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
Login processing...

Trial ends in Request Full Access Tell Your Colleague About Jove
Click here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评估纳米乳剂佐剂疫苗对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免疫反应

Published: September 1, 2023 doi: 10.3791/65152

Summary

本协议制备和评估新型纳米乳剂佐剂疫苗的物理特性、免疫应答和 体内 保护作用。

Abstract

纳米乳佐剂疫苗因其粒径小、热稳定性高、有效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建立一系列全面的方案来评估新型纳米乳剂佐剂疫苗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采用严格的程序来确定疫苗的理化特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原子力显微镜 [AFM] 和动态光散射 [DLS])、疫苗抗原和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高速离心机测试、热力学稳定性测试、SDS-PAGE 和蛋白质印迹)和特异性免疫应答(IgG1, IgG2a 和 IgG2b)。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 准确评估新型纳米乳剂佐剂疫苗在致死MRSA252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通过这些方案,可以确定在有效佐剂潜力方面最有希望的纳米乳疫苗佐剂。此外,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优化新型疫苗的未来开发。

Introduction

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是全球重症监护病房 (ICU)1 病房、心脏病科和烧伤科感染率最高的病原体之一。MRSA表现出较高的感染率,死亡率和广泛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很大的困难2。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抗生素耐药细菌全球优先清单中,MRSA被列为最关键的第3类。因此,迫切需要针对MRSA感染的疫苗。

铝助剂使用时间较长,佐剂辅助机理比较明确,安全有效,耐受性好4.铝助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佐剂类型。一般认为吸附在铝盐颗粒上的抗原可以提高注射部位的稳定性,增强吸收抗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吸收和缓释5。目前,铝佐剂的主要缺点是它们缺乏佐剂作用或仅对某些候选疫苗抗原表现出弱佐剂作用6。此外,铝佐剂诱导IgE介导的超敏反应5。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佐剂来刺激更强的免疫反应。

纳米乳液助剂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7组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此外,佐剂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和各向同性,可通过高速离心高压灭菌或稳定,并且可以在温和的制备条件下自发形成。目前市场上有几种乳液助剂(如MF59、NB001-002系列、AS01-04系列等),但其粒径大于160nm8。因此,纳米级(1-100 nm)药物制剂的优势(即大比表面积、小粒径、表面效应、高表面能、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在本协议中,据报道,一种基于纳米乳液技术的新型佐剂具有直径尺寸为1-100nm的佐剂,其具有良好的佐剂活性9。我们测试了重组亚基疫苗抗原蛋白HI(α-溶血素突变体[Hla]和Fe离子表面决定因子B[IsdB]亚基N2活性片段融合蛋白);建立了一系列程序来检查疫苗的物理性质和稳定性,评估其肌内给药后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并使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测试疫苗的保护作用。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Protocol

动物实验根据实验动物使用和护理手册进行,并得到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的批准。6-8周龄的雌性Balb / c小鼠用于本研究。这些动物是从商业来源获得的(见 材料表)。

