。EWS-FLI1属于融合癌蛋白的FUS/EWS/TAF15(FET)家族,是尤文肉瘤中最常涉及的融合基因之一。这些FET家族融合蛋白通常在其N末端具有FET蛋白的低复杂性结构域(LCD),在其C末端具有DNA结合结构域(DBD)。由于LCD-LCD和LCD-DBD的相互作用,EWS-FLI1已被证实在其靶结合位点形成生物分子缩合物,这些缩合物可以募集RNA聚合酶II以增强基因转录。然而,这些冷凝物如何在其结合位点组装仍不清楚。最近,一种单分子生物物理学方法——DNA窗帘——被应用于可视化EWS-FLI1凝聚物的这些组装过程。本文讨论了DNA幕在靶DNA上生物分子凝聚物组装中应用的详细实验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

Introduction

转录调控是活细胞中精确表达基因的关键步骤。许多因素,如染色体修饰、转录因子(TF)和非编码RNA,都参与了这一复杂的过程123。在这些因素中,TF通过识别和结合称为启动子或增强子的特定DNA序列并随后招募其他功能蛋白来激活或抑制转录4567从而有助于转录调控的特异性。几十年来,这些TF如何设法在人类基因组中搜索其靶位点并与涂有组蛋白和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的DNA相互作用,这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建立了几个用于TF目标搜索机制的经典模型来描述它们如何沿着DNA链8,91011“滑动”,“跳跃”,“跳跃”或“片段间转移”。这些模型侧重于单个TF分子DNA上的搜索行为。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TF在细胞核中单独或与介质复合物一起进行液-液相分离(LLPS)12。观察到的TFs液滴与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域相关,突出了生物分子冷凝物形成在转录和三维基因组中的作用131415。这些生物分子缩合物与体内和体外缺乏膜的隔室相连。它们通过LLPS形成,其中模块化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的固有无序区域(IDR)是多价相互作用的两个主要驱动力16。因此,TF不仅可以搜索DNA,还可以在这些凝聚物41718中协同发挥作用。迄今为止,这些转录凝聚物在DNA上的生物物理特性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应用单分子方法——DNA幕,在体外直接成像TFs在DNA上形成的转录凝聚物的形成和动力学。DNA窗帘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和DNA之间相互作用的高通量体外成像平台,已应用于DNA修复192021靶标搜索22和LLPS172324DNA幕的流通池涂有生物素化的脂质双层,以钝化表面并允许生物分子在表面上扩散。纳米制造的锯齿形图案限制了DNA的运动。生物素化的Lambda DNA底物可以沿着屏障边缘排列,并被定向缓冲流拉伸。所有分子的相同起始序列和结束序列允许跟踪DNA上的蛋白质并描述结合事件的位置分布2526。此外,DNA幕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的组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背景噪声并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信号。因此,DNA幕布可能是研究DNA基序上转录凝聚物形成的动力学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由染色体易位产生的FUS/EWS/TAF15(FET)家族融合癌蛋白EWS-FLI1的例子。含有25×GGAA(EWS-FLI127的结合序列)的Lambda DNA被用作DNA幕实验中的DNA底物,以观察EWS-FLI1分子如何在DNA上经历LLPS。本文详细讨论了实验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1. 脂质双层预混液的制备

  1. 用双蒸水(ddH2O)和99%乙醇冲洗玻璃小瓶,并在60°C干燥炉中干燥。
  2. 通过将 1 g 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 (DOPC)、100 mg 聚乙二醇反应(聚乙二醇化)脂质(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铵盐)(PEG2000 原液)和 25 mg 生物素化脂质(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帽生物素基)(钠盐)(生物素帽原液)的 18:1)溶解到 10 mL 氯仿中,制成脂质预混液。
  3. 每瓶制备1mL等分的脂质预混液,并将其储存在-20°C的干净玻璃小瓶中。
    注意:将溶解的脂质储存在玻璃小瓶中,并在储存期间用封口膜盖住小瓶盖。

