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Biochemistry

使用噬菌体显示开发用于E3连接酶的泛素变体调节剂

Published: August 27, 2021 doi: 10.3791/62950

Summary

泛素化是翻译后修饰的关键蛋白质,其失调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该协议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噬菌体显示来分离新的泛素变体,这些变体可以结合和调节控制泛素特异性,效率和模式的E3连接酶的活性。

Abstract

泛素是一种8.6 kDa的小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因此,它可以与具有高特异性但低亲和力的各种蛋白质结合。通过噬菌体展示,可以设计泛素变体(UbV),使它们表现出比野生型泛素更好的亲和力,并保持与靶蛋白的结合特异性。噬菌体展示利用噬菌体文库,其中丝状M13噬菌体的pIII包衣蛋白(选择它是因为它显示在噬菌体表面上)与UbV融合。人类野生型泛素的特定残基是软的和随机的(即,偏向于天然野生型序列)以产生UbVs,从而避免蛋白质构象的有害变化,同时引入促进与靶蛋白的新相互作用所需的多样性。在噬菌体展示过程中,这些UbV在噬菌体涂层蛋白上表达和显示,并针对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平移。与靶蛋白表现出有利结合相互作用的UbV被保留,而较差的结合剂被冲走并从文库池中除去。保留的UbV附着在含有UbV相应噬菌体颗粒上的UbV被洗脱,扩增和浓缩,以便它们可以在另一轮噬菌体展示中与相同的靶蛋白平移。通常,最多进行五轮噬菌体展示,在此期间,对弱结合和/或混杂结合的UbV施加强大的选择压力,以便集中和富集具有较高亲和力的UbV。最终,分离出比野生型对应物对靶蛋白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或亲和力的UbV,并且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进行表征。

Introduction

了解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对于描绘生物过程的信号转导机制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导致临床重要疾病的机制。近年来,噬菌体展示已被用作分离蛋白质/肽的实用且易于使用的方法,其与所需目标蛋白的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234,而靶蛋白相互作用又可用作蛋白 - 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内探针。

泛素化是酶促活性(E1激活酶→E2偶联酶→E3连接酶)的级联反应,其共价偶联泛素(Ub)到蛋白质底物以靶向它们进行降解或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变化。此外,去泛素酶催化从蛋白质中去除泛素。因此,在细胞中,有成千上万的Ub依赖性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绝大多数识别具有低亲和力但高特异性的共同表面,以允许通过大而多样化的表面进行弱相互作用。

Ernst等人将突变引入Ub的已知结合区域,以查看它们是否可以增强对目标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同时仍保持高选择性5。开发了一个超过100亿(7.5 x 1010)Ub变体(UbVs)的组合库,这些变体在Ub表面的位置发生了突变,介导了已知的Ub蛋白相互作用。该文库由表达融合到多样化UbV的M13噬菌体pIII涂层蛋白的噬菌体组成。因此,单个UbV可以在表达时通过包衣蛋白显示在噬菌体表面上。在选择过程中,显示与目标蛋白具有显着结合相互作用的UbV的噬菌体将在随后的噬菌体显示轮中被保留和富集,而显示与靶蛋白结合不良的UbV的噬菌体将被冲走并从噬菌体池中去除。保留的噬菌体颗粒含有与其显示的UbV相对应的噬菌体粒,允许它们在分离后进行测序和进一步表征。

利用这种蛋白质工程策略,开发了用于人类去泛素酶5和病毒蛋白酶的UbV抑制剂6。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劫持E2结合位点并激活占据HECT结构域上Ub结合外源的UbVs,为人类HECT家族E3连接酶生成了抑制性UbV7。我们还可以通过靶向E2结合位点来抑制单体环家族E3s,并诱导UbV二聚化以激活同源二聚体RING E3s8。对于多亚基RING E3s,UbVs可以通过靶向RING亚基(例如,对于APC / C复合物9)或破坏复合物形成(例如,对于SCF E3s10)来实现抑制。总的来说,可以利用UbV来系统地询问Ub蛋白酶体系统(UPS)中的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破译UPS酶的生化机制,并识别和验证治疗干预的功能位点。

