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Medicine

皮内微透析:研究人类微血管功能障碍新机制的方法

Published: July 21, 2023 doi: 10.3791/65579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Summary

皮内微透析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研究健康和疾病中的微血管功能。该技术可利用剂量反应和局部加热方案来探索皮肤循环中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的机制。

Abstract

皮肤脉管系统是一种可触及的组织,可用于评估人体的微血管功能。皮内微透析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研究皮肤循环中血管平滑肌和内皮功能的机制。该技术允许对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进行药理学解剖,其指标是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减少,这是心血管疾病发展风险的指标。在这种技术中,将微透析探针放置在皮肤的真皮层中,并在探头上放置带有激光多普勒血流探头的局部加热装置以测量红细胞通量。通过直接加热施加夹紧或刺激局部皮肤温度,并通过探针灌注药理学试剂以刺激或抑制细胞内信号通路,以诱导血管舒张或血管收缩或询问感兴趣的机制(辅助因子、抗氧化剂等)。对皮肤血管电导进行量化,并描述疾病状态下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

Introduction

心血管疾病 (CVD) 是美国的主要死因1.高血压 (HTN) 是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估计影响超过 ~50% 的美国人口2。高血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或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例如多囊肾病和/或内分泌失调(继发性高血压)。HTN 病因的广泛性使得对 HTN 观察到的潜在机制和终末器官损伤的研究变得复杂。需要对与 HTN 相关的终末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学采取多样化和新颖的研究方法。

CVD 最早的病理体征之一是内皮功能障碍,其特征是一氧化氮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受损 3,4,5。血流介导的扩张是用于量化与 CVD 相关的内皮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但微血管床中的内皮功能障碍既可以独立于大导管动脉,也可以先于大导管动脉 6,7,8。此外,阻力小动脉比导管动脉更直接地作用于局部组织,并且更直接地控制富氧血液的输送。微血管功能可预测不良心血管无事件生存期 9,10,11。皮肤微血管系统是一种可触及的血管床,可用于检查对生理和药理血管收缩或血管舒张刺激的反应。皮内微透析是一种微创技术,其目的是通过靶向药理学解剖研究皮肤微血管系统中血管平滑肌和内皮功能的机制。这种方法与其他技术形成鲜明对比,例如闭塞后反应性充血,它不允许药理学解剖,离子电渗疗法允许药理学递送,但其作用机制不太精确(详见其他部分12)。

开发和使用这种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在别处进行了广泛的审查13.这种方法最初是为啮齿动物的神经学研究而开发的,然后首先应用于人类,从体温调节的角度研究活动性血管舒张的机制。在 1990 年代后期,这种方法被用于检查有关皮肤局部加热的神经和内皮机制。从那时起,该技术已被用于研究皮肤中的许多神经血管信号传导机制。

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小组和其他人研究了几种临床人群微血管系统中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血脂异常、原发性衰老、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子痫、重度抑郁症141516171819 和高血压20,2122,23,24.例如,先前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有正常血压妊娠史的女性相比,有先兆子痫病史的血压正常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皮肤循环中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减少20。在另一项研究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在微血管系统中表现出血管紧张素 II 敏感性增加21,并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慢性巯基供体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硫化氢和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22。Wong 等人 23 在高血压前期成人中发现感觉介导和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受损,这与我们发现的内皮功能障碍随着 HTN 分期的增加而进展相吻合,如 2017 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24 所分类。

皮内微透析技术可以对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微血管功能进行严格控制的机制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描述我们小组和其他人应用的皮内微透析技术。我们详细介绍了用乙酰胆碱 (ACh) 对内皮进行药理刺激的程序,以检查剂量反应关系和使用 39 °C 或 42 °C 局部加热刺激方案对内源性 NO 产生的生理刺激。我们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代表性结果,并讨论了该技术产生的发现的临床意义。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在参与者招募之前,所有程序均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

