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Neuroscience

在2D结构中模拟人类小脑体 发育

Published: September 16, 2022 doi: 10.3791/64462

Summary

本协议解释了从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2D单层小脑细胞,用于研究小脑发育的早期阶段。

Abstract

小脑的精确和及时发育不仅对准确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至关重要,而且对认知也至关重要。此外,小脑发育的中断与许多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和精神分裂症。人类小脑发育的研究以前只能通过尸检或神经成像进行,但这些方法不足以了解早期 发育过程中体内 发生的分子和细胞变化,这是许多神经发育障碍的起源。从体细胞产生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技术的出现以及进一步将iPSC重新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为早期大脑发育的 体外 建模铺平了道路。本研究为需要二维(2D)单层结构的应用提供了生成小脑细胞的简化步骤。代表早期发育阶段的小脑细胞通过以下步骤 来源 于人iPSC:首先,在三维(3D)培养中制造胚状体,然后用FGF2和胰岛素处理以促进小脑命运规范,最后,在聚l-鸟氨酸(PLO)/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底物上最终分化为单层。在分化 35 天时,iPSC 来源的小脑细胞培养物表达小脑标志物,包括 ATOH1、PTF1α、PAX6 和 KIRREL2,表明该方案产生谷氨酸能和 GABA 能小脑神经元前体,以及浦肯野细胞祖细胞。此外,分化的细胞显示出独特的神经元形态,并且对神经元身份的免疫荧光标志物(如TUBB3)呈阳性。这些细胞表达轴突引导分子,包括信号蛋白-4C、丛蛋白-B2和神经皮林-1,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突生长和突触连接的分子机制的模型。该方法生成可用于下游应用的人类小脑神经元,包括需要 2D 单层格式的基因表达、生理和形态学研究。

Introduction

了解人类小脑发育和这一过程的关键时间窗口不仅对于解码神经发育障碍的可能原因很重要,而且对于确定治疗干预的新靶点也很重要。在体外模拟人类小脑发育一直具有挑战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出现了许多区分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或具有小脑谱系命运的iPSCs的方案1,2345678.此外,重要的是开发产生可重复结果的协议,相对简单(以减少错误),并且不承担沉重的货币成本。

小脑分化的第一个方案是从板状胚体(EB)的2D培养物中产生的,用类似于体内发育的各种生长因子诱导小脑命运,包括WNT,BMP和FGFs19。最近发表的方案主要在用FGF2和胰岛素诱导3D类器官培养中诱导分化,然后是FGF19和SDF1用于菱形唇样结构34,或使用FGF2FGF4和FGF8的组合5。两种小脑类器官诱导方法都产生了相似的3D小脑类器官,因为两种方案都报告了在相同时间点相似的小脑标志物表达。Holmes和Heine扩展了他们的3D协议5,以表明2D小脑细胞可以从hESC和iPSCs产生,它们以3D聚集体的形式开始。此外,Silva等人7证明,代表2D成熟小脑神经元的细胞可以用与Holmes和Heine类似的方法生成,使用不同的时间点从3D切换到2D并延长生长和成熟时间。

目前的协议通过使用胰岛素和FGF2产生自由漂浮的拟胚体(EB),然后在第14天将EB接种在PLO /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上以进行2D生长和分化,从而诱导无饲养层iPSC中的小脑命运。到第35天,获得具有小脑身份的细胞。概括小脑发育早期阶段的能力,特别是在2D环境中,使研究人员能够回答需要单层结构实验的特定问题。该协议也适用于进一步的修改,例如微图案表面,轴突生长测定和细胞分选,以富集所需的细胞群。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人类受试者研究获得了爱荷华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号201805995和爱荷华大学人类多能干细胞委员会批准号2017-02的批准。在获得书面知情同意后,从受试者那里获得皮肤活检。成纤维细胞在DMEM中用15%胎牛血清(FBS)和1%MEM-非必需氨基酸溶液在37 °C和5%CO2下培养。按照制造商的方案(参见 材料表)使用用于电穿孔的核苷载体,使用游离体重编程试剂盒对成纤维细胞进行重编程。所有程序均在II类A2型生物安全柜(简称“罩”)中进行。所有细胞培养基均不含抗生素;因此,进入引擎盖的每个组件都用 70% 的乙醇清洁。所有细胞培养基和组分均经过无菌过滤或在罩中打开以保持其无菌性。