以下方案描述了如何利用先前生成的Phage显示的UbV文库来靶向感兴趣的蛋白质,以及如何通过连续几轮噬菌体显示来富集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UbV结合剂。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1. 试剂制备

  1. PBS(磷酸盐缓冲盐水):将50 mL 10x PBS溶液与450 mL超纯H2 O混合。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4°C或室温(〜20-25°C)。
  2. 10%BSA(牛血清白蛋白):缓慢加入1克BSA至7mL超纯H2 O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无团块)。加满超纯 H2O,直至最终体积为 10 mL。过滤灭菌并储存在4°C。
  3. PB缓冲液(补充有1%BSA的PBS):缓慢加入5gBSA至400 mL超纯H2O和50 mL PBS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无团块)。加满超纯 H2O,直至最终容积为 500 mL。过滤灭菌并储存在4°C。
  4. PBT缓冲液(PBS补充1%BSA和0.05%吐温20):缓慢加入5克BSA至400 mL超纯H2O和50 mL PBS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无团块)。加入250μL吐温20。加满超纯 H2O,直至最终容积为 500 mL。过滤灭菌并储存在4°C。
  5. PT 缓冲液(补充有 0.05% 吐温 20 的 PBS):将 1 mL 吐温 20 与 400 mL PBS 混合。加满超纯H2 O,直到最终体积为2 L.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4°C或室温(〜20-25°C)。下。
  6. 2YT汤:加入16克色蛋白酮,10克酵母提取物和5克NaCl至800毫升超纯H2O,混合直至完全溶解(无团块)。加满超纯H2 O,直到最终体积为1升,通过高压灭菌灭菌并储存在室温(〜20-25°C)。下。
  7. LB/碳水化合物板:加入12.5克预制的LB混合物和7.5克琼脂至400毫升H 2O.加入超纯H 2O,直至最终体积为500毫升,并通过高压灭菌灭菌。确保琼脂完全溶解,等待其冷却至60°C以下。 加入500μL100mg mL羧苄青霉素,混合均匀,倒入平板。储存在4°C。
  8. LB/tet 平板:加入 12.5 g 预制 LB 混合物和 7.5 g 琼脂至 400 mL 超纯 H2 O。加满超纯 H2 O,直至最终体积为 500 mL,并通过高压灭菌灭菌。确保琼脂完全溶解,并等待其冷却至60°C以下。 加入500μL10mg mL四环素,充分混合,倒入平板。储存在4°C。
  9. 20% PEG(聚乙二醇)/2.5 M NaCl:加入 50 g PEG-8000 和 36.5 g NaCl 至 200 mL 超纯 H2 O。混合直至完全溶解。
    注意: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暖气可以帮忙。加满超纯 H2 O,直至最终体积为 250 mL。通过过滤或高压灭菌进行灭菌。
  10. 0.1 M HCl:将20 mL的1 M HCl与180 mL的超纯H2 O混合。
  11. 1 M Tris (pH 11.0):将 6.1 g Tris 碱加入 40 mL 超纯 H2 O 中,用 HCl 将 pH 值调节至 11.0,混合直至 Tris 完全溶解。加满超纯 H2O,直至最终体积为 50 mL。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室温(〜20-25°C)。
  12. 100 mg/mL (1000x) 羧苄青霉素:将 2 g 羧苄青霉素二钠盐加入 20 mL 超纯 H2 O 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20°C。
  13. 50 mg/mL (1000x) 卡那霉素:将 1 g 硫酸卡那霉素加入 20 mL 超纯 H2 O 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20°C。
  14. 10 mg/mL (1000x) 四环素: 将 0.2 g 盐酸四环素加入 20 mL 70% 乙醇中。混合直至完全溶解。通过过滤灭菌并储存在-20°C。

2. 蛋白质制备

  1. 确定目标蛋白储备的浓度(以μM为单位)。评估蛋白质浓度的最方便方法是测量蛋白质储备在280nm处的吸光度。如果浓度以mg / mL为单位已知,则使用目标蛋白的分子量将其转换为μM。根据感兴趣的蛋白质,可以使用一系列方法;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讨论部分。
    注意:如果蛋白质被截断(特定蛋白质结构域/基序)或标记,请记住在从mg / mL转换为μM时考虑分子量的这些变化。
  2. 准备三个标有"圆形1","圆形2/3"和"圆形4/5"的微量离心管。
    1. 计算将其稀释至800 μL PBS中的1μM所需的蛋白质体积,并将该体积等分到管中而不添加PBS。
      注意:如果可用的靶蛋白量较低,则浓度可降至0.25μM。