1. MRSA HI抗原蛋白的制备

  1. 从商业来源获得IsdB和Hla克隆(见材料表),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以扩增IsdBHla基因,并将其产物连接到PGEX-6P-2质粒(商业上获得;见材料表)。用大肠杆菌10 的矢量 Xl/蓝色菌株进行筛选。
  2. 将阳性克隆转化为 大肠杆菌 BL21感受态细胞(参见 材料表)并用鲨鱼培养物扩增10
  3. 用异丙基-β-D-1-巯基吡喃半乳糖苷和多模态色谱(MMC)分离试剂盒11诱导后表达抗原并分离。
  4. 表征抗原蛋白并使用全自动净化器纯化11.
    1. 使用市售亲和色谱树脂从清除的裂解物中亲和纯化古他硫酮S-转移酶(GST)标记的蛋白质(参见 材料表)。
    2. 通过MMC11纯化重组蛋白。
    3. 通过Triton X-114相分离方法11去除内毒素。简而言之,将1%Triton X-114与重组蛋白洗脱液在0°C下混合5分钟以确保溶液均匀,并在37°C下孵育5分钟以形成两相。
  5. 使用细菌内毒素测试方法11 和海龟试剂盒(见 材料表)检测内毒素浓度。蛋白质抗原的内毒素为0.06 EU/μg,低于国际标准(1.5 EU/μg)10
    1. 进行干涉测试,以消除测试产品对内毒素检测的可能影响11.
      注:根据中国药典12附录2020,内毒素含量应小于5EU/剂。基于MVD = cL/λ计算了鲎裂解物的灵敏度(λ0.25 EU/mL)和最大有效稀释比33.312 ,其中L为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浓度,L以EU/m表示时,c等于1.0 mg/mL。λ是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记灵敏度(EU/mL)。
  6. 在没有内毒素或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二氯酸钠法)的无菌水中以 1.5 mg/mL 重组合抗原(48 kDa,通过 1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测定11
    注意:蛋白质峰时间为13.843分钟,纯度为99.4%(高效液相色谱法),蛋白质在-70°C保存10。使用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MRSA252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见 材料表)作为PCR模板。 IsdB 基因使用正向引物59-CGCGGATCCATGAATGGCGAAGCAAAAGCAG
    C-39和反向引物59-TTTTCCTTTTGCGG
    CCGCCTATGTCATATCTTTATTAGATTCTTC-39. Hla 基因使用正向引物PHLAF(GCGGATCCGATTGATATTAATATTAAAACC)和反向引物PHLAR(TAAGCGGCCGCTTAT
    CAATTTGTCATTTCTTC)。

2. 纳米乳疫苗的制备

  1. 按1:6:3(w/w)的质量比,依次向HI抗原蛋白溶液(10mg/mL)中加入3种赋形剂(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丙二醇;见 材料表)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逐渐灭菌的纯水以达到10mL的最终体积,并在500rpm和25°C下搅拌约20分钟。
    注意:本协议中制备的纳米乳液的体积为10mL,三种赋形剂的质量分别为0.34g,2g和1g。这里的蛋白质溶液是工作溶液,是最终溶液浓度的10倍。
  2. 通过低能量乳化方法13制备纳米乳剂佐剂疫苗(1mg / mL蛋白),以获得澄清透明的液体溶液。
    注意:空白纳米乳液(BNE)通过类似的方法制备,只是用HI代替水。通常的乳化方法是将外相和内相加热到约80°C进行乳化,然后逐渐搅拌和冷却。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最后得到了乳液。