1. 实验准备

  1. 准备基底膜基质(BMM)涂层板。
    注意:BMM在较高温度下凝固得更快。板必须快速制备并立即置于4°C下储存。
    1. 将BMM(见 材料表)在冰上解冻,在4°C下至少2小时,或过夜。
    2. 将 DMEM/F12 和 BMM 混合至终浓度为 80 μg/mL。将BMM溶液分布在组织培养皿中(1mL用于35mm,2mL用于60mm培养皿),并在37°C下孵育至少1小时或过夜,然后再铺板细胞。
      注意:未使用的培养皿可以在4°C下储存2周。
  2. 制备聚-L-鸟氨酸/层粘连蛋白(PLO/层粘连蛋白)包被的板。
    1. 在无菌DPBS + / +中制备20μg/ mL PLO(参见 材料表),并向6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1 mL。在培养箱中于37°C孵育过夜。
    2. 第二天,用真空吸气器吸出PLO,并用DPBS + / +洗涤两次。在引擎盖中风干。
      注意:风干板可以在4°C下储存长达2周,用铝箔包裹,以备将来使用。
    3. 在DPBS + / +中制备10μg/ mL层粘连蛋白(参见 材料表),并向6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1 mL。在培养箱中孵育至少3小时或在37°C下过夜。
    4. 用真空吸引器吸出层粘连蛋白,并加入 1 mL 培养基或无菌 DPBS+/+。
      注意:层粘连蛋白涂层不得变干。应立即添加PBS或适当的培养基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涂层板可在4°C下储存长达2周。
  3. 准备 PSC 传代溶液。
    注意:需要渗透压计(见 材料表)来制备PSC传代溶液10
    1. 将 11.49 g 氯化钾 (KCl) 和 0.147 g 柠檬酸钠二水合物 (HOC(COONa)(CH 2 COONa)2*2H2O) 溶解在 400 mL 无菌细胞培养级水中(参见材料表)。
    2. 测量溶液的体积并将其记录为初始体积(Vi)。
    3. 测量渗透压,并使用公式 Vi × Oi = Vf × 570 mOsm 加入无菌细胞培养级水,将其调节至 570 mOsm。
    4. 用 0.20 μm 过滤器对溶液进行过滤灭菌,制成 10 mL 等分试样。将等分试样在室温 (RT) 下储存长达 6 个月。
  4. 准备多能干细胞(PSC)培养基。
    注意:iPSCs保存在含有热稳定FGF2的培养基中(参见 材料表),提供无周末的喂养时间表。尚未尝试用于此协议的其他市售 PSC 培养基。
    1. 将PSC培养基补充剂在4°C下解冻过夜。
    2. 将 10 mL PSC 培养基补充剂加入 500 mL 基础 PSC 培养基中。制作25 mL等分试样并储存在-20°C。
      注意:冷冻等分试样可以在-20°C下储存6个月。解冻的等分试样必须储存在4°C并在2周内使用。细胞可以冷冻,以便在含有10%(v / v)二甲基亚砜(DMSO)的PSC培养基中长期储存。
  5. 准备PSC解冻培养基。
    1. 用 50 nM 色聚糖、1.5 μM Emricasan、1x 多胺补充剂和 0.7 μM 反式 ISRIB(CEPT 鸡尾酒11)补充 PSC 培养基(参见 材料表)。
    2. 用0.20μm过滤器过滤灭菌,并在4°C下储存长达4周。
  6. 准备拉动式玻璃移液器。
    1. 将 22.9 厘米(9 英寸)玻璃巴斯德移液器拉成两块,在本生燃烧器上方,颈部下方 ~2 厘米处,形成两个移液器,较薄的一面比另一侧短 ~4 厘米。
    2. 在火焰的帮助下,弯曲拉侧的尖端以形成光滑的“r”。
    3. 将拉动的移液器放入高压灭菌器套筒和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
  7. 准备小脑分化培养基(CDM)。
    1. 以 1:1 的比例混合 IMDM 和 Ham's F12 营养混合物。用 1x L-丙氨酸-L-谷氨酰胺补充剂、1% (v/v) 化学确定的脂质浓缩物、0.45 mM 1-硫代甘油、15 μL/mL 载脂转铁蛋白、5 mg/mL 牛血清白蛋白 (BSA) 和 7 μg/mL 胰岛素补充混合物(参见 材料表)。
    2. 用0.20μm过滤器过滤灭菌,储存在4°C,并在1个月内使用。
  8. 准备小脑成熟培养基(CMM)。
    1. 用1x L-丙氨酸-L-谷氨酰胺补充剂和1x N-2补充剂补充神经基础培养基(见 材料表)。
    2. 用0.20μm过滤器过滤灭菌,储存在4°C,并在2周内使用。