1. 设备设置

  1. 打开局部加热装置和激光多普勒流量计。
    注意: 两者都应在数据收集之前根据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校准。激光多普勒流量计应连接到数据采集硬件,以 100 Hz (100 个样本/分钟)采样并在数据采集软件中连续记录。虽然可以使用其他数据采集硬件和软件,但为简单起见,其余指令反映了 PowerLab 硬件和 LabChart 软件功能。
  2. 打开 LabChart 软件文件。
    注意:应提前制作具有所需数据输入和连续数据收集功能的参考文件。每个激光多普勒和局部加热器应有一个面板,对应于每个微透析部位,并且面板应对应于数据采集硬件单元中的相应通道输入。

2. 微透析纤维放置

  1. 识别前臂腹侧皮肤的大而可见的血管,并用永久性记号笔指示它们(如有必要,使用止血带观察血管;识别深色皮肤中的血管可能需要更多地依赖触诊)。
  2. 使用甜菜碱拭子擦拭包含标记的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大部分。用酒精棉签擦去甜菜碱。用无菌布覆盖皮肤的消毒区域,并冰敷~5分钟以麻痹该区域。
  3. 取出冰块,将引出针(23 G,25 mm 长),斜面朝上,插入皮肤真皮层,深度为 2-3 mm(取决于个人皮肤厚度)。推进针头,小心留在真皮层,并从插入点离开皮肤~20毫米。
    注意:为了确认在皮肤中的正确放置深度,针头的形状应该是可见且易于触及的,但针头的颜色应该被隐藏。如果实验需要多个微透析探针,则需要将任何两个导引针相距 ≥2.5 厘米,并在插入微透析探针之前定位。探头不应放置在同一个主要容器上。
  4. 将针头留在原位,将探头(通过 鲁尔锁)连接到含有乳酸林格氏液的注射器。将探头的另一端穿过导引针,直到探针的半透膜靠近但仍在导引针开口之外。通过纤维缓慢灌注少量林格氏溶液,直到溶液明显地通过膜的孔隙灌注,以确认膜的完整性。
  5. 如果使用 Harvard Bioscience 微透析探头和导引针,请按照步骤 2.5.1-2.5.2 操作。
    1. 确认探针功能后,进一步通过导引针进给探针,直到膜完全包含在导引针内的皮肤真皮层中。
    2. 用手指将探头固定在针头近端的位置,然后从插入处向相反方向抽出针头。将纤维的外部部分粘在皮肤上,以防止在实验过程中半透膜移位。
  6. 如果使用生物分析系统微透析探头和导引针,请按照步骤 2.6.1-2.6.2 操作。
    1. 确认探头功能后,用一只手握住导引针的轮毂和微透析探头的远端部分,同时将针头与插入方向相反,将微透析探针移动到位。
    2. 根据需要调整探头,以确保半透膜完全埋在皮肤中。将外部纤维粘在皮肤上,以防止在实验过程中半透膜移位。

3.充血

  1. 在等待针头插入的充血反应消退(~60-90分钟)的同时,将一次性注射器放入微输液泵上的注射器支架托盘中。在充血期灌注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或载体溶液(实验药理剂溶解的溶液;2 μL/min)。
    注意:虽然在这个 ~60-90 分钟的阶段不能取下微透析探针,但参与者可以调整他们的身体位置或移动他们的手,或者可以从注射器上取下探头的鲁尔锁并用胶带固定在参与者的手臂上,让他们自由活动以短暂站立。一旦使用局部加热器和激光多普勒流量计 (LDF) 探头进行仪器检测,并且一旦开始收集数据,LDF 探头就无法移动。
  2. 当皮肤发红(这是对针头创伤的充血反应的指标)消退时, 通过 探针粘合盘将局部加热装置连接到覆盖半透膜的皮肤上,确保加热器的中心与微透析探针的路径对齐。
  3. 将LDF探头放入局部加热器中心的开口中,使激光直接垂直于皮肤表面。放置并固定 LDF 探针后,单击数据采集软件上的 开始 以连续记录和显示红细胞通量值(RBC 通量、灌注单位、PU)。如果充血完全消退,红细胞通量将稳定在 ~5-20 PU(LDF 探针下方血管的搏动可能反映在 PU 中与心跳相吻合的轻微抬高)。
  4. 将自动血压袖带放在未被仪器检测的受试者的手臂上。
  5. 将局部加热器设置为33°C,以将皮肤温度夹在热中性范围25内,从而消除热刺激影响的任何变化。要在数据采集软件中为连续记录添加注释以表示实验中的事件,请单击屏幕右上角的文本框,键入注释,选择应接收注释的通道,然后单击 添加