2.脂质体溶液的制备

  1. 用ddH2O和99%乙醇冲洗2mL玻璃小瓶,并在60°C干燥炉中彻底干燥。
  2. 用氯仿冲洗250μL玻璃注射器,然后将200μL脂质预混液转移到干燥的玻璃小瓶中。
  3. 使用氮气喷枪轻轻流动N2 ,同时沿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小瓶。
    注意:N2 将有助于蒸发氯仿,残留的脂质将在玻璃小瓶壁上形成薄膜。首先将氮气流调整为非常温和,当小瓶中出现白色薄膜时增加流量;在5分钟内完成此蒸发过程。
  4. 将玻璃小瓶转移到室温(RT)的真空干燥箱中16-24小时,以完全去除脂质中的氯仿。
  5. 向玻璃小瓶中加入2mL新鲜脂质缓冲液(10mM Tris-HCl(pH 7.5)和100mM NaCl),并在室温下溶解脂质2小时。将溶液涡旋数次并将其转移到 5 mL 聚丙烯培养管中。
  6. 使用以下设置,用微尖端超声仪在冰上超声处理脂质溶液以形成小的单层囊泡:6 s on-12 s off(20% 振幅)6 个周期,然后 6 s on-6 s 关闭(30% 振幅)3 个周期,最后 10 s 开启(40% 振幅)。
    注意:超声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泡沫破裂并破坏脂质体。因此,请检查泡沫的状态和温度,并经常补充冰块。
  7. 通过0.22μm尼龙注射器过滤器过滤脂质体,等分试样,并将其储存在4°C。
    注意:由于它们的迁移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脂质体必须在2-3个月内使用或在使用前新鲜制备。