2. 无饲养层 iPSC 培养

  1. 按照以下步骤解冻细胞。
    1. 将BMM板(步骤1.1)放入37°C培养箱中凝胶至少1小时或过夜,然后解冻细胞。
    2. 在37°C下预热10mL的PSC解冻培养基(步骤1.5)。
    3. 将带有细胞的冷冻管从液氮转移到37°C的水浴中。
      注意:为避免在细胞培养空间中产生污染源,不建议使用标准水浴。相反,淡水可以在一个小烧杯中加热到37°C,以产生一次性水浴。
    4. 当管中剩下一小块冰时,将其从水浴中取出,干燥管子,然后喷洒70%乙醇。将试管转移到罩上,并使用 2 mL 或 5 mL 血清移液管(参见 材料表)将细胞轻轻转移到 15 mL 锥形管中。
    5. 在旋转锥形管的同时,将 8 mL PSC 解冻培养基滴加到细胞中。在室温下以200× g 离心5分钟。
    6. 用真空吸液器小心地吸出上清液,而不会干扰细胞沉淀。将细胞重悬于 2 mL PSC 解冻培养基中。
    7. 从平板中吸出BMM,并将重悬的细胞滴加到整个平板上以均匀分布。
    8. 将板置于37°C,5%CO2的培养箱中。第二天用 PSC 培养基刷新培养基。之后,每天更换培养基。
  2. 按照以下步骤维护单元格。
    1. 在 37 °C 下预热必要体积的 PSC 培养基(例如,每 35 mm 板 1 mL 培养基)。
    2. 检查板中分化的细胞或集落,并用拉动的玻璃移液管去除分化的细胞(步骤1.6)。
      注意:iPSC菌落具有光滑的边缘,具有形态相同的细胞。
    3. 每天更换用过的培养基,每3-4天或达到70%汇合度时通过。
  3. 传代细胞。
    1. 在传代前将必要量的BMM板放入培养箱中至少1小时或过夜。在37°C预热必要量的PSC培养基(步骤1.3)。
    2. 使用拉动的玻璃移液器,清除任何分化的细胞或菌落。
    3. 用真空吸液器吸出用过的培养基,并加入 PSC 解离培养基,每 35 mm 培养皿 1 mL。在37°C孵育1-3分钟。
      注意:如果在添加 PSC 培养基之前菌落在 PSC 传代溶液中脱落,则可以缩短孵育时间。
    4. 吸出 PSC 传代溶液并加入预热的 PSC 培养基。
    5. 使用无菌 200 μL 移液器吸头,在一个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划痕线,将板旋转 90°,然后使第二组划痕线垂直于前一组划痕线(在板上形成交叉阴影图案)。
    6. 从固定板中吸出BMM溶液。使用血清移液管收集菌落并将其分配到新的BMM板中。
    7. 在37°C,5%CO2下孵育。每天更换培养基。
  4. 冷冻细胞。
    1. 通过标记内容物来制备冷冻管,并在罩内的紫外线 (UV)下灭菌30分钟。
    2. 通过补充 10% (v/v) DMSO 的 PSC 培养基来制备 PSC 冷冻培养基。按照步骤 2.3.2-2.3.5 操作。
    3. 用 5 mL 血清移液管将细胞转移到 15 mL 锥形管中,并在室温下以 200 x g 离心 5 分钟。
    4. 小心吸出培养基并将细胞沉淀重悬于PSC冷冻培养基中。
    5. 分布到冷冻管中。将小瓶放入冷冻容器中,并将容器放入-80°C冰箱中。
    6. 第二天,将冷冻管转移到液氮中长期储存。

3.小脑分化

注意:在开始分化之前,将iPSC传代到六个35 mm培养皿中,并在它们达到70%汇合时准备好进行分化。每个 35 mm 板将转移到 6 孔板的一个孔中。

  1. 在第 0 天,提升健康的 iPSC 菌落以形成 EB。
    1. 向6孔超低附着(ULA)板的每个孔中加入1mL CDM(步骤1.7),补充有10μM Y-27632和10μM SB431542(参见 材料表),并置于培养箱中,直到提升的菌落准备好加入孔中。
    2. 使用拉动玻璃移液管清洁分化的细胞。吸出培养基,并为每个 35 mm 培养皿添加 1 mL PSC 传代溶液。在37°C下孵育3分钟,吸出,并加入2mL补充有10μM Y-27632和10μM SB431542的CDM。
      注意:如果在添加CDM之前菌落在PSC传代溶液中脱落,则可以缩短孵育时间。
    3. 在透射光倒置显微镜下,使用拉动玻璃移液管的弯曲边缘使用4倍放大镜轻轻提起菌落。提起每个菌落后,使用 10 mL 血清移液器轻轻地将所有菌落转移到 6 孔 ULA 板的一个孔中。对每个iPSC板重复此过程。将细胞在37°C与5%CO2孵育。
      注意:如果菌落太大或合并,可以用拉动的玻璃移液管的尖端对其进行切片以创建较小的EB。
  2. 在第 2 天,向每个孔中加入 FGF2,最终浓度为 50 ng/mL。
    注意:用于小脑分化的FGF2不是热稳定的。该协议尚未使用热稳定的FGF2进行测试。
  3. 在第 7 天,进行 1/3 中等更换。对于孔中的 3 mL 总培养基,使用 1,000 μL 移液器轻轻吸出 1 mL 用过的培养基,并用 1 mL 新鲜 CDM 替换。孵育EB7天。
  4. 在第 14 天,使用 1,000 μL 移液器轻轻吸出几乎所有用过的培养基。为确保对EB的损坏最小,请旋转板以将所有EB聚集在板的中心,然后倾斜板并从边缘缓慢吸出。
    1. 随着培养基量的减少,慢慢将板平放并继续吸出。留出足够的培养基以避免EB变干。然后,加入 3 mL 补充有 10 μM Y-27632 的新鲜 CDM。使用 10 mL 血清移液管将 EB 转移到 PLO/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步骤 1.2)。
      注意:根据下游应用,EB可以转移到6孔PLO/层粘连蛋白板上,或者单个EB可以转移到PLO/层粘连蛋白包被的24孔板或盖玻片的单孔中。
  5. 在第15天,吸出培养基并用新鲜的CDM代替。
    注意:重要的是向孔中添加足够的培养基,以确保在进料之间有足够的培养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蒸发(例如,对于 6 孔板中的孔,添加 3 mL 培养基)。如果培养基开始酸化(变成透明和黄色),即使培养基不在补料计划中,也要刷新培养基,直到方案结束。
  6. 在第21天,吸出用过的培养基并用CMM代替。在第28天,用新鲜的CMM更换培养基。在第35天,收获细胞以进一步施用。