4. 乙酰胆碱剂量反应方案

  1. 一旦红细胞通量在33°C的局部热量下稳定下来,就开始收集基线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文件中通过注释 开始基线来区分。数据分析至少需要至少 5-10 分钟的稳定基线;如果需要,在数据收集的此时间点内随时重新启动基线,并在 LabChart 文件中标记此值。在基线的最后一分钟,收集血压测量值,并在 LabChart 文件中的注释中输入值。
  2. 在基线数据采集5-10分钟结束时,测量并记录基线血压,并将注释 结束基线 输入数据采集软件。
  3. 关闭微输液泵,将装满乳酸林格氏溶液的注射器换成装满最低浓度ACh(10-10 M)的注射器。
  4. 将新注射器固定到位,并在再次打开微输液泵之前确认液体通过探头末端灌注。在数据采集软件记录中输入注释 开始 −10
  5. 每种浓度的 ACh 将以 2 μL/min 灌注 5-10 分钟。在灌注的最后一分钟,对于每种浓度,测量并记录血压。一旦给定浓度的灌注时间结束,用下一个最高浓度更换注射器(例如,将10-10M ACh溶液换成10-9M ACh溶液),如步骤4.2-4.4所述。
  6. 灌注最终浓度的ACh(10-1M )后,立即用含有林格氏溶液的注射器替换ACh注射器,并将局部加热器温度提高到43°C。 一旦红细胞通量稳定,用硝普钠(28mM)代替林格氏溶液,以产生热诱导和药理学诱导的最大局部血管舒张。在这个最大血管舒张阶段每~3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
  7. 一旦出现最大红细胞通量平台(~5分钟稳定PU),结束实验。选择数据采集软件右下角 的停止 ,结束连续数据采集。

5. 局部供暖协议

  1. 一旦充血后红细胞通量稳定下来,就开始基线数据收集,并在数据采集软件文件中注明这一点。在基线的最后一分钟,收集血压测量值,并将注释中的值输入数据采集软件文件。
  2. 根据协议的需要,将局部加热器增加到 39 °C 或 42 °C(在讨论部分中解释)。
  3. 一旦红细胞通量因局部加热(~40-60 分钟加热)而趋于稳定,通过微透析探针灌注 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5 mM 溶解在林格氏溶液中;2 μL/min;NO 合酶抑制剂)。
  4. 一旦红细胞通量响应L-NAME(~15-25分钟的灌注)而趋于稳定,将局部加热器增加到43°C。
  5. 一旦红细胞通量在43°C下趋于稳定(~20-45分钟加热后出现~2-5分钟的平台期),通过微透析探针灌注硝普钠(28mM溶解在林格氏溶液中)。
  6. 一旦出现最大红细胞通量平台(~5分钟稳定PU),结束实验。选择数据采集软件右下角的 停止 以结束数据采集。

6. 取下微透析探头

  1. 实验结束后,使用一把手术剪刀剪断微透析探针。小心地从加热器上取下 LDF 探头,然后从皮肤上取下加热器。轻轻地取下将探针固定在皮肤上的胶带。
  2. 目视识别探头两侧的哪个穿刺部位形成了最小的血凝块。用较小的凝块切开靠近部位的探针部分,在皮肤外留下 ~1 英寸的探针未切开。
  3. 用酒精拭子清洁探针入口和出口部位周围的皮肤部分,以及留在凝结较少部位的~1长度的探针。
  4. 让酒精在皮肤上干燥。然后,抓住从穿刺部位延伸的探针部分,凝块较大,与凝血较少端的~1部分相对。慢慢地将探头拉向较大的血凝块。
  5. 将无菌纱布放在探头移除导致的任何出血上,并施加压力。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乙酰胆碱剂量反应方案