3. Lambda DNA的序列克隆和生物素化

  1. 将结合基序插入 Lambda DNA 中
    1. 用NheI和XhoI消化含有结合基序和Lambda DNA的靶片段。在室温下使用 T4 连接酶用 Lambda DNA 连接靶片段过夜。
    2. 在无抗生素LB培养基中培养大 肠杆菌 VCS257细胞,直到OD600 达到0.6。将细菌储存在4°C以备后用。
    3. 将连接溶液在65°C下加热20分钟以使T4连接酶变性。
    4. 解冻Lambda噬菌体提取物,用钝头移液将其与连接产物轻轻混合,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
    5. 将 500 μL SM 缓冲液(50 mM Tris-HCl (pH 7.5)、100 mM NaCl 和 8 mM MgCl2,通过 0.22 μm 过滤器过滤)和 20 μL 氯仿加入步骤 3.1.4 的包装混合物中,充分混合,然后离心溶液。
      注意:包装提取物的活性可以长时间保持在4°C。
    6. 通过将 10 μL 包装提取物与 90 μL SM 缓冲液和 100 μL VCS257 细胞(来自步骤 3.1.2)混合在一起来制备反应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 37 °C 下孵育 15 分钟。
      注意:包装溶液浓度取决于第二天噬菌体斑块的密度;它可以根据需要稀释或添加。
    7. 在 15 mL 管中取 ~5 mL 融化的顶部琼脂(22 g/L NZCYM 肉汤和 15 g/L 琼脂)。一旦顶部琼脂冷却至~42°C,使用钝端移液管缓慢加入反应混合物(来自步骤3.1.6),并将液体倒入无抗生素LB琼脂平板上。将板在37°C培养箱中过夜。
    8. 通过PCR确认顶部琼脂平板上透明噬菌体斑块中的阳性斑块。用移液管将阳性斑块转移到新的顶部琼脂平板上,并将平板在37°C培养箱中保持过夜。
    9. 将 400 μL VCS257 细胞加入含有 10 mM MgCl 2 和 10 mM CaCl2 的 400 μL 缓冲液中,将一个噬菌斑接种到该细胞混合物中,并在 37 °C 振荡器中以 250 rpm 孵育 15 分钟。
    10. 将800μL含有噬菌体斑块的悬浮液加入200mL的NZCYM培养箱中,并在37°C振荡器中以125rpm孵育。
    11. 培养~4小时后测量细菌悬浮液的OD600 。请记住,OD600 值将首先上升,然后下降到 ~0.2 的低谷。当OD 600值即将再次上升时停止孵育,加入500μL氯仿,并以80rpm 再摇动5分钟。
      注意:低谷后OD600 的增加将很快发生;因此,当OD 600值降至0.3时,必须更频繁地测量OD600 值,以避免培养物中VCS257细胞过度生长。
    12. 将噬菌体培养物转移到 500 mL 瓶中,加入 11.7 g NaCl,然后摇动瓶子。将瓶子在冰上孵育10分钟。
    13. 将悬浮液均匀地转移到四个 50 mL 管中。将试管以12,000 x g 离心10分钟。
      注意:第3.1节中的所有离心步骤都需要在4°C下完成。
    14. 将上清液转移到四个新的 50 mL 管中,并以相同的速度再次离心 5 分钟。
    15. 收集上清液,加入10%(w / v)PEG8000粉末,并在4°C下旋转孵育30分钟。
    16. 将步骤3.1.15中的悬浮液以12,000×g 离心15分钟以获得噬菌体沉淀。
    17. 将沉淀重悬于四个试管中的 1 mL 噬菌体稀释缓冲液(10 mM Tris-HCl (pH 7.5)、100 mM NaCl 和 10 mM MgCl2)中,并将所有 4 mL 这些混合物倒入 50 mL 管中。
    18. 将RNase A(10mg / mL)和DNase I(4mg / mL)加入20μg/ mL和5μg/ mL终浓度,并在37°C下孵育30分钟以降解过量的核酸。
    19. 向管中加入 4.5 mL 300 mM Tris-HCl (pH 7.5)、2.76 mL 0.5 M 乙二胺四乙酸 (EDTA)、1.67 mL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和 75 μL 蛋白酶 K (10 mg/mL),并在 65 °C 下孵育 10 分钟。
    20. 加入 4.5 mL 预冷的 3 M 乙酸钾,并在冰上孵育 10 分钟。
    21. 以8,000×g离心10分钟,并以10,000×g再旋转上清液5分钟。
    22. 将70%体积的异丙醇加入收集的上清液(来自步骤3.1.21)中,充分混合,在室温下孵育2分钟,然后在8,000×g 下离心10分钟。弃去异丙醇并再次旋转5分钟。
      注意:DNA沉淀将在前10分钟离心前涂抹;第二次5分钟离心后,沉淀将浓缩在管底部。
    23. 用 2-3 mL 的 70% 乙醇洗涤沉淀的 DNA,然后再次旋转 1 分钟。将沉淀在4°C下干燥2小时,然后将DNA重悬于500μLTE缓冲液(10mM Tris-HCl(pH 8.0)和1mM EDTA)中过夜。
    24. 将 DNA 转移到 1.5 mL 管中,并以 18,000 x g 离心 3 分钟。将 DNA 转移到新的 1.5 mL 试管中。将纯化的LambdaDNA等分并储存在-20°C。
  2. 生物素-λDNA制备
    1. 在65°C下熔解50μL纯化的具有克隆基序的Lambda DNA,持续10分钟。
      注意:由于 Lambda DNA 的长度为 ~48 kbp,因此必须在移液前对其进行加热以避免 DNA 断裂。
    2. 将 50 μL Lambda DNA、1 μL 生物素引物 (5' - (磷) - AGG TCG CCG CCC - BIOTEG - 3') (100 μM) 和 54 μL ddH2O 混合在一起。将混合物在65°C下共孵育5分钟,并将其留在工作台上冷却至室温。
    3. 加入 12 μL 10x T4 连接酶缓冲液和 3 μL T4 连接酶,并在室温下孵育数小时或过夜。
    4. 向连接产物中加入等体积的苯酚 - 氯仿(1:1)混合物,立即充分混合,并在室温下以12,000×g 离心2分钟。
    5. 小心地将含有DNA的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充分混合,然后以12,000×g 离心2分钟。
    6. 将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和10%体积的3M乙酸钠,并在室温下孵育2分钟。将混合物以12,000×g 离心5分钟。
    7. 除去上清液,用75%乙醇洗涤沉淀,然后以12,000×g 离心5分钟。
    8. 除去 75% 乙醇,在室温下风干 DNA 10 分钟,并使用 120 μL TE 缓冲液溶解 DNA。
    9. 将 60 μL 缓冲液 A(30% (w/v) PEG8000 和 30 mM MgCl 2)加入步骤3.2.8 中的 120 μL 溶液中,并在 4 °C 下旋转 20-24 小时。
    10. 将混合物以18,000g离心5分钟,并除去上清液。
    11. 使用 180 μL 预冷的 75% 乙醇洗涤沉淀,并重复步骤 3.2.10。
    12. 在室温下干燥沉淀,并使用 100 μL TE150 缓冲液溶解 DNA。