4. RNA分离的样品制备

  1. 吸出培养基并向6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500μL细胞解离试剂(参见 材料表)。保持几秒钟并吸出。
  2. 将板盖上,在室温下孵育2分钟。点击板的侧面以分离单元格。
  3. 加入 1 mL CMM(步骤 1.8),并将细胞收集到 1.5 mL 管中。
  4. 使用台式微型离心机(参见 材料表)在室温(最大速度2000 x g )下离心30秒,沉淀细胞,弃去培养基,加入1 mL 1x PBS pH 7.4洗涤细胞沉淀。
  5. 使用台式迷你离心机在室温下再次沉淀细胞30秒,然后再次用PBS洗涤。
  6. 沉淀细胞并丢弃PBS。在含有苯酚和异硫氰酸胍试剂中裂解细胞(参见 材料表)。
    注意:在含有苯酚和异硫氰酸胍试剂中的裂解细胞可以在-80°C下储存长达1年。细胞可以直接在培养皿中裂解,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RNA分离方法和试剂。由于培养皿中的细胞数量较少,使用二氧化硅自旋柱分离RNA(参见 材料表)将产生更高的RNA产量。

5. 制备用于免疫荧光染色的细胞

注意:对于 24 孔板,每孔一个 EB 就足够了。

  1. 在第 35 天,吸出用过的培养基并通过每孔添加 1 mL DPBS+/+ 来洗涤细胞(对于 24 孔板的一个孔)。
  2. 吸出DPBS+/+,每孔加入500μL在DPBS+/+中制备的冷的4%多聚甲醛(PFA,参见 材料表)。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
  3. 去除4%PFA并用DPBS + / +洗涤细胞两次,如步骤5.1所示。加入1mL的DPBS + / +并将细胞储存在4°C直至染色完成。
    注意:建议在固定后1周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避免细胞脱离和抗原丢失。然而,根据抗体和靶标的细胞位置,染色可以在固定后 4 周内进行。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3D 至 2D 小脑分化概述
小脑细胞从iPSC开始产生。 图 1A 显示了整个工作流程以及为差异化添加的主要组件。在第0天,使用含有SB431542和Y-27632的CDM中的拉式玻璃移液管轻轻提起iPSC菌落(图1B)并放入超低附着板中,从而制备EB。在第 2 天添加 FGF2。在第7天,改变三分之一的培养基,并观察到EB形成(图1C)。在第14天,将扩大的EB(图1D)接种在补充有Y-27632的CDM中的PLO /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上。在第15天,用不含Y-27632的CDM替换培养基。细胞开始沿着涂层表面从EB向外迁移(图1E)。在第21天,进行完整的培养基更换,并将培养基切换到CMM。之后,每周更换一次培养基(如果培养基快速酸化,则更频繁)。到第35天,有一层具有神经元样形态和复杂性的细胞(图1FG)。

2D细胞表达小脑细胞标志物
在第35天收获细胞用于RNA分离和免疫荧光标记。通过RT-qPCR测量小脑发育过程中已知存在的基因的表达(图2)。这些细胞表达早期小脑祖细胞标志物,如ATOH1 12,13(菱形唇,谷氨酸能祖细胞)和PTF1α14(心室区GABA能祖细胞),以及浦肯野祖细胞标志物KIRREL2 15和SKOR215除了早期发育的小脑细胞标志物外,还观察到晚期发育基因OTX2和SIX3的表达。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小脑标志物EN2和PTF1α(图3AD),神经元标志物TUBB3(图3G)以及增殖标志物Ki67(图3J)的阳性染色。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进行核染色显示细胞核(图3BEHK)。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案,使用来自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iPSCs生成小脑细胞并分析第35天的小脑细胞标志物表达。RT-qPCR数据表明其表达谱与对照iPSC相似(补充图1)。 此外,与小脑发育相关的轴突引导分子的表达存在于对照细胞和患者来源的小脑细胞中(补充图2)。