3. 纳米乳佐剂疫苗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

  1. 粒径、zeta 电位和聚合物分散指数表征 (PDI)。
    1. 准备100μL纳米乳液佐剂疫苗,用水稀释50倍注射。加入 2 mL 样品进行检测。
    2. 使用纳米Zetasizer(ZS;见 材料表)在25°C下观察粒径,zeta电位和PDI。
  2. 透射电子显微镜
    1. 用水稀释 10 μL 纳米乳剂疫苗 50 倍,置于碳涂层 100 目铜网格上,并在室温下用 1% 磷钨酸染色(参见 材料表)5 分钟。
    2. 用滤纸去除多余的磷钨酸溶液。
    3.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见 材料表)。检查成品在电子显微镜视场内是否近乎稳定和圆形,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色散。
  3. 扫描电子显微镜
    1. 用水稀释10μL纳米乳液佐剂疫苗50倍,将10μL预稀释样品滴在硅晶片上,并置于37°C恒温器控制的培养箱中24小时。
    2. 将准备好的铂喷在硅上40秒,然后冷却至室温。
    3. 在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样品的形态特性(见 材料表)。在电子显微镜下确定样品是否近乎稳定、球形且分散在视场内。
  4. 形态稳定性
    1. 将1mL纳米乳疫苗样品置于微量离心管中,并通过在室温(25°)下以13,000× g 离心30分钟来评估新鲜样品的稳定性。
    2. 观察这些新鲜样品的外观,然后进行六个温度循环的热力学稳定性测试(一个循环:在4°C下储存48小时,在25°C下储存48小时,在37°C下储存48小时)。
    3. 离心后,让样品静置15分钟,以确定是否存在廷德尔效应(样品在光照下是否清晰透明)以及是否发生了破乳(破乳后通过明确分层显示)。
  5. SDS-PAGE 和蛋白质印迹
    1. 摇动样品,混合0.6mL无水乙醇和0.3mL疫苗的溶液,并离心(13,000× g,室温下30分钟,25°C)。
    2. 将溶液的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管中,并用0.3mL水溶解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溶液处理后,获得上清液和沉淀溶液(空白纳米乳液和疫苗),并进行相同的50倍稀释。
    3. 混合 2.5 mL 分离凝胶 A 和 2.5 mL 分离凝胶 B(参见 材料表),加入 50 μL 10% 过硫酸铵,并用移液管快速将溶液放入玻璃板中。混合 1 mL 浓凝胶 A 和 1 mL 浓凝胶 B,将 20 μL 10% 过硫酸铵加入玻璃板中,插入适当大小的梳子,等待凝固。
    4. 向步骤3.5.2中获得的稀释样品中加入总共5μL 5x蛋白质上样缓冲液,并将样品煮沸5分钟。
    5. 向相应的孔中加入 10 μL 加热的蛋白质,并向标记孔中加入 5 μL 蛋白质标记物。
    6. 连接电极,打开电泳仪(见 材料表),并将电压调节至300 V.当电泳到达距离PAGE橡胶底部1厘米时关闭电源。
    7. 取出凝胶并用ddH2O冲洗,加入考马斯亮蓝色G-250染色溶液(参见 材料表)10分钟。倒出染色溶液,并用ddH2O冲洗凝胶两次。
    8. 加入市售脱色溶液,将凝胶微波1分钟。摇动凝胶10分钟,反复更换脱色溶液,直到凝胶背景澄清。然后,进行凝胶成像(见 材料表)。
      注意:蛋白质印迹经过预处理,如步骤3.5.1-3.5.6中所述。
    9. 用电泳转印缓冲液浸泡三个滤纸块。将聚偏氟乙烯(PVDF)膜在甲醇中浸泡30秒,并用半干凝胶转移仪(两层滤纸,PVDF膜,电泳凝胶和一层滤纸)转移。使用23V的电压转移膜23分钟。
    10. 取出 PVDF 膜,转移后用三缓冲盐水吐温 20 (TBST) 洗涤一次。
    11. 将PVDF膜置于密封溶液(5%脱脂奶粉溶液)中,并在4°C下密封过夜。
    12. 取下PVDF膜,用TBST洗涤3次或每次10分钟。
    13. 与一抗(来自血清阳性的免疫小鼠)一起孵育。用TBST稀释要测试500倍(100倍)的一抗11 (见 材料表)。将封闭的PVDF膜置于一抗中,并在37°C下孵育1小时。
    14. 去除PVDF膜,用TBST洗涤三次,每次10分钟。
    15. 与二抗孵育(见 材料表)。用TBST稀释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5,000倍。将PVDF膜置于二抗中,并在37°C孵育40分钟。
    16. 去除PVDF膜,用TBST洗涤四次,每次10分钟。
    17. 将PVDF膜浸没在AP底物硝基蓝四唑(NBT)和BCIP(5-溴-4-氯-3'-吲哚磷酸对甲苯胺盐)(见 材料表)的混合物中(刚好足以浸泡膜)进行染色。阳性结果是紫色。
      注意:结果必须是透明的紫色条带,并且样品条和抗原的分子量应处于相同的标记位置。

4.肌内给药后对该疫苗的抗体免疫应答评估

注意:在发表的报告11之后,通过肌肉注射纳米乳剂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给予小鼠PBS作为阴性对照。在完成三次免疫后1周,从小鼠11收集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gG水平以及IgG1、IgG2a和IgG2b亚类。