4. 纳米制造的锯齿形屏障

  1. 通过超声处理在丙酮中清洁载玻片20分钟,然后将它们转移到具有1M NaOH的新玻璃容器中再超声处理20分钟。将 90 mL H 2 SO4 与 30 mL H2O2 混合,并将载玻片浸入该混合物中 30 分钟。用丙酮和异丙醇冲洗载玻片,并用N2干燥载玻片。
    注意:混合 H 2 SO4 和 H2O2 是一个放热过程;在操作过程中采取足够的安全预防措施。
  2. 在清洁后的载玻片上连续涂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25 kDa、PMMA 49.5 kDa 和顶层导电保护涂层。使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写入锯齿形势垒(图1A)。
  3. 用ddH2O清洗载玻片以去除导电保护涂层,并用N2干燥载玻片。
  4. 使用磁控溅射机沉积 30 nm 铬 (Cr) 层,并用丙酮去除剩余的 PMMA 层。
    注意:一个流通池可以重复用于 20 多个 DNA 幕实验。要重复使用流通池,请用乙醇、洗涤剂和 NaOH 清洗。

5. EWS-FLI1蛋白的纯化

注意:在具有 25× GGAA 基序的 Lambda DNA 上观察 500 nM EWS-FLI1 是应用 DNA 幕形成冷凝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EWS-FLI1是一种融合蛋白,结合了EWSR1的N端(1-265)和FLI1的C端(220-453)。将mCherry标签融合到EWS-FLI1融合蛋白的N末端以进行可视化。

  1. 将 EWS-FLI1 基因克隆到重组的 pRSF 载体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原核生物表达载体中。
  2. 将编码7x His-mCherry-EWSFLI1的质粒转化为 大肠杆菌 BL21(DE3)菌株;在37°C的5mLLB培养基中培养单个菌落过夜。当转移到2LLB培养基后OD600 值达到0.6-0.8时,加入0.5mM IPTG并在18°C下摇动细胞培养物16-18小时。
  3. 离心培养物以除去上清液,并用裂解缓冲液(50 mM Tris-HCl,pH 7.5;1 M KCl;1 M 尿素;10 mM 咪唑;1.5 mM β-巯基乙醇(β-ME);和5%甘油)重悬细胞。
  4. 超声处理并以18000 × g 离心~30分钟后,将上清液加载到在5倍体积的裂解缓冲液中平衡的Ni-NTA树脂上,然后用10倍体积的洗涤缓冲液(50mM Tris-HCl(pH 7.5),1M KCl,1M尿素,40mM咪唑,1.5mM β-ME和5%甘油)洗涤树脂。
  5. 用 15 mL 洗脱缓冲液(50 mM Tris-HCl (pH 7.5)、1 M KCl、1 M 尿素、500 mM 咪唑、1.5 mM β-ME 和 5% 甘油)洗脱结合的蛋白质,并将洗脱浓缩至 ~500 μL。
  6. 将浓缩的蛋白质溶液加载到凝胶过滤柱上,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将纯化的蛋白质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储存在-80°C。

6. DNA幕式流通池的制备

  1. 准备具有锯齿形纳米制造屏障的流通池,用于DNA幕实验并确定流动方向。为此,请以正确的方向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
  2. 使用两个 3 mL 注射器用 2.5 mL 脂质缓冲液洗涤流通池。确保流通池中没有气泡。
  3. 从输出中取出注射器,并在每次注射后5分钟孵育5分钟,三次注入1mL脂质体溶液(来自第2节的40μL脂质体原液和960μL脂质缓冲液)。
  4. 对于愈合步骤,用 2.5 mL 脂质缓冲液缓慢洗涤流通池,并在室温下孵育 30 分钟。
    注意:如有必要,愈合时间可以更长;如果出现任何气泡,请通过重复步骤5.3和5.4来去除气泡,从而执行双重修复。
  5. 制备 30 mL 牛血清白蛋白 (BSA) 缓冲液(40 mM Tris-HCl (pH 7.5)、2 mM MgCl2、1 mM 二硫苏糖醇和 0.5 mg/mL BSA 用于表面钝化)。愈合 30 分钟后,从输出侧用 2.5 mL BSA 缓冲液洗涤流通池。
    注意:BSA储备液是储存在4°C的20mg / mL溶液,必须在1-2周内使用。缓冲液中的BSA浓度可以根据表面条件进行调整。
  6. 分两步从输入侧将 800 μL 链霉亲和素缓冲液(10 μL 1 mg/mL 链霉亲和素原液、790 μL BSA 缓冲液)从输入侧注入流通池,每步后孵育 10 分钟。
    注意:链霉亲和素通过将生物素化脂质和生物素化DNA之间的桥接而具有多价性,将DNA锚定在脂质上。
  7. 用 2.5 mL BSA 缓冲液洗涤流通池以去除所有游离链霉亲和素分子。
  8. 使用 BSA 缓冲液(2.5 μL DNA 和 998 μL BSA 缓冲液)用第 3 节中的克隆基序稀释生物素-Lambda DNA。以 5 分钟的间隔缓慢注射 Lambda DNA 4 次。
  9. 在注射过程中打开显微镜和科学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系统。用 10 mL ddH2O 清洗管路,用水、2% 液体比色皿清洁剂和 99% 乙醇冲洗棱镜和管接头。通过将KCl和双链DNA染料添加到BSA缓冲液中来制备成像缓冲液,以分别获得150 mM和0.5 nM的最终浓度,并将至少20 mL的成像缓冲液摄取到30 mL注射器中。
  10. 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设置流通池并将其连接到微流体系统。
  11. 使用0.03mL / min的流速将DNA分子冲洗到屏障上10分钟,在流动停止的情况下孵育30分钟,然后将其关闭以使DNA横向扩散。
    注意:这30分钟孵育的目的是让DNA分子通过简单的扩散更均匀地分布在屏障前面,因为DNA分子倾向于积聚在屏障的一侧,该屏障靠近它们被冲洗的输入。孵育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7. DNA幕上EWS-FLI1缩合形成的成像