Figure 1
图 1:协议时间表和代表性图像概述。 (A)小脑分化方案的示意图,描述了培养基的类型,添加到培养基中的添加剂,需要更换培养基的天数(用垂直线表示)以及培养皿的表面涂层。(B) 第 0 天 iPSC 的代表性明场图像和在制作 EB 之前清除的分化细胞(如红色圆圈所示),(C) 第 7 天和 (D) 第 14 天的 EB,(E) 接种 EB 后的第二天,以及 (FG) 第 35 天的成熟细胞。比例尺 (B-D): 1 毫米;E-G):500 μm。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2
图 2:第 35 天 2D 小脑细胞中小脑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RT-qPCR 基因表达结果在第 35 天代表不同小脑发育标志物和细胞类型的选定基因,标准化为 GAPDH。-ΔCt 值表示从目标 Ct 值中减去的 GAPDH-Ct 值;值越接近零表示表达越高。任何低于勾线的值都表示低于可检测限值的表达式。N = 2 条iPSC线,数据以平均值表示±SD。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3
图 3:第 35 天 2D 小脑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 在第35天用4%PFA固定细胞,并用DAPI进行核染色并免疫标记(A)EN2(绿色),(B)DAPI(蓝色),(C)EN2-DAPI合并;(D) PTF1α (紅色), (E) DAPI (藍色), (F) PTF1α-DAPI 合併;(G) TUBB3(绿色),(H) DAPI(蓝色),(I) TUBB3-DAPI合并;和(J)Ki67(红色),(K)DAPI(蓝色),(L)Ki67-DAPI合并。比例尺:100 μm。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补充图1:使用来自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iPSCs进行小脑分化的代表性图像。 A) iPSC 集落,(B) 第 7 天 EB,(C) 第 14 天,(D) 第 15 天从 PLO/层粘连蛋白包被培养皿上的接种 EB 中生长出来的细胞,以及 (E) 第 35 天的小脑细胞。(F)第35天小脑细胞标志物基因表达的RT-qPCR结果,标准化为GAPDH。-ΔCt 值表示从目标 Ct 值中减去的 GAPDH-Ct 值;值越接近零表示表达越高。任何低于勾线的值都表示低于可检测限值的表达式。N = 2 条iPSC线,数据以标准偏差±平均值表示。 比例尺(A-C):1毫米;中):500微米。 请点击这里下载此文件。

补充图2:第35天2D小脑细胞轴突引导分子的基因表达。 RT-qPCR 基因表达结果在第 35 天针对参与轴突引导信号传导的选定分子,标准化为 GAPDH。已知所有显示的基因都在小脑中表达,除了PlxnB3,它在小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率较低。-ΔCt 值表示从目标 Ct 值中减去的 GAPDH-Ct 值;值越接近零表示表达越高。任何低于勾线的值都表示低于可检测限值的表达式。N(对照)= 1,N (SCZ) = 1,并显示一式三份运行的实验的平均值。缩写:SCZ = 精神分裂症。 请点击此处下载此文件。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体外模拟 人类小脑发育的能力对于疾病建模以及进一步了解正常大脑发育非常重要。不太复杂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协议为可复制的数据生成和跨多个科学实验室的广泛实施创造了更多机会。这里使用Muguruma等人报告的生长因子使用不需要酶或解离剂的改进方法来描述小脑分化方案,该方法不需要酶或解离剂图4 和改进的2D单层细胞生长方案类似于Holmes等人的方法5.