3. 为第一轮选拔做准备

  1. 准备种子培养物以培养噬菌体输入,以进行第二轮选择。
    1. 用分离良好的 大肠杆菌 集落接种5mL 2YT / tet,并在37°C下孵育过夜,200rpm轨道振荡。
  2. 为第一轮选择涂上盘子。
    1. 用适量的PBS将"圆形1"管中的靶蛋白稀释,并将100μL等分试样到96孔结合板(即靶板)的八个孔中。
      注意:噬菌体显示可以通过在板的角落涂覆孔来同时在单个板上完成四种不同蛋白质的显示。
    2. 可选对照:如果标记了目标蛋白,例如用GST或MBP(麦芽糖结合蛋白),则在另一个96孔结合板中涂覆8个孔,其中含有100μL含有适当表位标签的1μM溶液。这将用于去除与标签非特异性结合的不需要的噬菌体。
    3. 在4°C下振荡板过夜,200rpm轨道振荡。

4. 第一轮选拔

  1. 准备第二轮输入。
    1. 接种30 mL 2YT / tet与步骤3.1开始的200μL种子培养物。
    2. 在37°C下孵育,200rpm的轨道振荡,直到细菌处于对数中期(OD600Equation 1 0.6 - 0.8)。这大约需要三个小时。
  2. 块目标板。
    1. 通过倒置并在水槽上摇晃,从板或两个板(如果已制成控制板)中取出涂层溶液。在纸巾上拍干。
    2. 向每个包被孔中加入300μLPB缓冲液。
    3. 如步骤4.2.1中取出PB缓冲液,再加入200μLPB缓冲液。
    4. 在室温(〜20-25°C)下孵育1小时,300rpm轨道振荡。
  3. 准备噬菌体文库。
    1. 在冰上解冻噬菌体库,并将其稀释至PBS中文库多样性的100倍。例如,如果文库多样性为 1 x 1010 ,文库浓度为 1 x 1013,则稀释文库,使浓度为 1 x 1012。对于此处使用的文库,通过将 1 mL 文库与 9 mL PBS 组合,将它们稀释 10 倍于 PBS。
      注意:图书馆多样性应该在图书馆创建期间确定,否则无法轻松评估。文库浓度可以通过接种中对数期(OD 600 0.6 - 0.8Equation 1)和接种LB / carb来确定。
    2. 加入1/5体积的PEG / NaCl。例如,对于10mL先前稀释的文库,加入2mLPEG / NaCl。
    3. 在冰上孵育30分钟。
    4. 在4°C下以11,000× g 离心30分钟,弃去上清液,重新分散2分钟以拉下剩余的上清液。
      注意:第二次将管子放在转子中以与第一个将颗粒保持在相同位置的相同方向,因此,使其更容易看到。
    5. 将噬菌体沉淀轻轻重悬在每块蛋白质1mL的PBT中。对于四种蛋白质,将沉淀重悬于4mL PBT中。
      注意:尽量不要触摸颗粒,也不要引入气泡。
  4. 向目标蛋白显示噬菌体。
    1. 可选对照:向对照板中的每个包衣孔中加入100μL噬菌体文库。在室温(~20-25°C)下孵育1小时,300rpm轨道振荡,并将库从控制板转移到目标板。跳过步骤 4.4.2。
    2. 如步骤4.2.1中所述,从靶板中取出PB缓冲液,并向每个包被孔中加入100μL噬菌体文库。
    3. 在室温(〜20-25°C)下孵育1小时,300rpm轨道振荡。
  5. 洗脱圆形一个噬菌体。
    1. 除去噬菌体库并用PT缓冲液洗涤包被的孔四次。倒置盘子,然后轻拍纸巾以除去最后一滴。
      注意:如果将多个靶蛋白包被涂在一个板上,请尝试最小化孔之间所有后续溶液的流量。
    2. 向每个包被孔中加入100μL0.1M HCl,并在室温下孵育5分钟,300rpm轨道振荡。
    3. 通过向每个包被孔中加入12.5μL的1 M Tris-HCl(pH 11)来中和pH。
    4. 将来自所有8个孔的洗脱噬菌体汇集到单个1.5mL微量离心管中。在转移过程中上下移液,使溶液均匀,并从孔中吸出所有液体。
    5. 向合并的洗脱噬菌体中加入10%BSA,终浓度为1%。对于950μL的典型第一轮洗脱体积,加入95μL的10%BSA。储存在4°C。 这是第一轮输出。