图1A 描绘了详细描述ACh剂量反应方案的示意图。 图1B 显示了一个受试者的标准化ACh剂量反应方案中红细胞通量值(灌注单位,PU;30 秒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代表性示踪。 图1C 显示了ACh剂量反应方案的原始数据文件。在原始数据文件中保留了额外的基线测量值,但仅使用了 ~10 分钟的基线进行数据分析。

在充血消退和稳定的红细胞通量 5 分钟后,可以开始 10 分钟的基线数据收集。基线被描述为一条相对稳定的水平红细胞通量线,其中任何偏差原因(例如,运动伪影、探头调整)都应记录为数据采集软件注释,用于分析目的。剂量反应方案遵循基线期,每次剂量必须更换注射器,从 10-10 M 到 10-1 M ACh。在开始每次剂量的5-10分钟灌注之前,必须确保药理剂已完全灌注通过纤维的长度。在数据采集软件中,由于灌注,红细胞通量最初会上升,但这不包括在分析中,因为该浓度的 5 分钟数据收集尚未开始。一旦开始灌注,红细胞通量将持续增加至峰值,然后稳步下降。这种对药理学药物的曲线反应将在整个方案中复制,但随着 ACh 浓度的增加,RBC 通量将相对较大。ACh浓度越低,曲线响应可能不那么突出。非最佳红细胞通量的例子包括:1)非曲线反应,其中红细胞通量不增加并保持稳定,或2)增加ACh浓度对红细胞通量的影响最小,其中红细胞通量不会随着ACh的每个浓度而相对增加。这取决于研究问题和正在测试的临床队列。

在ACh的最终浓度之后,灌注乳酸林格氏菌,并将局部加热器增加到43°C。 在此阶段,必须在灌注硝普钠之前获得平台期。这可能需要长达 ~45 分钟的时间,具体取决于先前灌注的药物。此阶段不包括在分析中。一旦获得平台5分钟,将硝普钠灌注以产生最大的局部血管舒张。这种最大的局部血管舒张被描述为红细胞通量的升高,其中灌注 ~20 分钟后获得平台,或者红细胞通量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立即下降。一旦硝普钠达到平台期或红细胞通量下降,该方案就完成了。非最佳红细胞通量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在方案的不同阶段(例如,在剂量反应方案期间)而不是在最大局部血管舒张期间获得的最高红细胞通量值。

乙酰胆碱剂量反应方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

为了量化 NO 对 ACh 反应对皮肤血流的贡献,NG-硝基-l-精氨酸甲酯 (L-NAME),一种 NO 合酶抑制剂,通过额外的纤维与 ACh 组合灌注。 图2A 描绘了详细描述使用L-NAME的ACh剂量反应方案的示意图。 图 2B 显示了 L-NAME 随时间推移对一名受试者的标准化 ACh 剂量反应方案的 RBC 通量(30 秒平均值)的代表性示踪。 图2C 显示了具有L-NAME的ACh剂量反应方案的原始数据文件。在原始数据文件中保留了额外的基线测量值,但仅使用了 ~10 分钟的基线进行数据分析。

在充血消退、红细胞通量稳定 5 分钟以及有足够的时间完全阻断感兴趣的酶途径(例如,NO 合酶)和/或提供足够浓度的辅助因子后,可以开始 10 分钟的基线数据收集(描述为相对稳定的水平线)。剂量反应方案遵循基线,并且必须更换注射器,每次剂量从 1010 M 到 101 M ACh,使用 NO 合酶抑制剂(例如,15 mM L-NAME)。在NO合酶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曲线反应在ACh浓度较高之前不能很好地复制。与没有 NO 合酶抑制的位点相比,将观察到相对较低的红细胞通量。与没有 NO 合酶抑制的条件相比,非最佳红细胞通量的一个常见例子是 NO 合酶抑制,导致更高的红细胞通量。这表示协议已失败。