  1. 抗原包被:用包被溶液将HI蛋白抗原稀释至10μg/mL,并以100μL/孔的速度加入ELISA板中。在4°C孵育过夜。
    注意:通过将1.6g无水碳酸钠和2.9g碳酸氢钠溶解在1L去离子水中制备涂层溶液。
  2. 密封:清洗板(三个周期,每个周期300μL)。向每个孔中加入300μL密封溶液,并在37°C下密封孔2小时。
    注意:密封溶液是通过向PBS中加入吐温-20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来制备的。PBST溶液中BSA的含量为1%。
  3. 血清稀释:用PBST稀释小鼠样品血清100倍(取3μL血清并将其加入297μLPBST中并涡旋),每个血清样品使用100μL。将阳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稀释 100 倍,方法是将 4 μL 加入 396 μL PBST 中,然后涡旋混合。
  4. 双倍比例稀释:将 200 μL 上述稀释的实验血清加入包被的 ELISA 板的第一行,并向除第一行和第 12行以外的 所有孔中加入 100 μL PBST。从第一行依次进行 1:2 稀释:将移液器调整至 100 μL,将 100 μL 从第一行转移到第二行,并与移液器混合 10 次。
  5. 以多种比例将血清稀释至第 11 行,并弃去 100 μL 液体。
  6. 根据样品模板将稀释的阴性和阳性血清添加到第 12 行的相应孔中(参见 表 1)-100 μL/孔。
  7. 用保鲜膜密封ELISA板,并在37°C孵育1小时。
  8. 用PBST以1:10,000稀释二抗抗小鼠IgG-HRP(参见 材料表)。
  9. 清洗板(三个循环,每个循环300μL)。然后,向每个孔中加入100μL稀释的二抗,并将板在37°C孵育40分钟。
  10. 染色和终止:清洗板(五个周期,每个周期300μL)。向每个孔中加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染色溶液(100μL;参见 材料表)。将板置于37°C避光10分钟,然后立即用50μL的2M H2SO4终止反应。
  11. 通过酶标记物检测光密度(OD 450)值(终止后15分钟内读取OD450值)。

5. 新型佐剂疫苗体内效果评价

注意:在商业获得的致死MRSA252小鼠模型中评估了这种纳米乳剂疫苗的保护作用(见 材料表)。根据我们研究小组14的先前结果,1 x 108 菌落形成单位(CFU)/小鼠是评估MRSA252细菌感染致死模型保护效果的最佳剂量。

  1. 菌株回收:获得一管冷冻MRSA252,通过“三线法”将细菌接种在Mueller Hinton(MH)(A)板上(见 材料表),并在37°C下培养过夜。 执行“三行法”的步骤,如下所述:
    1. 右手握住接种环,烧灼冷却,得到一圈细菌液体。
    2. 左手握住琼脂平板(将盖子放在桌子上)放在酒精灯火焰左前方区域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防止细菌进入空气。用右手,以致密但不重叠的方式在琼脂表面上来回移动感染细菌的接种环,覆盖整个平板的约1/5-1 / 6区域,这是第一个区域。
      注意:接种环和琼脂应以30°-40°角轻轻接触;通过用手腕用力滑动可以避免损坏琼脂。
    3. 烧灼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是否烧灼或灭菌每个区域取决于标本中的细菌数量)。冷却后,在最后重复倒数第二行 2-3 并绘制第二个区域(大约是板面积的 1/4)。
    4. 第二个区域完成后,烧灼环,并以相同的方式绘制第三个区域以填充整个板。
    5. 画线后,将板放在培养皿的盖子上,标记板,并在37°C培养箱中孵育18-24小时,以观察琼脂表面上菌落的分布。将注意力集中在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观察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和色素沉着)。
  2. 细菌活化:第二天,取两个50 mL摇瓶,并向每个培养瓶中加入20 mL MH(B)培养基(参见 材料表)。用 10 μL 移液器吸头挑选两个单菌落,并将它们添加到摇床中。将菌落在37°C下以220rpm孵育过夜。
  3. 二次激活:第二天,取两个50 mL摇瓶,每个瓶含有20 mL MH(B)培养基。从含有第一个活化细菌的摇床中取出 200 μL 细菌溶液,加入到含有 20 mL MH (B) 培养基的两个新烧瓶中,并在 37 °C 和 220 rpm 下孵育 5 小时。
  4. 将第二种活化的细菌溶液收集在50mL离心管中,以3,000× g 分离20分钟,并弃去上清液。
  5. 将沉淀的细菌重悬于40 mL盐水中。
  6. 测量细菌溶液的OD600 值,并用生理盐水调节至1。此时,我们实验中MRSA252的细菌量为2 x 109 CFU/mL。
  7. 用OD600 的1稀释细菌溶液至1 x 109 CFU/mL的浓度。
  8. 将48只Balb / 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n = 12)。
    注:第一组:PBS组;第二组:BNE对照组;III组:幼稚抗原[蛋白质]组;第四组:纳米乳液佐剂疫苗组。
  9. 通过腹膜内注射100mg / kg的1%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
  10. 用红外理疗灯(见 材料表)照射小鼠约1分钟,以引起尾静脉血管舒张。
  11. 将稀释的细菌溶液(步骤5.7)注射到尾静脉中,每只小鼠100μL,挑战小鼠。
  12. 将小鼠置于红外理疗灯下,直到它们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13. 每12小时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存活率,持续10天。
  14. 通过腹膜内注射100mg / kg的1%戊巴比妥钠对在攻击中幸存下来的小鼠实施安乐死。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Representative Results