5. 为后续选拔做准备

  1. 准备种子培养物,用于培养噬菌体输入,以便进行下一轮选择,如步骤3.1所示。
  2. 按照步骤3.2中的步骤3.2,在板上涂上第三轮选择,并进行如下所述的更改。
    1. 在96孔结合板中,每个蛋白质仅涂覆四孔。使用"圆形2/3"或"圆形4/5"管的一半内容物进行适当的圆形。根据需要稀释这些管的内容物,以避免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3. 为下一轮选择准备噬菌体输入。
    1. 使用步骤4.5.5的一半输出来接种步骤4.1中的3mL中对数相细胞。对于典型的第一轮输出,接种500μL的输出。
    2. 在37°C下孵育30分钟,200rpm轨道振荡。
    3. 将M13K07辅助噬菌体加入1 x 1010 PFU / mL的终浓度。
    4. 在37°C下孵育1小时,200rpm的轨道振荡。
    5. 将整个3 mL培养物转移到30 mL 2YT / carb / kan中。在37°C下生长过夜,200rpm轨道振荡。
    6. 第二天,将培养物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并在4°C下以11,000× g 离心10分钟以沉淀细胞。
    7. 将上清液倒入新的50 mL离心管中,与8 mL PEG / NaCl混合并在冰上孵育10分钟。
    8. 在4°C下以11,000× g 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再次离心2分钟。
      注意:第二次将管子放在转子中以与第一个将颗粒保持在相同位置的相同方向,因此,使其更容易看到。
    9. 将噬菌体沉淀重悬于800μLPBT中,使其完全均匀且不可见团块。
    10. 将噬菌体溶液转移到1.5mL微量离心管中,并在4°C下以16,200× g 离心4分钟以沉淀碎片。
    11. 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微量离心管中。这是下一轮选择的输入。
  4. 可选:滴定输入和输出溶液。
    1. 使用500μL 大肠杆菌 种子培养物接种5mL2YT / tet,并在37°C下孵育,200rpm轨道振荡,直到细菌处于中间对数阶段(OD600Equation 1 0.6 - 0.8)。这大约需要1小时。
    2. 将噬菌体输入/输出溶液稀释至PBS中的10-3 -10-5,并将每次稀释的10μL加入90μL培养细胞中。
      注意:立即使用稀释的噬菌体溶液,因为噬菌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到管中,并且转化可能会产生假阴性。
    3. 在37°C下孵育20分钟,200rpm轨道振荡。
    4. 在单独的LB /碳水化合物板上板上板5μL。
      注意:电镀量取决于之前的结果/个人喜好。

6. 后续选拔

  1. 分别按照步骤3和4中的准备工作执行所有后续回合,并在下面注明差异。
    1. 使用上一轮中产生的输入作为噬菌体源而不是文库。每个目标蛋白涂覆4孔,从上一轮获得的100μL噬菌体输入。将剩余的噬菌体输入储存在4°C。
    2. 使4.5.1中的洗涤步骤在每一轮选择中更加严格。第一轮需要洗涤4次,第二轮需要6次,第三轮需要8次,第四轮和第五轮都需要洗涤10次。
    3. 与第一轮相比,减少了一些体积,因为后续的几轮只涂了四口井而不是八口井。例如,在步骤4.5.5中,仅向噬菌体输出中加入45μL的10%BSA,而在步骤5.3.1中,仅使用250μL噬菌体输出用于接种细胞。