在灌注最终浓度的ACh后,灌注乳酸林格氏菌,并将局部加热器增加到43°C。 在此阶段,应在灌注硝普钠之前获得平台期。此阶段不包括在分析中。一旦获得平台5分钟,就灌注硝普钠,产生最大的局部血管舒张。在最大局部血管舒张期间,由于先前的 NO 合酶抑制,红细胞通量将呈指数级上升。灌注 ~20 分钟后将获得平台期,或者红细胞通量将达到其绝对峰值并立即下降。一旦硝普钠达到平台期或红细胞通量下降,该方案就完成了。非最佳红细胞通量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在方案的不同阶段(例如,在剂量反应方案期间)而不是在最大局部血管舒张期间获得最高的红细胞通量值。

当地供暖协议

图3A 描绘了详细描述局部加热协议的示意图。 图 3B 说明了一个受试者的标准化局部加热方案的 RBC 通量(30 秒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代表性迹线。 图3C 显示了本地加热协议的原始数据文件。在充血消退和稳定的红细胞通量 5 分钟后,可以开始 10 分钟的基线数据收集(描述为相对稳定的水平线)。局部加热器设置为 39 °C 或 42 °C,RBC 通量中将出现初始峰值和最低点响应。为了量化 NO 对局部热刺激响应的皮肤血流的贡献,在红细胞通量达到稳定稳定后灌注 L-NAME。红细胞通量将迅速下降,直到它响应 L-NAME 达到新的平台。在稳定的红细胞通量值5分钟后,灌注乳酸林格氏症,并将局部加热器增加至43°C。 加热将在红细胞通量中产生额外的峰值和最低点响应。在这个阶段,必须确保在灌注硝普钠之前已经获得平台期。此阶段不包括在分析中。为了诱导局部最大血管舒张,灌注硝普钠,红细胞通量会迅速增加。一旦观察到对硝普钠的反应出现平稳期或红细胞通量下降,该方案就完成了。

Figure 1
图 1:乙酰胆碱 (ACh) 剂量反应方案。A) ACh 剂量反应方案示意图。(B) ACh 剂量反应方案的代表性追踪(30 秒平均值)。(C) ACh 剂量反应方案的原始数据。在原始数据文件中保留了额外的基线测量值,以证明稳定前的波动,但仅使用了~10分钟的稳定静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2
图 2:具有一氧化氮 (NO) 合酶抑制的 ACh 剂量反应方案。A) 具有 NO 合酶抑制的 ACh 剂量反应方案示意图。(B) 具有 NO 合酶抑制的 ACh 剂量反应方案的代表性示踪。(C) 具有 NO 合酶抑制的 ACh 剂量反应方案的原始数据。在原始数据文件中保留了额外的基线测量值,以证明稳定前的波动,但仅使用了~10分钟的稳定静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Figure 3
图 3:局部加热协议。A) 局部加热协议示意图。(B) 对当地供暖协议的代表性追踪。(C) 当地供暖协议的原始数据。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皮内微透析技术是人体血管研究中的通用工具。研究人员可能会改变协议以进一步多样化其应用。例如,我们描述了 ACh 剂量反应方案,但其他对血管收缩或血管舒缩张力机制的研究,而不是单独的血管舒张力,利用了去甲肾上腺素或硝普钠剂量反应方法 26,27,28,29,30,31。其他血管舒张介质,如薄荷醇或氯化间氯,也被用于剂量反应方案31,32。与局部加热方案相比,剂量反应方案作为血管功能的药理学评估是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机制技术,可以分离特定的信号传导机制,因为它消除了对热刺激的交感神经反应的变化。然而,局部加热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它使用生理刺激通过神经源性和内皮依赖性机制诱导血管舒张。在 39 °C 或 42 °C 局部加热方案之间进行选择时,考虑感兴趣的机制也很重要。39 °C 方案被认为可以更好地分离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而 42 °C 方案允许研究 NO 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内皮衍生的超极化因子介导的血管舒张33,34。此外,响应 42 °C 局部加热的 CVC 增加往往更稳健(即达到更高的 %CVC最大34)。然而,当使用新药物来询问特定的信号通路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方法来评估辅助因子的功效(即完全阻断)和/或饱和浓度。