  1. 打开成像软件,在明场下找到并标记3×3之字形图案的位置。
  2. 以 0.2 mL/min 的速度开启流动,用双链 DNA 染料染色 DNA 10 分钟。
  3. 用成像缓冲液将 mCherry-EWS-FLI1 稀释至管中 100 μL 中的 100 nM 浓度。
  4. 用 100 μL 玻璃注射器通过阀门加载蛋白质样品,并将流速更改为 0.4 mL/min。
  5. 打开488nm激光并预扫描每个区域以检查DNA分布状态;选择DNA分子均匀分布的区域。将 488 nm 激光器的激光功率设置为 10%,将 561 nm 激光器的激光功率设置为 20%。使用功率计测量棱镜附近的实际激光功率:488 nm 激光器为 4.5 mW,561 nm 激光器为 16.0 mW。
  6. 图像采集
    1. 开始以 2 秒的间隔同时使用 488 nm 和 561 nm 激光器采集图像。
    2. 将阀门从手动模式更改为进样模式,让成像缓冲液在60秒后将蛋白质样品冲洗到流通池中。
      注意:此过程将需要~30秒,一旦EWS-FLI1蛋白到达流通池,视野将被mCherry信号覆盖。
    3. 要去除游离的 EWS-FLI1,请在仅打开 561 nm 激光的情况下,用成像缓冲液清洗流通池 5 分钟。停止流动并在37°C孵育10分钟。
    4. 以 0.4 mL/min 的速度开启流动以使 DNA 延伸,并在不同帧之间以 2 s 的间隔采集图像以获得 EWS-FLI1 凝合物形成的高通量数据。

8. m樱桃-EWS-FLI1的强度分析

  1. 将数据作为图像序列导入 ImageJ 软件,在 8×8 像素正方形中挑选出 25× GGAA 站点的点,并以.tif格式保存图像。
  2. 将强度计算为 8×8 像素正方形(包括整个标点)中强度的总和,并通过减去 8 x 8 像素正方形附近相同大小区域中的背景强度来去除背景。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DNA幕的示意图如图1A图1B图1D所示。在尤因肉瘤的 NORB1 启动子中发现了包含 25 个不间断重复的 GGAA 的克隆靶序列。该目标序列对于EWS-FLI1招募至关重要28。通过检测用561nm激光获得的mCherry标记的EWS-FLI1信号来可视化EWS-FLI1分子(图1C和图1E)。在建立DNA幕实验后,可以直接可视化DNA底物25×GGAA位点处EWS-FLI1生物分子缩合物的体外形成(图1B-E)。DNA幕中使用的mCherry-EWS-FLI1的特异性通过电泳迁移率位移测定得到证实,该测定使用分别含有25× GGAA和不含GGAA的DNA模板(图2A)。此外,将EWS-FLI1的浓度从20 nM滴定至500 nM,并确定25× GGAA位点的点状强度。与mCherry-FLI1DBD的强度相比,EWS-FLI1的强度显著增加,而当蛋白质饱和以覆盖25× GGAA位点时,FLI1DBD强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些结果强烈表明EWS-FLI1在DNA上形成缩合物(图2B-E)。