整个方案首先从iPSC产生EB,然后诱导小脑分化,最后进行2D单层培养的铺板。在此过程中,在第7-14天之间观察到大量的细胞死亡。由于这种细胞损失,建议从大量EB开始;对于 2D 细胞的 6 孔板,建议从至少 6 个板(35 mm 或 60 mm 板)的 iPSC 开始。此外,在将EB电镀到PLO/层粘连蛋白上时添加Y-27632显着增加了EB与基材的附着。间歇性地目视检查培养物中的培养基很重要。如果培养基变黄(酸化),即使不在进料方案中,也建议更换培养基。附着的细胞总数因实验而异,需要更频繁或更不频繁地刷新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RT-qPCR结果显示,iPSCs分化成代表小脑发育早期阶段的细胞。目前的数据表明,在分化的第35天,有表达神经元细胞命运标志物(TUBB3 16,17),谷氨酸能和GABA能祖细胞标志物(分别为ATOH1 12,13和PTF1α 14),中脑 - 后脑边界标志物(EN1 18,EN218,GBX2 19),峡部组织者标志物(WNT1 18FGF8 19),菱形唇衍生细胞标志物(PAX6 18)和浦肯野细胞祖细胞标志物(KIRREL215,SKOR220)。还观察到菱形唇标志物OTX221的表达。先前使用 hESC 的小脑类器官方案观察到 FGF2 诱导导致 GBX2 表达细胞但很少有 OTX2 阳性细胞,而使用 iPSC 的类似方案显示 GBX2 和 OTX2 在小脑类器官中表达相同的 mRNA8。然而,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来源的小脑神经元含有单独的OTX2和GBX2阳性细胞簇4,并且已经表明OTX2在整个小鼠22和人类2123小脑发育中表达。使用相同命运规范因子的实验方案之间OTX2的差异表达谱可能是由于方案之间的其他差异或hESC和iPSC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值得进一步调查。在第35天,在培养物中也观察到SIX3表达。SIX3在发育过程中在前神经管中表达,其在整个发育和成年期在人小脑中的表达保持低2324;然而,它在新生儿和成年小鼠小脑25中表达。这表明可能存在分化为前命运的细胞亚群,或者它们可能代表发育过程中表达SIX3的小脑细胞亚群。这些细胞可以进一步探索。

分化方案通常使用来自健康受试者的hESC或iPSCs开发,但重要的是要确认这些方案可以应用于患者来源的iPSC,以解剖疾病的分子和细胞变化。为了进一步测试我们的方案,除了我们的对照iPSC系外,我们还区分了从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中重新编程的iPSC系。先前的文献表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具有功能和解剖学小脑异常262728。这些变化在成年患者中观察到,但可能在发育过程中开始,需要进一步检查。总体而言,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小脑细胞表达第35天测试的小脑标志物,并且在形态上与来自对照iPSCs的小脑细胞没有差异(补充图1)。这表明该协议可以调查疾病背景下的人类小脑发育。此外,还检查了第35天轴突引导标志物的表达,包括对照细胞系和精神分裂症细胞系,因为发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轴突寻路和神经元连接29303132。事实上,在第35天,轴突引导分子被证实在小脑发育中,包括信号蛋白-4C,丛蛋白-B2和神经皮林-1(补充图2)。在发育过程中,人小脑23中的丛素-B3表达较低,与其他分化的轴突引导分子相比,也观察到丛蛋白-B3的表达较低。连同小脑标志物的表达,这强烈表明该分化方案产生的小脑细胞在该结构中表达神经元连接的正确线索。

重要的是要注意,使用该FGF2和胰岛素诱导的小脑分化方案产生的细胞类型未通过单细胞分析 鉴定 。Nayler等人8最近 发表了使用类似诱导方案生成的小脑类器官的单细胞分析数据集,预计未来的研究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细胞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超过第35天的细胞也没有进行表达或形态测试。小脑标志物在以后的时间点的表达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将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的成熟度。干细胞来源的小脑细胞与小鼠小脑颗粒细胞前体4 或人胎儿小脑切片33 共培养可产生成熟的小脑细胞,尤其是浦肯野神经元,后者在小脑类器官中通常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分化第35天解离并铺板用于2D生长的小脑类器官也会产生成熟的小脑神经元,而无需共培养7。这些应用旨在研究小脑发育和神经成熟的后期阶段,与该协议相比,可用于研究发育的早期阶段。另一个有趣的比较可能是将培养的胚胎小鼠小脑神经元34 与iPSC衍生的人小脑神经元进行比较,这可能突出了两个物种之间发育和命运规格的差异。

总之,本协议可用于需要从iPSC产生的 体外 2D小脑细胞的应用。该协议不包括复杂的步骤或材料,具有成本效益,可用作早期小脑发育的模型,以研究基因表达,细胞形态和生理学。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没有利益冲突需要声明。