评估了制备纳米乳液佐剂疫苗的方案以及该疫苗的体外体内测试。TEM、AFM 和 DLS 用于确定该样品表面 zeta 电位和粒径的重要特征(图 1)。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显示,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抗原量未显著降解,表明疫苗结构完整、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图2)。纳米乳佐剂疫苗显著提高了总IgG、IgG1和IgG 2a抗体滴度。疫苗的免疫原性显着提高(图3A-C)。抗原组450nm处的血清IgG2b OD值最高(稀释为1:500 PBS)(图3D)。致死MRSA252小鼠模型最直接地反映了纳米乳佐剂疫苗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效抑制了细菌感染MRSA252,提高了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图4)。

Figure 1
图1:新型纳米乳佐剂疫苗的物理特性 。 (A)透射电子显微照片。(B)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照片。()粒径和分布。(D) 泽塔潜力和分布。该图转载自Sun, H. W.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10, 7275-7290 (2015)11.最初由Dove Medical Press Ltd.出版并经其许可使用,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2
图2:新型纳米乳剂佐剂疫苗的物理稳定性 。 (A)抗原蛋白的结构完整性。(B)抗原蛋白的结构特异性。泳道3:空白纳米乳液处理的上清液;泳道4:空白纳米乳液处理沉淀;车道 5:预染色标记;泳道6:疫苗上清液;泳道7:疫苗沉淀;泳道8:疫苗处理上清液;车道9:疫苗处理沉淀;泳道10:天然蛋白剂;(A)和(B)混合术语。明确定义的蛋白质通道由黑色方块标记。黑色箭头表示抗原蛋白。该图转载自Sun, H. W.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10, 7275-7290 (2015)11.最初由Dove Medical Press Ltd.Sun等人出版并经其许可使用,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3
图 3:肌内注射纳米乳剂佐剂疫苗后的 IgG 及其亚组抗体水平 。 (A) IgG 滴度的日志值 2 。(B)血清IgG1的450nm光密度。(C)血清IgG2a的450nm光密度。(D)血清IgG2b的450nm光密度。该图转载自Sun, H. W.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10, 7275-7290 (2015)11.最初由Dove Medical Press Ltd.出版并经其许可使用,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Figure 4
图4:MRSA252细菌感染致死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小鼠响应全身性MRSA感染的存活率。该图转载自Sun, H. W.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10, 7275-7290 (2015)11.最初由Dove Medical Press Ltd.出版并经其许可使用,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大图。

表1:ELISA加标序列和稀释模板。请按此下载此表格。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ussion