7. 选型后处理和噬菌体分离

  1. 滴定第四轮和第五轮的输入和输出溶液。
    1. 如果在步骤5.4中尚未完成,请按照相同的步骤滴定第四轮和第五轮噬菌体输出,理想情况下,在几个板上产生30-300个菌落的范围。
  2. 培养和分离噬菌体。
    1. 将450μL2YT / carb / M13K07等分到96迷你管培养箱的每个管中。
    2. 从步骤7.1的任何板中挑选分离良好的菌落,以接种每个管。
      注意:框的上半部分用于第四轮输出,下半部分用于第五轮输出。
    3. 在37°C下孵育过夜,200rpm的轨道振荡。
    4. 在4°C下以1,200× g 离心10分钟。
    5. 将尽可能多的上清液转移到新的96迷你管培养箱中,而不会干扰细胞沉淀并丢弃旧的。储存在4°C。
    6. 从新盒子中,将100μL从每个管转移到所有孔中含有100μL50%甘油的96孔非结合板中。充分混合并储存在-80°C作为备用储备。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噬菌体展示产生的粘合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验证和分析。建议首先使用引物对噬菌体进行测序,引物位于噬菌体文库中多样化插入片段的两侧。理想的噬菌体展示实验将显示对多个序列的明显偏倚(图1)。其他序列也将存在,但计数较低,更多地显示为背景噪声。在提供的示例中,在泛素变体(UbV)和野生型UBE4B之间进行噬菌体显示时,存在对序列#1-4的特别偏倚。提供了一个用于组织和分析排序文件的示例 Python 脚本("phageDisplaySeqAnalysis.py")。为了证实结合剂的重要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用作与野生型靶蛋白,突变靶蛋白以及脱靶蛋白相对结合亲和力的快速测量(图1)。新结合剂与新结合剂所基于的野生型结合蛋白之间的结合亲和力的差异可以通过将结合剂的ELISA吸光度归一化为野生型蛋白(未显示)或其他显示与靶蛋白没有明显结合的蛋白质的吸光度来确定(图1)。这个例子证明了富集序列对靶蛋白具有更高结合亲和力的趋势。提供了一个用于组织和分析排序文件的示例 Python 脚本("phageDisplayElisaAnalysis.py")。此外,还提供了专门用于分析UbV结果的示例Python脚本("phageDisplayUbvAnalysis.py")。理想情况下,数量较多的结合剂序列将比数量较少的序列具有更高的相对结合亲和力,后者可能是背景噪声。不稳定的粘合剂数量可能很少,但通过ELISA表现出明显的结合。应进一步研究这些粘合剂,以确定ELISA评分是否是伪影,或者它们是否确实是值得进一步表征的粘合剂。

Figure 1
图1:泛素变体(UbV)选择相对于UBE4B的代表性结果。A)UbV按从高到低的频率(计数)排序。序列代表UbV中具有所有随机残基(具体为残基2,4,6,8-12,14,42,44,46-49,62-64,66,68和70-78)的UbV中多样化的泛素区域。所有ELISA吸光度均根据96个平均BSA ELISA评分和96个平均GST ELISA评分进行标准化。深绿色表示更强的相对结合。GST被列为非特异性结合的对照,因为目标蛋白是GST标记的。(B) 面板A中ELISA结果的图形摘要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放大版本。

Figure 2
图 2.执行噬菌体显示的建议步骤顺序。 虚线表示结转到第二天或前一天的流程。第三轮之后的所有后续回合都与第三轮类似,但不包括第五轮,除非进行更多回合,否则不需要噬菌体输入准备。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放大版本。

Figure 3
图 3.建议用于设置噬菌体展示实验的实验室器具和标签。 协议中指明了目的和相关步骤。R:圆形;I:输入;O:输出。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放大版本。

Figure 4
图 4.噬菌体展示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微丸的外观。 噬菌体库沉淀表现为沿管侧面的条纹,可以重新分散以将沉淀集中在管的底部。噬菌体输入微丸和碎屑微丸看起来更典型。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放大版本。

Python Scripts.请点击此处下载此文件。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如步骤2.1(蛋白质制备)中所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蛋白质浓度,并且每种方法都将基于用于噬菌体显示的特定靶蛋白具有独特的优缺点。以前已经提供了流行方法的详细描述和协议的来源11