Figure 1
图 1:含有 25× GGAA 基序的 Lambda DNA 上的 EWS-FLI1 缩合物形成。 A) DNA幕布示意图。(BD)检测 Lambda DNA 上聚集的 EWS-FLI1 凝聚物 (500 nM) 的两种策略:(B) 保持洗涤 10 分钟;(D)孵育 10 分钟。 (C 和 E) DNA 窗帘的代表性宽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图像: (CB 中的检测策略;(D中的检测策略。 放大C(ii)E(ii)DNA以显示在单个DNA底物上形成的独特点。DNA底物是具有25× GGAA基序的Lambda DNA。数字“1,2,3,4”代表一个Lambda DNA上点的不同位置,“3”是克隆25× GGAA微卫星序列的地方。比例尺 = 4.9 微米(C、E (i))和 0.7 μm(C、E (ii))。这个数字是从24修改的。缩写:dsDNA = 双链 DNA。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2
图 2:mCherry-EWS-FLI1 分离域在 25 × GGAA 重复上的绑定事件。 (A) (i) mCherry-EWS-FLI1.(ii) mCherry-EWS-FLI1 的电泳迁移率转移测定:将用 5' Quasar670 标记的 306-bp dsDNA 与不同浓度的 mCherry-EWS-FLI1 在含有 40 mM Tris-HCl (pH 7.5)、150 mM KCl、2 mM MgCl 2、1 mM DTT 和0.2 mg/mL 牛血清白蛋白的反应缓冲液中孵育 30 分钟。将样品上样并在1.3%琼脂糖凝胶上运行25分钟,120 V.(B-D)与500 nM mCherry(B),500 nM mCherry-EWSLCD (C)或500 nM mCherry-FLI1DBD (D)孵育后,带有DNA幕的25× GGAA的宽场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图像。(E)靶位点(25× GGAA)区域的EWSFLI1(青色)和FLI1DBD(黑色)信号的强度分布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这个数字是从24修改的。缩写:LCD = 低复杂度域;DBD = DNA结合结构域。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由于单分子方法对反应系统的内容物极其敏感,因此在DNA幕实验期间必须投入额外的精力来确保所有材料和溶液的良好质量,特别是在第1和第2节中制备的脂质以及第5节中使用的缓冲液。必须使用更高纯度的试剂来制备缓冲液,并且必须为单分子测定新鲜制备缓冲液

当500 nM mCherry标记的EWS-FLI1被冲洗到腔室中时,含有25×个GGAA序列的Lambda DNA上出现了几个洋红色点。请注意,即使在用空白缓冲液洗涤10分钟后,洋红色信号在整个DNA中也存在连续的非特异性分布(图1B,C)。有趣的是,在没有缓冲液流的情况下,在孵育10分钟期间,EWS-FLI1分子在DNA上重新排列并聚集成几个点(图1D,E)。其中一个点是在克隆的25× GGAA位点形成的,而所有其他点是在含有高密度连续GGAA基序的区域形成的。这种现象强烈表明,无流动孵育程序允许EWS-FLI1分子更快地搜索位点并在DNA上组装。

必须进行几个对照实验来阐明这些凝聚物如何在DNA幕上形成。我们纯化了mCherry,mCherry-EWSLCD和mCherry-FLI1DBD,并按照相同的程序将这些蛋白质注射到腔室中。mCherry(图2B)和mCherry-EWSLCD(图2C)都没有在DNA上留下任何信号,表明EWS-FLI1的FLI1DBD对于与DNA的相互作用是必需的。为了确认在如此低的蛋白质浓度下DNA幕中发生相分离,将mCherry-EWS-FLI1的浓度从25 nM滴定至500 nM,并在克隆位点测定一个DNA分子上每个点的强度(图2E)。与用mCherry标记的融合TF FLI1DBD的强度比较显示,尽管EWS-FLI1和FLI1-DBD的点状强度在低蛋白浓度下相似,但即使浓度达到500 nM,EWS-FLI1的强度也显着增加,而FLI1DBD的强度仍然很低。这些结果表明,EWS-FLI1分子与25× GGAA序列结合,并通过LCD相互作用在其上组装成冷凝物。单个FLI1DBD可以结合2x GGAA基序,高阶低聚物可结合高度重复的低亲和力序列27。25× GGAA序列上的mCherry-FLI1DBD信号来自蛋白质簇,而不是单个蛋白质分子。尽管mCherry-FLI1DBD可以结合25×个GGAA位点,但它未能在DNA上组装为缩合物,证实了LCD-LCD相互作用对于相分离是必要的(图2D,E)。