内皮功能通常使用血流介导的扩张技术进行测量,但微血管床中的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发生在大导管动脉的内皮功能障碍之前或独立于内皮功能障碍,尤其是在 HTN 6,7,8 等病理中。此外,血流介导的扩张技术不允许在脱离全身效应的情况下对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进行药理学解剖。其他研究微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如离子电渗疗法或闭塞后反应性充血,无法通过药物干预精确靶向内皮功能的机制12。因此,皮内微透析独特地允许对血管功能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其使用与血流介导的扩张结果一起,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全身血管功能图景。

无论使用哪种皮内微透析方法,都必须采取某些预防措施来确保反应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虽然可以调整实验方案的细节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但微透析探头的精确放置绝对至关重要。必须注意将探针插入真皮,并避免皮肤上较大的可见或可触及的血管。刺穿这些血管将导致异常低的灌注单位值;在这种情况下,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将测量血肿的形成,而不是红细胞通过完整血管的流动。在此之后,该协议的下一个最关键的步骤是解决对针刺的充血反应。如果不允许充血反应完全消退,则在整个基线和方案的早期部分记录的灌注单位将大于真实的静息值。如果允许足够的恢复时间,但灌注单元仍然异常高,则可能需要在开始基线数据收集阶段之前重新校准探针。

皮内微透析技术的一个局限性是它不能特异性分离组织类型来评估血管信号通路。由于皮肤血管无法在 体内解剖和观察,因此无法确保微透析探针的半透部分紧邻感兴趣的组织(例如血管内皮)。因此,从该技术获得的结果代表了人体生理学的综合性质,并提供了对内皮、血管平滑肌和神经对局部血流影响的集体功能的见解。然而,如果使用局部加热方案,允许红细胞通量在最初热量增加到 39 °C 或 42 °C 时达到平台,则允许轴突反射对热的消退,然后允许主要由内皮介导的反应,如其他地方所述35。该技术的另一个局限性是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作为皮肤血流的指标。激光多普勒血流法可量化红细胞通量,而红细胞通量不考虑血管直径的变化(即微血管系统的扩张),而这对于量化绝对流量是必要的。它可能对参与者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差异敏感36.皮内微透析的未来应用可能包括量化绝对微血管血流量的技术。例如,最近开发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允许使用皮肤微血管系统的三维成像来量化血管直径13。皮内微透析技术在极少数但重要的情况下是禁忌的,包括但不限于患有皮肤病的参与者、对此处描述的物质过敏的参与者、患有严重锥虫恐惧症的参与者以及纹身覆盖前臂整个腹侧的参与者(但该区域的小纹身并不排斥)。

微透析方法在帮助分离和描述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这使其有利于研究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病因。在方案优化之后,该技术可以评估新型 CVD 治疗的疗效。此外,皮内微透析提供了一种评估假设无关药物治疗的脱靶效应的方法,使其成为为更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信息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总而言之,这项技术是微血管研究的宝贵资产。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什么可披露的。