IsdB是一种细菌细胞壁锚定和铁调节的表面蛋白,在获得血红素铁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Hla,α毒素,是MRSA中已知的最有效的细菌毒素之一,可以在真核细胞中形成孔隙并干扰粘附和上皮细胞16。本研究基于 IsdBHla抗原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并表达新型重组MRSA抗原蛋白(HI)。然后,采用低能量乳化法研制出纳米乳化疫苗,并评价该疫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例如,一些特性,如长期稳定性、结构、形状、吸收和 体内效果,受乳液液滴7的大小影响很大。结果表明,粒径是影响纳米乳液在 体内 转运及其抗原呈递细胞吞噬作用的重要因素17。关于细胞吞噬作用,小于1μm的纳米颗粒更容易被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吞噬,并且最有可能刺激全身免疫18

关于颗粒运输,小于100纳米的纳米颗粒更容易通过淋巴管传播,以增强免疫作用;然而,小纳米颗粒渗入血管,而大纳米颗粒减慢其在淋巴管中的运输速度19。因此,最佳粒径在20-50nm范围内。因此,研究纳米颗粒的物理特性(包括形状、大小和 zeta 电位)至关重要。透射电镜以其高精度成为了解纳米乳佐剂疫苗特性的重要基础工具。此外,该技术多年来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另一种具有3D和纳米级高分辨率信息的纳米力学表征工具AFM也用于评估纳米乳液疫苗13。重要的是,同时显示尺寸和电荷20的DLS可以提供关键信息,例如溶液中纳米乳疫苗颗粒的聚集状态。根据文献,高zeta电位值对于胶体悬浮液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较大的排斥力通常可以防止与相邻纳米颗粒偶尔碰撞引起的聚集。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建立了这些方案,并用TEM,AFM和DLS评估了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蛋白疫苗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21.近年来,蛋白质疫苗发展迅速,但在免疫效力和持久性方面仍然存在严重挑战。其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稳定性差,分布系数小,抗原生物半衰期短,体内 清除率高22。在该协议中,评估了新型纳米乳剂疫苗的稳定性,并且通过SDS-PAGE或蛋白质印迹未观察到抗原降解。

安全、有效和适销对路的蛋白质疫苗必须补充适当的免疫佐剂,以显著增强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类型20 ,以获得最佳的疫苗免疫保护。蛋白质疫苗刺激的抗体水平是有效防治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抗体滴度是评价新型纳米乳佐剂能否提高裸抗原免疫原性的重要指标。新型免疫佐剂能显著刺激机体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丰富疫苗的免疫应答种类和免疫保护功效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新型疫苗研究和开发的组成部分23.因此,在该协议中,使用新型纳米乳液佐剂疫苗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IgG2a和IgG2b的抗体滴度。致命小鼠模型24 是评估疫苗的黄金标准,在我们的方案中,使用致命MRSA252小鼠模型来评估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纳米乳佐剂疫苗有效提高了MRSA感染Balb/c小鼠的存活率。

该方案在纳米乳液疫苗的稳定性评估中是不够的。圆二色性如果可以应用于简单快速的检测疫苗蛋白的空间结构,则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虽然通过攻击测试的小鼠存活率是评估疫苗 体内测试和有效性 的金标准,但如果可以测量攻击后小鼠器官的细菌定植量,那将更有说服力。因此,本方案在评价纳米乳佐剂疫苗的免疫应答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上述实验需要在后续的相关实验中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有必要建立一系列对物理性质、稳定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和挑战保护的评价。完成这些计划将为新型纳米乳剂佐剂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Subscription Required. Please recommend JoVE to your librarian.