Acknowledgments

我们感谢Jenny Gringer Richards在验证对照受试者方面的全面工作,我们从中生成了对照iPSC。这项工作得到了NIH T32 MH019113(致D.A.M.和K.A.K.),Nellie Ball Trust(致T.H.W.和A.J.W.),NIH R01 MH111578(致V.A.M.和J.A.W.),NIH KL2 TR002536(致A.J.W.)和Roy J. Carver慈善信托基金(致V.A.M.,J.A.W.和A.J.W.)的支持。这些数字是用 BioRender.com 创建的。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10 mL Serological pipette Fisher Scientific 13-678-26D
1-thio-glycerol Sigma M6145
2 mL Serological pipette Fisher Scientific 13-678-26B
250 mL Filter Unit, 0.2 µm aPES, 50 mm Dia Fisher Scientific FB12566502
35 mm Easy Grip Tissue Cluture Dish Falcon 353001
4D Nucleofector core unit Lonza 276885 Nucleofector
5 mL Serological pipette Fisher Scientific 13-678-25D
60 mm Easy Grip Tissue Culture Dish Falcon 353004
6-well ultra-low attachment plates Corning 3471
9" Disposable Pasteur Pipets Fisher Scientific 13-678-20D
Apo-transferrin Sigma T1147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Sigma A9418
Cell culture grade water Cytiva SH30529.02
Chemically defined lipid concentrate Gibco 11905031
Chroman 1 Cayman 34681
Class II, Type A2,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NuAire, Inc. NU-540-600 Hood, UV light
Costar 24-well plate, TC treated Corning 3526
Costar 6-well plate, TC treated Corning 3516
DAPI solution Thermo Scientific 62248
DMEM Gibco 11965092
DMEM/F12 Gibco 11320033
DMSO (Dimethly sulfoxide) Sigma D2438
DPBS+/+ Gibco 14040133
Emricasan Cayman 22204
Epi5 episomal iPSC reprogramming kit Life Technologies A15960
Essential 8-Flex Gibco A2858501 PSC medium with heat-stable FGF2
EVOS XL Core Imaging system Life Technologies AMEX1000
Fetal bovine serum - Premium Select Atlanta Biologicals S11150
FGF2 Peprotech 100-18B
GlutaMAX supplement Gibco 35050061 L-alanine-L-glutamine supplement
Ham's F12 Nutrient Mix Gibco 11765054
HERAcell VIOS 160i CO2 incubator Thermo Scientific 50144906
Human Anti-EN2, mouse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sc-293311
Human anti-Ki67/MKI67, rabbit R&D Systems MAB7617
Human anti-PTF1a, rabbit Novus Biologicals NBP2-98726
Human anti-TUBB3, mouse Biolegend 801213
IMDM Gibco 12440053
Insulin Gibco 12585
Laminin Mouse Protein Gibco 23017015
Matrigel Matrix Corning 354234 Basement membrane matrix
MEM-NEAA Gibco 11140050
Mini Centrifuge Labnet International C1310 Benchtop mini centrifuge
Monarch RNA Cleanup Kit (50 µg) New England BioLabs T2040 Silica spin columns
Monarch Total RNA Miniprep Kit New England BioLabs T2010 Silica spin columns
N-2 supplement Gibco 17502-048
Neurobasal medium Gibco 21103049
PBS, pH 7.4 Gibco 10010023
PFA 16% Electron Microscopy Sciences 15710
Polyamine supplement Sigma P8483
Poly-L-Ornithine (PLO) Sigma 3655
Potassium chloride Sigma 746436
SB431542 Sigma 54317
See through self-sealable pouches Steriking SS-T2 (90x250) Autoclave pouches
Sodium citrate dihydrate  Fisher Scientific S279-500
Syringe filters, sterile, PES 0.22 µm, 30 mm Dia Research Products International 256131
Trans-ISRIB Cayman 16258
TRIzol Reagent Invitrogen 15596018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
TrypLE Express Enzyme (1x) Gibco 12604039 Cell dissociation reagent 
Vapor pressure osmometer Wescor, Inc. Model 5520 Osmometer
Y-27632 Biogems 1293823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Erceg, S., Lukovic, D., Moreno-Manzano, V., Stojkovic, M., Bhattacharya, S. S. Derivation of cerebellar neurons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urrent Protocols in Stem Cell Biology. , Chapter 1, Unit 1H.5 (2012).
  2. Erceg, S., et al. Efficient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functional cerebellar-like cells.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19 (11), 1745-1756 (2010).
  3. Muguruma, K. 3D culture for self-formation of the cerebellum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rough induction of the isthmic organizer.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597, 31-41 (2017).
  4. Muguruma, K., Nishiyama, A., Kawakami, H., Hashimoto, K., Sasai, Y. Self-organization of polarized cerebellar tissue in 3D culture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ell Reports. 10 (4), 537-550 (2015).
  5. Holmes, D. B., Heine, V. M. Streamlined 3D cerebellar differentiation protocol with optional 2D modification.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JoVE. (130), e56888 (2017).
  6. Holmes, D. B., Heine, V. M. Simplified 3D protocol capable of generating early cortical neuroepithelium. Biology Open. 6 (3), 402-406 (2017).
  7. Silva, T. P., et al. Matur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erebellar neurons in the absence of co-culture.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8, 70 (2020).
  8. Nayler, S., Agarwal, D., Curion, F., Bowden, R., Becker, E. B. E. High-resolution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f xeno-free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erebellar organoids. Scientific Reports. 11, 12959 (2021).
  9. Salero, E., Hatten, M. E.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into cerebellar neur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4 (8), 2997-3002 (2007).