单分子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转录因子凝聚物内部的动力学。与其他单分子方法(如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29、超分辨率成像30和光学镊子3132)相比,DNA幕法具有一些优势。首先,DNA幕布方法允许 在体外重建 长基因组DNA上的转录机制,并通过高通量数据采集实时观察转录凝聚物的形成。其次,比对的DNA分子允许映射每条DNA链上凝聚物的位置。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点状形成的优选DNA序列。

此外,使用DNA幕进行长期采集是可行的,允许测量一个点点的通率(k开启)和关率(k)。然而,DNA窗帘存在一些固有的技术缺陷,需要对来自不同方法的证据进行集体检查。一方面,DNA幕的分辨率只能达到0.18μm或~1,000-bp,因为长Lambda DNA模板对衍射极限有限制,这会阻碍两个相邻荧光信号的分化。另一方面,流动用于延伸双链DNA(dsDNA),施加在生物分子上的力可能会影响与DNA结合的蛋白质的扩散特性。双链DNA幕可以锚定dsDNA的两端,并记录蛋白质在没有流动的情况下的运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解决方案33。总而言之,加深我们对生物分子凝聚物在DNA上的实时动态组装的理解,不仅可以阐明LLPS的生物物理机制,还可以阐明LLPS相关细胞过程的基础生物学,例如基因转录调控24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没有利益冲突。