Disclosures

作者声明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没有利益冲突。

Acknowledgments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302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32070924号32000651号、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2019jcyjA-msxmx0159支持。

Materials

Name Company Catalog Number Comments
5424-Small high speed centrifugeFA-45-24-11 Eppendorf, Germany  5424000495
96-well plates Corning Incorporated, USA CLS3922
AFM Dimension FastScan BRUKER, Germany  null
Alcohol lamp Shenzhen Yibaxun Technology Co.,China YBS-AA-11408
Balb/c mice  Beijing HFK Bioscience Co. Ltd. 
BCIP/NBT Fuzhou Maixi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pany,China BCIP/NBT
Bio-Rad 6.0 microplate reader Bio-Rad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Limited Co., CA, USA null
BL21 Competent Cell Merck millipore,Germany 70232-3CN
BSA-100G Sigma-Aldrich, USA B2064-100G
Centrifuge 5810 R Eppendorf, Germany  5811000398
Coomassie bright blue G-250 staining solution MIKX,China DB236
Decolorization solution BOSTER,China AR0163-2
Electro-heating standing-temperature cultivator HH-B11-420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Device Factory, China null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Beijing Liuyi Instrument Factory, China DYCZ-25D
Gel image Tanon, USA null
Glutathione-Sepharose Resin GST Mei5bio,Chin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resin
H2SO4 Chengdu KESHI Chemical Co., LTD,China 7664-93-9
HI recombinant protein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ina 110-27-0
HRP -Goat Anti-Mouse IgG Biodragon, China BF03001
HRP- Goat anti-mouse IgG1 Biodragon, China BF03002R
HRP- Goat anti-mouse IgG2a Biodragon, China BF03003R
HRP- Goat anti-mouse IgG2b Biodragon, China BF03004R
Inoculation loop Haimen Feiyue Co.,LTD,China YR-JZH-1UL
IsdB and Hla clones Shanghai Jereh Biotechnology Co,China null
Isopropyl nutmeg (pharmaceutic adjuvant) SEPPIC, France null
isopropyl- β-D-1-mercaptogalactopyranoside fdbio,China FD3278-1
LB bouillon culture-medium Beijing AOBOX Biotechnology Co., LTD,China 02-136
Lnfrared physiotherapy lamp Guangzhou Runman Medical Equipment Co.,China 7600
Low temperature refrigerated centrifuge Eppendorf, Germany  null
Malvern NANO ZS Malvern Instruments Ltd., UK null
MH(A) medium Beijing AOBOX Biotechnology Co., LTD,China 02-051
MH(B) medium Beijing AOBOX Biotechnology Co., LTD,China 02-052
Micro plate washing machine 405 LSRS Bio Tek Instruments,Inc Highland  Park,USA null
Mini-TBC Compact Film Transfer Instrument BeiJingDongFangRuiLi Co.,LTD,China 1658030
MMC packing TOSOH(SHANGHAI)CO.,LTD 0022818
MRSA252 USA, ATCC null
Nanodrop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Thermo Scientific, USA null
New FlashTM Protein any KD PAGE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gel kit DAKEWE, China 8012011
PBS biosharp, China null
PCR, Amplifier Thermal Cycler, USA null
pGEX-target gene recombinant plasmid Shanghai Jereh Biotechnology Co,China B3528G
Phosphotungstic acid G-CLONE, China CS1231-25g
pipette Eppendorf, Germany  3120000844
polyoxyethylated castor oil (pharmaceutic adjuvant) Aladdin, China K400327-1kg
Primary antibody Laboratory homemade:from immunized mice with positive sera null See Reference 11 for details
propylene glycol (pharmaceutic adjuvant) Sigma-Aldrich, USA P4347-500ML
Protein Marker Thermo Scientufuc, USA 26616
PVDF TRANSFER MEMBRANE Invitrogen,USA 88518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JEOL,Japan JSM-IT800
Sodium pentobarbital Merck,Germany Tc-P8411
Talos L120C TEM Thermo Fisher, USA null
TMB color solution TIAN GEN, China PA107-01
Turtle kits Xiamen Bioendo Technology Co.,LTD ES80545
Tween-20 Macklin, China 9005-64-5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References