  10. Nie, Y., Walsh, P., Clarke, D. L., Rowley, J. A., Fellner, T. Scalable passaging of adherent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LoS One. 9 (1), 88012 (2014).
  11. Chen, Y., et al. A versatile polypharmacology platform promotes cytoprotection and viability of human pluripotent and differentiated cells. Nature Methods. 18 (5), 528-541 (2021).
  12. Machold, R., Fishell, G. Math1 is expressed in temporally discrete pools of cerebellar rhombic-lip neural progenitors. Neuron. 48 (1), 17-24 (2005).
  13. Wang, V. Y., Rose, M. F., Zoghbi, H. Y. Math1 expression redefines the rhombic lip derivatives and reveals novel lineages within the brainstem and cerebellum. Neuron. 48 (1), 31-43 (2005).
  14. Hoshino, M., et al. Ptf1a, a bHLH transcriptional gene, defines GABAergic neuronal fates in cerebellum. Neuron. 47 (2), 201-213 (2005).
  15. Mizuhara, E., et al. Purkinje cells originate from cerebellar ventricular zone progenitors positive for Neph3 and E-cadher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338 (2), 202-214 (2010).
  16. Ferreira, A., Caceres, A. Expression of the Class III β-tubulin isotype in developing neurons in cultur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32 (4), 516-529 (1992).
  17. Sullivan, K. F., Cleveland, D. W. Identification of conserved isotype-defining variable region sequences for four vertebrate beta tubulin polypeptide clas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3 (12), 4327-4331 (1986).
  18. Joyner, A. L. Engrailed, Wnt and Pax genes regulate midbrain-hindbrain development. Trends in Genetics. 12 (1), 15-20 (1996).
  19. Joyner, A. L., Liu, A., Millet, S. Otx2, Gbx2 and Fgf8 interact to position and maintain a mid-hindbrain organizer.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12 (6), 736-741 (2000).
  20. Minaki, Y., Nakatani, T., Mizuhara, E., Inoue, T., Ono, Y.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or, Corl2, as a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elective marker.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8 (6), 418-423 (2008).
  21. Aldinger, K. A., et al. Spatial and cell type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f human cerebellar development. Nature Neuroscience. 24 (8), 1163-1175 (2021).
  22. Fossat, N., Courtois, V., Chatelain, G., Brun, G., Lamonerie, T. Alternative usage of Otx2 promoters during mous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Dynamics. 233 (1), 154-160 (2005).
  23. Akbarian, S., et al. The PsychENCODE project. Nature Neuroscience. 18 (12), 1707-1712 (2015).
  24. Aijaz, S., et 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SIX3 and SIX6 in human tissues reveals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and a nove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IX3 and the genes encoding isocitrate dehyhrogenase and cadherin 18. Genomics. 86 (1), 86-99 (2005).
  25. Conte, I., Morcillo, J., Bovolenta, P.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x3 and Six6 distribution in the developing and adult mouse brain. Developmental Dynamics. 234 (3), 718-725 (2005).
  26. Andreasen, N. C., Pierson, R. The role of the cerebellum in schizophre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64 (2), 81-88 (2008).
  27. Nopoulos, P. C., Ceilley, J. W., Gailis, E. A., Andreasen, N. C. An MRI study of cerebellar vermis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cognitive dysmetria concept. Biological Psychiatry. 46 (5), 703-711 (1999).
  28. Jacobsen, L. K., et al. Quantitative morphology of the cerebellum and fourth ventricle in 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4 (12), 1663-1669 (1997).
  29. Saywell, V., Cioni, J. -M., Ango, F. Developmen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axon guidance cues in Purkinje cells during cerebellar circuit formation. The Cerebellum. 13 (3), 307-317 (2014).
  30. Kim, D., Ackerman, S. L. The UNC5C netrin receptor regulates dorsal guidance of mouse hindbrain axon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6), 2167-2179 (2011).
  31. Maier, V., et al. Semaphorin 4C and 4G are ligands of Plexin-B2 required in cerebellar development.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science. 46 (2), 419-431 (2011).
  32. Telley, L., et al. Dual function of NRP1 in axon guidance and subcellular target recognition in cerebellum. Neuron. 91 (6), 1276-1291 (2016).
  33. Wang, S.,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mature functional Purkinje neurons. Scientific Reports. 5, 9232 (2015).
  34. Shabanipour, S., et al. Primary culture of neurons isolated from embryonic mouse cerebellum.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152), e60168 (2019).

Tags

神经科学,第 187 期,小脑,发育,3D 到 2D,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疾病模型
在2D结构中模拟人类小脑体 <em>外</em> 发育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Madencioglu, D. A., Kruth, K. A.,More

Madencioglu, D. A., Kruth, K. A., Wassink, T. H., Magnotta, V. A., Wemmie, J. A., Williams, A. J. Modeling Human Cerebellar Development In Vitro in 2D Structure. J. Vis. Exp. (187), e64462, doi:10.3791/64462 (2022).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