Acknowledgments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31670762号资助(Z.Q.)的支持。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488 nm 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 Coherent OBIS488LS
561 nm 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 Coherent OBIS561LS
Agar Rhawn R003215-50g
biotinylated DOPE Avanti 870273P
Bovine Serum Albumin Sigma A7030
Chloroform Amresco 1595C027
Coating Electra 92 Allresist GmbH AR-PC 5090.02 The conductive protective coating
Deoxyribonuclease I bovine Sigma D5139-2MG
DOPC Avanti 850375P
DTT Sigma D9779
Glass coverslip Fisher Scientific 12-544-7
Hellmanex III Sigma Z805939-1EA
KCl Sigma 60130
Lambda DNA NEB N3013S
Lambda Packing Extracts Epicentre MP5120
MgCl2 Sigma M2670
NaCl Sigma s3014
Nanoport Idex N-333-01
NheI-HF NEB R3131S
Nikon Inverted Microscope Nikon Eclipse Ti
NZCYM Broth Sigma N3643-250G
PEG-2000 DOPE Avanti 880130P-1G
PEG-8000 Amresco 25322-68-3
PMMA 200K, ETHYL LACTATE 4% Allresist GmbH AR-P 649.04
PMMA 950K, ANISOLE 2% Allresist GmbH AR-P 672.02
Prime 95B Scientific CMOS camera PHOTOMETRICS Prime95B
proteinase K NEB P8107S
Silica glass slide G.Finkenbeiner
Six-way injection valve Idex MXP9900-000
Streptavidin Thermo S888 Diluted with ddH2O
Syringe pump Harvard Apparatus Pump11 Elite
T4 DNA Ligase NEB M0202S
Tris base Sigma T6066
XhoI NEB R0146V
YOYO-1 Iodide (491/509) Invitrogen Y3601 Diluted with DMSO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Cramer, P. Organ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gene transcription. Nature. 573 (7772), 45-54 (2019).
  2. Zhang, Y., Reinberg, D.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by histone methylation: interplay between different covalent modifications of the core histone tails. Genes & Development. 15 (18), 2343-2360 (2001).
  3. Wang, X., et al. Induced ncRNAs allosterically modify RNA-binding proteins in cis to inhibit transcription. Nature. 454 (7200), 126-130 (2008).
  4. Alexander, K. A., et al. p53 mediates target gene association with nuclear speckles for amplified RNA expression. Molecular Cell. 81 (8), 1666-1681 (2021).
  5. Matsui, T., Segall, J., Weil, P. A., Roeder, R. G. Multiple factors required for accurate initiation of transcription by purified RNA polymerase-II.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55 (24), 1992-1996 (1980).
  6. Stadhouders, R., Filion, G. J., Graf, T.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3D genome conformation in cell-fate decisions. Nature. 569 (7756), 345-354 (2019).
  7. Peng, Y., Zhang, Y. Enhancer and super-enhancer: Positive regulators in gene transcription.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1 (3), 169-179 (2018).
  8. Lambert, S. A., et al. The human transcription factors. Cell. 172 (4), 650-665 (2018).
  9. Normanno, D., Dahan, M., Darzacq, X. Intra-nuclear mobility and target search mechanism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a single-molecule perspective on gene expression.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819 (6), 482-493 (2012).
  10. Berg, O. G., Winter, R. B., von Hippel, P. H. Diffusion-driven mechanisms of protein translocation on nucleic acids. Biochemistry. 20 (24), 6929-6948 (1981).
  11. Loverdo, C., et al. Quantifying hopping and jumping in facilitated diffusion of DNA-binding protei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2 (18), 188101 (2009).
  12. Boija, A., 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activate genes through the phase-separation capacity of their activation domains. Cell. 175 (7), 1842-1855 (2018).
  13. Sabari, B. R., et al. Coactivator condensation at super-enhancers links phase separation and gene control. Science. 361 (6400), (2018).
  14. Kim, S., Shendure, J. Mechanisms of interplay betwee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 3D genome. Molecular Cell. 76 (2), 306-319 (2019).
  15. Shrinivas, K., et al. Enhancer features that drive form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 Molecular Cell. 75 (3), 549-561 (2019).
  16. Banani, S. F., Lee, H. O., Hyman, A. A., Rosen, M. K.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organizers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8 (5), 285-298 (2017).
  17. Zhou, H., et al. Mechanism of DNA-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for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VRN1.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8 (15), 4858-4862 (2019).
  18. Rao, S., Ahmad, K., Ramachandran, S. Cooperative binding between dista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is a hallmark of active enhancers. Molecular Cell. 81 (8), 1651-1665 (2021).
  19. Qi, Z., et al. DNA sequence alignment by microhomology sampling dur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ell. 160 (5), 856-869 (2015).
  20. Qi, Z., Greene, E. C. Visualizing recombination intermediates with single-stranded DNA curtains. Methods. 105, 62-74 (2016).
  21. Ma, C. J., Gibb, B., Kwon, Y., Sung, P., Greene, E. C. Protein dynamics of human RPA and RAD51 on ssDNA during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RAD51 filament.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5 (2), 749-761 (2017).
  22. Sternberg, S. H., Redding, S., Jinek, M., Greene, E. C., Doudna, J. A. DNA interrogation by the CRISPR RNA-guided endonuclease Cas9. Nature. 507 (7490), 62-67 (2014).
  23. Larson, A. G., et al. Liquid droplet formation by HP1 alpha suggests a role for phase separation in heterochromatin. Nature. 547, 236-240 (2017).
  24. Zuo, L., et al. Loci-specific phase separation of FET fusion oncoproteins promotes gene transcrip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1), 1491 (2021).
  25. Collins, B. E., Ye, L. F., Duzdevich, D., Greene, E. C. DNA curtains: novel tools for imaging protein-nucleic acid interactions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123, 217-234 (2014).
  26. Greene, E. C., Wind, S., Fazio, T., Gorman, J., Visnapuu, M. -L. DNA curtains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molecule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in Enzymology. 472, 293-315 (2010).
  27. Gangwal, K., Close, D., Enriquez, C. A., Hill, C. P., Lessnick, S. L. Emergent properties of EWS/FLI regulation via GGAA microsatellites in Ewing's sarcoma. Genes & Cancer. 1 (2), 177-187 (2010).
  28. Sizemore, G. M., Pitarresi, J. R., Balakrishnan, S., Ostrowski, M. C. The ETS family of onc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solid tumours. Nature Reviews. Cancer. 17 (6), 337-351 (2017).
  29. Roy, R., Hohng, S., Ha, T. A practical guide to single-molecule FRET. Nature Methods. 5 (6), 507-516 (2008).
  30. Huang, B., Bates, M., Zhuang, X. W.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78, 993-1016 (2009).
  31. Bustamante, C., Bryant, Z., Smith, S. B. Ten years of tension: single-molecule DNA mechanics. Nature. 421 (6921), 423-427 (2003).
  32. Bustamante, C., Chemla, Y. R., Moffitt, J. R. High-resolution dual-trap optical tweezers with differential detection. Single-Molecule Techniques: A Laboratory Manual. Selvin, P. R., Ha, T. ,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8).
  33. Zhao, Y. L., Jiang, Y. Z., Qi, Z. Visualizing biological reaction intermediates with DNA curtain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50 (15), 153001 (2017).

Tags

生物化学,第175期,
EWS-FLI1凝聚物在DNA上组装的单分子成像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Zuo, L., Ding, J., Qi, Z.More

Zuo, L., Ding, J., Qi, Z. Single-Molecule Imaging of EWS-FLI1 Condensates Assembling on DNA. J. Vis. Exp. (175), e62974, doi:10.3791/62974 (2021).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