使用上一轮噬菌体展示保留的噬菌体作为后续一轮的输入,通过逐渐去除结合微弱、瞬时或偶然结合的粘结剂来丰富良好的粘结剂。到第四轮和第五轮,理想情况下,将明显偏向于一组小而特定的肽序列,从而证明目标蛋白的结合偏好。

此协议已针对与 UbV 库一起使用进行了优化。虽然这些步骤通常可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文库(例如,肽、抗体等),但它们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非UbV文库。如步骤4.3.1所述,在进行噬菌体展示之前,应了解文库多样性和浓度。有关如何确定这些库属性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用于创建此过程中使用的 UbV 库的协议12

噬菌体展示结果可以非常清晰,并呈现明显的候选粘合剂以进行进一步的表征。例如,通过ELISA测量的既高度频繁又具有显着更高结合的粘合剂是进一步研究的明确候选者。然而,当特定粘合剂的频率与ELISA数据不成正相关时,这可能会在如何挑选出有趣的粘合剂方面产生一些混乱。在提供的示例(图1)中,建议选择最常见的粘合剂的组合,即使它们具有低结合亲和力,以及具有较高结合亲和力的组合,即使它们看起来不常见。由于噬菌体显示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具有高ELISA评分的不常见粘合剂可能不那么常见,这将对它们在最终数据中的患病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这些值得研究,就像高度频繁的粘合剂一样。

分离的噬菌体溶液很容易被污染。建议使用位于多样化肽区域两侧的引物尽快进行DNA测序。另一个典型的显示后分析是对结合剂及其靶蛋白进行ELISA。此外,ELISA可以使用其靶蛋白的结合剂和突变/截断版本进行,这可以粗略地了解其可能的结合模式。非常重要的是要注意,噬菌体溶液应该在任何实验中使用之前充分混合,如果它们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噬菌体可以吸附到管壁或沉降出溶液,并可能产生假阴性。

执行此过程的最省时的方法如图 2 所示。从每一轮开始,准备培养噬菌体投入所需的细菌培养物,以便第二天的后续一轮。当这种培养物生长时,涂层板可能会被阻塞。当板被阻塞时,可以准备文库(用于第一轮)或可以准备噬菌体输入(用于后续轮次)。在第四轮的当天,没有必要准备种子培养物,因此在第五轮的当天,除非打算进行五轮以上的选择,否则没有必要为下一轮的噬菌体输入做任何准备。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还提供了建议的实验室器具设置(图3)。此外,噬菌体沉淀并不总是不同的,因此提供了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沉淀外观的图片(图4)。

如果在为后续一轮准备输入物期间造粒噬菌体存在任何问题,则在培养新的噬菌体时可能需要停止实验一天。这些可以通过返回保存在管中的噬菌体来恢复,用于该轮次的输入。例如,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造粒第三轮显示所需的噬菌体,则可以返回包含400μL噬菌体输入的"R3I"管进行第三轮。如果用100μL包覆四个孔,则只能重复一次。

第四轮至第五轮的输出噬菌体滴度通常在106108 PFU / mL的范围内。如果滴定不感兴趣,只需存在足够的菌落来填充96管迷你培养箱就足以提供噬菌体多样性的准确表示,滴度不一定重要。然而,如果输出噬菌体的滴度较低并且需要更多的菌落,则可以通过重复步骤5.3来重扩噬菌体。从本质上讲,噬菌体可以通过采取所需选择轮次的输出,接种中间对数相细胞,添加辅助菌体和羧苄青霉素,培养过夜以及通过PEG沉淀收获噬菌体来重新扩充,如前所述。

其他显示方法确实存在,并且每种方法相对于噬菌体显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体内显示方法,如细胞表面显示,可以增加适当蛋白质折叠的可能性,并允许翻译后修饰发生;然而,这些方法受到必须使用相当小的文库大小13 和多价表达蛋白质的限制。多价表达引入了干扰和掩盖肽内在亲和力的亲和作用,这在产生新型粘合剂时更令人感兴趣。噬菌体展示避免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已经适应了单价展示,从而有助于选择具有真正改进的亲和力的粘合剂141516。其他体外显示方法同样不受体内显示方法局限性的阻碍,但存在其独特的挑战。例如,核糖体显示可用于探测更大的文库(1013-1417,然而,选择的输出是mRNA分子的形式,其本质上不如噬菌体显示器的噬菌体封装DNA输出稳定18。其他体外显示方法,如mRNA / cDNA显示,基于顺式活性的显示(CIS)和共价抗体显示(CAD)已经证明了效率,稳定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1920212223