Acknowledgments

没有。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1 mL syringes BD Syringes 302100
Acetlycholin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1424511 Pilot data collected in our lab indicate drying acetylcholine increases variability of CVC response; do not dry, store in desiccator
Alcohol swabs Mckesson 191089
Baby Bee Syringe Drive Bioanalytical Systems, Incorporated MD-1001 In this study the optional 3-syringe bracket (catalg number MD-1002) was utilized
CMA 30 Linear Microdialysis Probes Harvard Apparatus CMA8010460
Connex Spot Monitor WelchAllyn 74CT-B automat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
Hive Syringe Pump Controller Bioanalytical Systems, Incorporated MD-1020 Controls up to 4 Baby Bee Syringe Drives
LabChart 8 AD Instruments **PowerLab hardware and LabChart software must be compatible versions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Avantor (VWR) 76313-478
Laser Doppler Blood FlowMeter Moor Instruments MoorVMS-LDF
Laser Doppler probe calibration kit Moor Instruments CAL
Laser Doppler VP12 probe Moor Instruments VP12
Linear Microdialysis Probes Bioanalytical Systems, Inc. MD-2000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Sigma Aldrich 483125-M L-NAME
Povidone-iodine / betadine Dynarex 1202
PowerLab C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D Instruments PLC01 **
PowerLab C Instrument Interface AD Instruments PLCI1 **
Probe adhesive discs Moor Instruments attach local heating unit to skin
Skin Heater Controller Moor Instruments moorVMS-HEAT 1.3
Small heating probe Moor Instruments VHP2
Sterile drapes Halyard 89731
Sterile gauze Dukal Corporation 2085
Sterile surgical gloves Esteem Cardinal Health 8856N catalogue number followed by the initials of the glove size, then the letter "B" (e.g., 8856NMB for medium)
Surgical scissors Cole-Parmer UX-06287-26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Xu, J. Q., Murphy, S. L., Kochanek, K. D., Arias, E.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 NCHS Data Brief. 456, (2022).
  2. Tsao, C. W.,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3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47 (8), e93 (2023).
  3. Cohuet, G., Struijker-Boudier, H. Mechanisms of target organ damage caused by hypertension: Therapeutic potenti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11 (1), 81-98 (2006).
  4. Park, K. H., Park, W. J.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30 (9), 1213-1225 (2015).
  5. Levy, B. I., Ambrosio, G., Pries, A. R., Struijker-Boudier, H. A. Microcirculation in hypertension: a new target for treatment. Circulation. 104 (6), 735-740 (2001).
  6. Sara, J. D., et al. Prevalence of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8 (11), 1445-1453 (2015).
  7. Weis, M., Hartmann, A., Olbrich, H. G., Hör, G., Zeiher, A. 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flow reserve 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cardiac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antation. 65 (1), 103-108 (1998).
  8. Rossi, M., et al. Investigation of skin vasoreactivity and blood flow oscillation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Effect of short-term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9 (8), 1569-1576 (2011).
  9. Pepine, C. J., et al. Coronary microvascular reactivity to adenosine predicts adverse outcome in women evaluated for suspected ischemia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WISE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5 (25), 2825-2832 (2010).
  10. Matsuda,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scordant changes in fractional and coronary flow reserve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5 (12), e004400 (2016).
  11. Gupta, A., et al. Integrated noninvasive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coronary circulatory function and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36 (24), 2325-2336 (2017).
  12. Roustit, M., Cracowski, J. L.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 and neurovascular function in human skin microcirculation.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34 (7), 373-384 (2013).
  13. Low, D. A., Jones, H., Cable, N. T., Alexander, L. M., Kenney, W. L. Historical reviews of the assessment of huma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terro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of skin blood flow.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20 (1), 1-16 (2020).
  14. Kenney, W. L., Cannon, J. G., Alexander, L. M.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orrelates with serum LDL and sLOX-1 receptor concentrations. Microvascular Research. 85, 112-117 (2013).
  15. Holowatz, L. A., Thompson, C. S., Minson, C. T., Kenney, W. L. Mechanisms of acetylcholine-mediated vasodilatation in young and aged human skin. Journal of Physiology. 563, 965-973 (2005).
  16. Sokolnicki, L. A., Roberts, S. K., Wilkins, B. W., Basu, A., Charkoudian, N. Contribution of nitric oxide to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dil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92 (1), E314-E318 (2007).
  17. DuPont, J. J., Ramick, M. G., Farquhar, W. B., Townsend, R. R., Edwards, D. G. NADPH oxidase-deriv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contribute to impaired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Renal Physiology. 306 (12), F1499-F1506 (2014).