  1. Cheung, G. Y. C., Bae, J. S., Otto, M.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rulence. 12 (1), 547-569 (2021).
  2. Lakhundi, S., Zhang, K.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evolution, and epidemiology.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31 (4), e00020 (2018).
  3. Mancuso, G., Midiri, A., Gerace, E., Biondo, C.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most critical pathogens. Pathogens. 10 (10), 1310 (2021).
  4. Goullé, J. P., Grangeot-Keros, L. Aluminum and vaccines: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edecine et Maladies Infectieuses. 50 (1), 16-21 (2020).
  5. Shi, S., et al. Vaccine adjuvants: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djuvanticity. Vaccine. 37 (24), 3167-3178 (2019).
  6. Geoghegan, S., O'Callaghan, K. P., Offit, P. A. Vaccine safety: myths and misinforma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1, 372 (2020).
  7. Pandey, P., Gulati, N., Makhija, M., Purohit, D., Dureja, H. Nanoemulsion: a novel drug delivery approach for enhancement of bioavailability. Recent Patents on Nanotechnology. 14 (4), 276-293 (2020).
  8. Ko, E. J., Kang, S. M. Immunology and efficacy of MF59-adjuvanted vaccines.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14 (12), 3041-3045 (2018).
  9. Chen, B. H., Inbaraj, B. S. Nanoemulsion and nanoliposome bas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nthocyanin s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Nutrients. 11 (5), 1052 (2019).
  10. Zuo, Q. F.,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ve immunity of a novel subunit fusion vaccine in a murine model of systemic MRSA infection. PLoS One. 8 (12), e81212 (2013).
  11. Sun, H. W., et al. Induction of systemic and mucosal immunity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by a novel nanoemulsion adjuvant vac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10, 7275-7290 (2015).
  12. National Pharmacopoeia Committee. Chinese Pharmacopoeia. , 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Beijing. 1088 (2020).
  13. Kontomaris, S. V., Stylianou, A., Malamou, A.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nanoindentation method on collagen fibrils. Materials. 15 (7), 2477 (2022).
  14. Zeng, H., et al. An immunodominant epitope-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cocktail improves survival in a mouse model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23 (10), 1743-1752 (2021).
  15. Roy, U., Kornitzer, D. Heme-iron acquisition in fungi.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52, 77-83 (2019).
  16. Saeed, K., et al. Bacterial toxins in 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39 (2), 240-250 (2021).
  17. Xu, Q., Zhou, A., Wu, H., Bi, Y. Development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baicalin-loaded W/O nanoemulsion for lymphatic absorption.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24 (9), 1155-1163 (2019).
  18. Singh, Y., et al. Nanoemulsion: Concep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52, 28-49 (2017).
  19. Kadakia, E., Shah, L., Amiji, M. M.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nanoemulsion-based drug transport across cellular barrier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34 (7), 1416-1427 (2017).
  20. Bhattacharjee, S. DLS and zeta potential-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not.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35, 337-351 (2016).
  21. Francis, M. J. Recent advances in vaccine technologies. The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 48 (2), 231-241 (2018).
  22. Tripathi, N. K., Shrivastava, A.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combinant protein-based dengue vaccine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9, 1919 (2018).
  23. Wilder-Smith, A. Dengue vaccin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Bundesgesundheitsblatt Gesundheitsforschung Gesundheitsschutz. 63 (1), 40-44 (2020).
  24. Korneev, K. V. Mouse models of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Molecular Biology. 53 (5), 799-814 (2019).

Tags

本月在JoVE上,第199期,
评估纳米乳剂佐剂疫苗对耐甲氧西林 <em>金黄色葡萄球菌</em> (MRSA)感染的免疫反应
Play Video
PDF DOI DOWNLOAD MATERIALS LIST

Cite this Article

Zeng, X., Sun, H., Ye, Y., Luo, X.,More

Zeng, X., Sun, H., Ye, Y., Luo, X., Cai, D., Yang, Y., Chen, T., Sun, C., Zhang, S., Zeng, H. Evalu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Nanoemulsion Adjuvant Vaccine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Infection. J. Vis. Exp. (199), e65152, doi:10.3791/65152 (2023).

Less
Copy Citation Download Citation Reprints and Permissions
View Video

Get cutting-edge science videos from JoVE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every month.

Waiting X
Simple Hit Counter