噬菌体展示本身受到细菌转化效率限制的文库大小的限制,并且不允许具有干扰噬菌体/细菌生长的序列的文库16,但通常,这些限制可以忽略不计,噬菌体展示已成功产生靶蛋白的高度特异性和强效结合剂25102425.这不仅可以用于医学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阐明蛋白质和酶的特征,并更多地了解重要生物学途径中涉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Acknowledgments

泛素变体技术是在Sachdev Sidhu博士(多伦多大学)的实验室中设计的。WZ目前是人类与微生物组计划的CIFAR Azrieli全球学者。这项研究由授予WZ的NSERC发现补助金(RGPIN-2019-05721)资助。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Axygen Mini Tube System (0.65 mL, sterile, 96/Rack, 10 Racks/pack) Fisher Scientific 14-222-198 Culturing phage outputs after phage display.
BD Difco Dehydrated Culture Media: LB Broth, Miller (Luria-Bertani) Fisher Scientific DF0446-17-3 Preparing plates for titering.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Fraction V BioShop Canada ALB001 Buffer component.
Carbenicillin disodium salt 89.0-100.5% anhydrous Millipore-Sigma C1389-5G Culturing phagemid-infected cells.
Compact Digital Microplate Shaker Fisher Scientific 11-676-337 Shaking plates during incubation with the phage library.
Corning Microplate Aluminum Sealing Tape Fisher Scientific 07-200-684 Sealing phage glycerol stocks.
Dehydrated Agar Fisher Scientific DF0140-01-0 Preparing plates for titering.
DS-11 Spectrophotometer/Fluorometer DeNovix DS-11 FX+ Protein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Greiner Bio-One CellStar 96-Well, Non-Treated, U-Shaped-Bottom Microplate Fisher Scientific 7000133 Storing phage glycerol stocks.
Hydrochloric Acid Fisher Scientific A144-500 Phage elution.
Invitrogen One Shot OmniMAX 2 T1R Chemically Competent E. coli Fisher Scientific C854003 Bacterial strain for phage infection.
Kanamycin Sulfate Fisher Scientific AAJ1792406 Culturing M13K07 helper phage-infected cells.
M13KO7 Helper Phage New England Biolabs  N0315S Permit phagemid packing and secretion.
MaxQ 4000 Benchtop Orbital Shaker Fisher Scientific 11-676-076 Bacterial cell culture.
Nunc MaxiSorp 96 well microplate, flat bottom Life Technologies 44-2404-21 Immobilizing protein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10X Solution Fisher Scientific BP3994 Buffer component/phage resuspension medium.
Polyester Films for ELISA and Incubation VWR 60941-120 Covering the microplates during incubation.
Polyethylene Glycol 8000 (PEG) Fisher Scientific BP233-1 Phage precipitation.
Sodium chloride Millipore-Sigma S3014 Phage precipitation.
Sterile Plastic Culture Tubes: Translucent Polypropylene Fisher Scientific 14-956-1D Culturing phage inputs.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Fisher Scientific BP912-100 Culturing E. coli OmniMax cells.
Tris Base Fisher Scientific BP1525 Neutralizing eluted phage solution.
Tryptone Powder Fisher Scientific BP1421-2 Cell growth media component.
Tween 20 Fisher Scientific BP337500 Buffer component.
Yeast Extract Fisher Scientific BP1422-2 Cell growth media component.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Karlsson, O. A., et al. Design of a PDZbody, a bivalent binder of the E6 protein from human papillomavirus. Scientific Reports. 5 (1), 9382 (2015).
  2. Veggiani, G., et al. Engineered SH2 domains with tailored specificities and enhanced affinities for phosphoproteome analysis. Protein Science. 28 (2), 403-413 (2019).
  3. Kaneko, T., et al. Superbinder SH2 domains act as antagonists of cell signaling. Science Signaling. 5 (243), (2012).
  4. Wiechmann, S., et al. Site-specific inhibition of the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UMO)-conjugating enzyme Ubc9 selectively impairs SUMO chain formatio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92 (37), 15340-15351 (2017).
  5. Ernst, A., et al. A strategy for modulation of enzymes in the ubiquitin system. Science. 339 (6119), 590-595 (2013).
  6. Zhang, W., et al.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pathogenic viruses by engineered ubiquitin variants. PLOS Pathogens. 13 (5), 1006372 (2017).