  18. Sprung, V. S., et al. Nitric oxide-mediated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function is impaired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ut can be improved by exercise training.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1 (6), 1475-1487 (2013).
  19. Greaney, J. L., Saunders, E. F. H., Santhanam, L., Alexander, L. M. Oxidative stress contributes to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men and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irculatory Research. 124 (4), 564-574 (2019).
  20. Stanhewicz, A. E., Jandu, S., Santhanam, L., Alexander, L. M. Increased angiotensin II sensitivity contributes to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women who have had preeclampsia. Hypertension. 70 (2), 382-389 (2017).
  21. Greaney, J. L., et al. Impaired hydrogen sulfide-mediated vasodilation contributes to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adults. Hypertension. 69 (5), 902-909 (2017).
  22. Dillon, G. A., Stanhewicz, A. E., Serviente, C., Greaney, J. L., Alexander, L. M. Hydrogen sulfide-dependent microvascular vasodilation is improved following chronic sulfhydryl-donating antihypertensive pharmacotherapy in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Physiology. 321 (4), H728-H734 (2021).
  23. Wong, B. J., et al. Sensory nerve-mediated and nitric oxide-dependent cutaneous vasodilation in normotensive and prehypertensive non-Hispanic blacks and whi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319 (2), H271-H281 (2020).
  24. Dillon, G. A., Greaney, J. L., Shank, S., Leuenberger, U. A., Alexander, L. M. AHA/ACC-defined stage 1 hypertensive adults do not display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319 (3), H539-H546 (2020).
  25. Gagge, A. P., Stolwijk, J. A., Hardy, J. D. Comfort and thermal sensations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t various ambient temperatur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 (1), 1-20 (1967).
  26. Greaney, J. L., Stanhewicz, A. E., Kenney, W. L., Alexander, L. M. Lack of limb or sex differences in the cutaneous vascular responses to exogenous norepinephrin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7 (12), 1417-1423 (2014).
  27. Greaney, J. L., Stanhewicz, A. E., Kenney, W. L., Alexander, L. M. Impaired increases in skin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contribute to age-related decrements in reflex cutaneous vasoconstriction.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3 (9), 2199-2211 (2015).
  28. Alba, B. K., Greaney, J. L., Ferguson, S. B., Alexander, L. M. Endothelial function is impaired in the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of adults with psoriasis through reductions in nitric oxide-dependent vasodi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314 (2), H343-H349 (2018).
  29. Greaney, J. L., Surachman, A., Saunders, E. F. H., Alexander, L. M., Almeida, D. M. Greater daily psychosocial stress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norepinephrine-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in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9 (9), e015697 (2020).
  30. Nakata, T.,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catecholamine neurotransmitters released from cutaneous vasoconstrictor nerve endings in men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324 (3), R345-R352 (2023).
  31. Tucker, M. A., et al. Postsynaptic cutaneous vasodilation and sweating: Influence of adiposity and hydration statu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8 (8), 1703-1713 (2018).
  32. Craighead, D. H., Alexander, L. M. Menthol-induced cutaneous vasodilation is preserved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men an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30 (12), 1156-1162 (2017).
  33. Brunt, V. E., Minson, C. T. KCa channels and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rmal hyperaemia in human skin.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0 (15), 3523-3534 (2012).
  34. Choi, P. J., Brunt, V. E., Fujii, N., Minson, C. T. New approach to measure cutaneous microvascular function: An improved test of NO-mediated vasodilation by thermal hyperemia.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7 (3), 277-283 (2014).
  35. Johnson, J. M., Kellogg, D. L. Jr Local thermal control of the human cutaneous circul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9 (4), 1229-1238 (2010).
  36. Jung, F., et al. Laser Doppler flux measure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Critical remarks.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55 (4), 411-416 (2013).

Tags

皮内微透析、微血管功能障碍、皮肤血管系统、血管平滑肌、内皮功能、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心血管疾病发展风险、微透析探针、皮肤真皮层、激光多普勒血流探头、红细胞通量、局部皮肤温度、药理学药物、细胞内信号通路、血管舒张、血管收缩、辅助因子、抗氧化剂、皮肤血管电导、内皮功能障碍
皮内微透析:研究人类微血管功能障碍新机制的方法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Williams, A. C., Content, V. G.,More

Williams, A. C., Content, V. G., Kirby, N. V., Alexander, L. M. Intradermal Microdialysis: An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Novel Mechanisms of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Humans. J. Vis. Exp. (197), e65579, doi:10.3791/65579 (2023).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