  7. Zhang, W., et al. System-wide modulation of HECT E3 ligases with selective ubiquitin variant probes. Molecular Cell. 62 (1), 121-136 (2016).
  8. Gabrielsen, M., et al. A general strategy for discovery of inhibitors and activators of RING and U-box E3 ligases with ubiquitin variants. Molecular Cell. 68 (2), 456-470 (2017).
  9. Brown, N. G., et al. Dual RING E3 architectures regulate multiubiquitination and ubiquitin chain elongation by APC/C. Cell. 165 (6), 1440-1453 (2016).
  10. Gorelik, M., et al. Inhibition of SCF ubiquitin ligases by engineered ubiquitin variants that target the Cul1 binding site on the Skp1-F-box interfa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 (13), 3527-3532 (2016).
  11. Goldring, J. P. D. Protein quantificat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protein concentration prior to electrophoresis.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869, 29-35 (2012).
  12. Zhang, W., Sidhu, S. S. Generating intracellular modulators of E3 ligases and deubiquitinases from phage-displayed ubiquitin variant libraries. The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Methods and Protocols. 1844, 101-119 (2018).
  13. Sheehan, J., Marasco, W. A. Phage and yeast display. Microbiology Spectrum. 3 (1), 1-17 (2015).
  14. Lowman, H. B., Wells, J. A. Monovalent phage display: A method for selecting variant proteins from random libraries. Methods. 3 (3), 205-216 (1991).
  15. Lowman, H. B., Bass, S. H., Simpson, N., Wells, J. A. Selecting high-affinity binding proteins by monovalent phage display. Biochemistry. 30 (45), 1-7 (1991).
  16. Beaber, J. W., Tam, E. M., Lao, L. S., Rondon, I. J. A new helper phage for improved monovalent display of Fab molecules.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376 (1-2), 46-54 (2012).
  17. Galán, A., et al. Library-based display technologies: where do we stand. Molecular BioSystems. 12 (8), 2342-2358 (2016).
  18. Huang, S., et al. Ribosome display and selection of 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 effectively inhibit growth and progression of microspheres in vitro and in vivo. Cancer Science. 109 (5), 1503-1512 (2018).
  19. Yamaguchi, J., et al. cDNA display: a novel screening method for functional disulfide-rich peptides by solid-phase synthesis and stabilization of mRNA-protein fus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7 (16), 1-13 (2009).
  20. Mochizuki, Y., Kumachi, S., Nishigaki, K., Nemoto, N. Increasing the library size in cDNA display by optimizing purification procedures. Biological Procedures Online. 15 (1), 1-5 (2013).
  21. Odegrip, R., et al. CIS display: In vitro selection of peptides from libraries of protein-DNA complex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1 (9), 2806-2810 (2004).
  22. Reiersen, H., et al. Covalent antibody display--an in vitro antibody-DNA library selection system.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3 (1), 1-9 (2005).
  23. Houlihan, G., Gatti-Lafranconi, P., Lowe, D., Hollfelder, F. Directed evolution of anti-HER2 DARPins by SNAP display reveals stability/function trade-offs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election. 28 (9), 269-279 (2015).
  24. Zhang, W., et al. Gene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intracellular ubiquitin variant inhibitors for USP7 and USP10.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429 (22), 3546-3560 (2017).
  25. Teyra, J.,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ubiquitin variant inhibitors of USP15. Structure. 27 (4), 590-605 (2019).

Tags

生物化学,第174期,
使用噬菌体显示开发用于E3连接酶的泛素变体调节剂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Roscow, O., Zhang, W. Using PhageMore

Roscow, O., Zhang, W. Using Phage Display to Develop Ubiquitin Variant Modulators for E3 Ligases. J. Vis. Exp. (174), e62950, doi:10.3791/62950 (2021).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